11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举行,那坡县平孟镇弄汤村党总支部全体党员走进边境哨所,聆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凌尚前43年来的戍边故事。党员干部还在哨员们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边境巡逻体验,切身感受戍边民兵的工作生活,厚植爱国情怀。
凌尚前在哨所向群众讲述自己守边戍边的故事。梁力升 摄
这场主题党日活动是那坡县“守边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之一,主讲人、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哨长凌尚前向党员干部们讲述了自己四十余年守护祖国边境的故事,勉励边境一线干部群众要共同努力,守好祖国“南大门”。
凌尚前于1981年开始戍守边防,43年来为维护祖国边疆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4年4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9月,获“全国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1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9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无悔的选择,做一棵“守边树”
凌尚前接受“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采访。梁力升 摄
从1981年3月走进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的那一天起,43年来,凌尚前巡逻走过的路相当于重走了3次二万五千里长征,磨破了三百多双鞋。哨所的哨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凌尚前就像一块屹立不倒的界碑,默默扎根边疆、守护边疆。
20世纪90年代初,哨所条件很艰苦,水、电、路不通。需要用水时,凌尚前和民兵们就轮流去2公里外挑水;没有电,他们就上山砍柴煮饭,用煤油灯来看书学习。
凌尚前和哨员们一起查看边境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多年来,凌尚前和戍边民兵们每天都要在边境线上巡逻,杂草树木太茂密,他们就拿上一把镰刀削掉草堆和树藤,硬生生地踏出了一条巡逻路。
1994年,在一次巡逻中,凌尚前左手被毒蛇咬伤,当即昏迷。队友们将他抬到山下的医院救治,等他醒来时,已在医院躺了一天一夜,第一句话就问:“巡逻到界碑没有?”这次受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使他的手指关节至今无法正常屈伸。
“祖国领土的完整,是我人生最大的‘完整’。在这座小小的边疆哨所,我选择坚守,像一棵‘守边树’,站好每一班岗,守好每一寸土地。”凌尚前说。
把哨所当家,与家人共进退
常年以来,凌尚前把哨所当成了自己的家。虽然哨所离家只有5公里,他平均每个月只回家一次,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么多年,最遗憾的就是父母病时,我不能常在身旁照顾,也不能陪伴在妻儿身边。”
虽对家人深感愧疚,但他始终默默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在他的事迹的感召下,不仅许多边民主动申请加入哨员行列,他的家人也将家“搬”到了哨所。
凌尚前在界碑旁站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2018年,凌尚前的妻子黎兰新也成为一名民兵,来到哨所与凌尚前携手,同为祖国守边关。“不少人离开哨所,就他还一直坚守在这里,我开始不理解,后来才认识到,他是舍小家为大家,守护国家的安宁。”黎兰新表示。
“哨所再小也要有人守,边境线再长也要有人走。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一直守下去。”凌尚前说。
戍边故事多宣讲,爱国守护齐行动
在凌尚前的影响和带动下,那坡边境各族群众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氛围愈加浓厚,“一村一连、一户一哨、一民一兵”的好传统得到传承。
凌尚前带领老师和学生们开展巡边戍边体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供图
如今,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已成为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日常的巡逻值守外,凌尚前多了一个身份:国防教育宣讲员。他不仅在哨所向党员群众、师生代表讲述戍边故事,也常受邀到各乡镇、企业、单位、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凌尚前说:“通过宣讲,边境一线群众的守边护边意识大幅提升,每当发现边境线有安全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向我们提供线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守边护边工作中,我们的边境一线也更加安全了。”
今年以来,那坡县依托天池国防民兵哨所,已累计开展“守边故事我来讲”微宣讲活动六十余次,覆盖人群一万两千余人,形成了“红色教育铸魂提神、爱国守护一起行动、新风滋润人心”的良好局面。(采访报道组:梁海燕 梁力升)
纪录片《平陆运河》在京发布 陈奕君出席活动
公益广告丨文明餐桌,引领新“食”尚
来源丨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