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贺岁:兰州春节的非遗民俗盛宴

文摘   2025-01-08 19:59   甘肃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于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西北重镇而言,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狂欢。兰州的春节,被非遗项目与古老习俗填满,处处洋溢着醇厚的年味儿。


据统计,兰州市现有县区级非遗项目共计198个,其中77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2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兰州太平鼓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兰州牛肉拉面制作技艺)。在77个市级项目名录中,民间美术10项,民间音乐6项,民间舞蹈10项,传统戏剧5项,传统曲艺2项,传统手工技艺19项,民俗15项,民间文学5项,游艺体育与竞技4项,传统医药1项,兰州市的非遗项目基本覆盖了非遗保护的十大类别,4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非遗项目:兰州太平鼓鼓舞新春


兰州太平鼓起源可追溯到西汉,与战争、祭祀等活动有关,也有明朝初年徐达西征,借社火队藏兵器于鼓中,收复兰州城后为庆祝天下太平命名的传说。太平鼓以圆柱体为造型,体积大,用麻绳拧成鼓条擂鼓。有单人打、双人打和集体打等形式,融入武术元素,动作刚劲潇洒,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表演形式,鼓手动作幅度大,力量强,队形变化多。
春节意义:作为兰州春节期间社火表演不可或缺的项目,承载着全市人民群众渴望和平、向往天下太平的情感,其铿锵有力的鼓点,展现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


非遗项目:兰州刻葫芦里的新春寄愿


兰州刻葫芦是省级非遗项目,艺人们精选小巧圆润的葫芦,操起精细刻刀,在葫芦表皮游走。传统图案有象征福禄的蝙蝠、寿桃,灵动喜庆的生肖,也不乏应景的新春联、爆竹样式。线条或婉转流畅,或刚劲凌厉,将阖家团圆、来年顺遂的祈愿,凝于这方寸之间。
春节意义:家中摆上几枚刻葫芦,新春氛围瞬间浓郁,小孩们爱不释手,大人们也津津乐道其中的吉祥寓意,葫芦谐音“福禄”,给年节添了福气满盈的好兆头。


非遗项目:兰州剪纸里的新春祈福


兰州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春节期间的广泛应用,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长辈们会教晚辈剪窗花,通过这种方式,将剪纸技艺代代相传,让春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春节意义:兰州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剪纸窗花,为节日增添喜庆、热闹的氛围。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幸福,而精美的剪纸图案则更凸显了春节的欢乐祥和,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兰州剪纸题材丰富,春节时所使用的剪纸多以祈愿吉祥如意为主题,如象征着团圆、幸福的“福”字,寓意着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石榴”图案,以及代表着长寿健康的“松鹤延年”等。这些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承载着满满的祝福。


传统习俗:社火闹春


社火堪称兰州春节期间民俗活动的重头戏。从正月初三起,全市城乡各地社火队伍就活跃起来。各地踩高跷的艺人脚蹬数尺高跷,如巨人般穿梭,步伐稳健又诙谐,扮相有英武的关公,也有俏皮媒婆;舞龙舞狮团队最是吸睛,长龙翻飞、雄狮跳跃,锣鼓喧天中,驱走旧年阴霾,唤醒新春活力。民众簇拥着社火队伍前行,沿途喝彩不断,孩子们更是追着讨要糖果,热闹非凡,这是民俗的接力,也是邻里乡情升温的纽带。


特色活动:兰州春节庙会


兰州春节庙会是人们庆祝丰收、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兰州各大庙会是春节必逛之地,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就近寺庙进香祈福,逐渐形成了庙会活动,且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宗教仪式、文化表演及商业交流等。庙会上,传统小吃琳琅满目,甜醅子、酿皮、热冬果,暖身又解馋;手工艺品摊前人声鼎沸,剪纸、刺绣、香包,红红火火,满是年意。秦腔舞台更是庙会焦点,演员们粉墨登场,高亢激昂唱腔回荡山间,老戏迷摇头晃脑沉醉其中,年轻人也被这古老腔调魅力折服,一场庙会,集吃喝玩赏于一体,把兰州人的春节装点得多姿多彩。
兰州的春节,因这些非遗瑰宝、民俗传统熠熠生辉,人们遵循旧俗、传承技艺,让每一个新春都扎根在深厚文化土壤,绽放出独属于金城的节日华彩,延续着阖家欢乐、万象更新的永恒期盼。
(作者:陈黎杰)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甘肃省文物局
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向全社会介绍甘肃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公众提供最新文物保护利用资讯。感谢您对甘肃文物事业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