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重大机遇。
抓融湾、拼产业、强县域、促镇村,基层党建、县域发展、融湾入海、产业壮大、乡村建设、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当前,蕉岭正乘着政策的东风,变政策红利为发展动力,鼓足干劲、拼出闯劲、砥砺韧劲,以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为统领,坚定肩负起省市赋予的在省际交界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的使命,紧扣融湾入海、规划先行、环境提升、产业振兴、改革创新、艺塑乡村,以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勇前行。
晴朗的天空下、广阔的土地上,挖掘机、推土机正在作业,将田与田之间隆起的田埂推平。一块块小而分散的耕地,在机器的作业之下,变成了一整片大而精的耕地。
一块块小而分散的耕地,在机器的作业之下,变成了一整片大而精的耕地。汪敬淼 摄
“目前,蕉岭的土地存在着细碎化、种地人不多、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蕉岭的地理条件并不优渥,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全县大部分耕地又小又散,严重影响耕种效率。
耕地面积不大,耕种效率低,种地不挣钱,这一度使得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增高。“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的现象在蕉岭并不少见。
“因此,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就变得很关键。”上述负责人说。走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迫在眉睫。
整治土地,规划先行。自2023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印发《梅州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意见》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整县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组织编制《蕉岭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从蕉岭的地理特点和土地现状出发,对零散的农用地进行连片集中打造,并于今年9月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是全市首个全县实施的整治方案。“我们计划在各镇多点开花,大力开展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区建设,全力打造若干个‘千亩方’。”上述负责人说。
在推进全域土地整治的过程之中,蕉岭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本,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模式,将整治好的田地承包给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实现了“农民有收益、村集体经济有增加、第三方有效益”的基本局面。
广福镇石峰村将整理后的连片耕地集约起来,大力引进水稻制种产业,大力扶持困难户和村民推广早季种植烤烟、晚季水稻制种产业,走出了一条“上季种烟、下季制种”的产业发展特色增收路。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企业全程技术指导参与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质量有保障,产品不愁销。“我们计算过,发展制种产业可让每户每亩纯收入比种植水稻多1500元左右,带动村民增收225万多元。”石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景维说。
小田并大田,闲地变宝地。近年来,蕉岭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前规划、强化保障、全域推进,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连片整治,让闲田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蕉岭已实现集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耕地3.48万亩,流转率39%,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实现新增耕地1679.53亩。
眼下,新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专项行动正在蕉岭铺开。蕉岭紧抓抢抓省级第二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机遇,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等耕地整治模式,健全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化利益共享机制,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托管入股方式将承包地交予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再由村集体引入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种植,最终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股份分红等多种收益。
在蕉岭广州小镇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19栋住宅楼外墙脚手架正陆续开始拆除,一座具有客家韵味的现代化小镇已初具雏形。市政道路人行道铺砖、市政管道铺设、室内精装修……工人正在各个工地紧张忙碌着,整个工地秩序井然,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再提速。
在蕉岭广州小镇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座具有客家韵味的现代化小镇已初具雏形。丘林强 摄
蕉岭广州小镇现场协调组副组长苏盛武介绍,蕉岭广州小镇已进入机电安装和装修阶段,项目部1800名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工,目前在做外墙脚手架拆除、室内精装修、机电安装和小市政管道铺设。
蕉岭广州小镇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施工单位在严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抢工期、抓进度,全力以赴确保项目如期竣工交付,让受灾群众早日实现“安居梦”。
“从未做过工期如此紧张的项目,因为是民生工程,大家都希望可以按时、高质量交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配合下,每个环节都衔接得比较顺畅。我们每天盯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相信很快就可以交付了”,来自珠江监理的喻念说。
“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广州市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立足广州所能、蕉岭所需,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在蕉城镇和广福镇援建两个“广州小镇”,依托周边产业园区提供就业支撑,打造推动“百千万工程”、广梅协作示范工程,确保2025年春节前拎包入住,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留得下。
让百姓住有所居,也让百姓病有所医。为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蕉岭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11月15日,梅州市人民医院帮扶蕉岭县人民医院签约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在县人民医院举行。
此次梅州市人民医院与蕉岭县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标志着“健康蕉岭”事业进入新的阶段。市人民医院将把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带到蕉岭,为蕉岭“百千万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蕉岭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组团帮扶工作,推动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大提升,合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百千万工程’医疗帮扶新典范。”蕉岭县委副书记、县长、蕉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裕君说。
梅州市人民医院专家一行在蕉岭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受访者供图
不仅与市里的医院合作,近年来,蕉岭还全面加强与省内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合作共建。2022年10月,蕉岭县与广东医科大学开展校地共建合作,县人民医院依托广东医科大学的对口帮扶,成为“广东医科大学帮扶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
蕉岭借助校地共建,积极探索“医生+先生”“手术+技术”“支持+支撑”蕉岭模式,扎实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向上接受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帮扶,向下下沉医务人员、开展同质化管理,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蕉岭县“加强校地共建专科合作 造福苏区百姓健康”成功入选2023年广东医改创新典型案例。
10月2日,“潮玩蕉岭·歌酒田园之旅”2024年蕉岭长寿文化周主会场活动在长潭镇白马村白马学院门口举行。活动上发布了六款寿乡酒新品,还发布了寿乡家宴,介绍了最具特色的7道菜,有蕉岭三及第、红菇炖鸡汤、客家盐焗鸡等,充分展示了世界寿乡蕉岭人餐桌上的美味,欢迎广大游客前来体验蕉岭人舌尖上的康养文化。
当前,蕉岭抢抓“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机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图为英歌舞表演。徐志宝 摄
当天晚上,“国韵悠长”——寿乡专场音乐会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豪情万丈的英歌舞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共享文化盛宴。“能在蕉岭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英歌舞和传统文化表演,很惊喜!是一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一位市民说。
节会为媒,文旅搭台。当前,蕉岭抢抓“百千万工程”、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机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特色资源转变为特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蕉岭依托美丽山水,用活长寿资源,讲好寿乡故事,培育发展康养游、生态游、乡村游、民宿游、文化游等业态,构建“一核两环三区四廊五组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蕉岭版丽江”、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蕉岭县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文旅厅“旅游规划先行优布局”的指导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位于三圳镇的客家农夫生态园周末常常迎来参观和觅食的游客,坐落在广福镇的桃花源山庄每年的春天也挤满了拍桃花的人。蕉岭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休闲观光、生态园、农耕体验、精致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旅游场景,现已形成客家农夫生态园、广福桃花源山庄等一批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点。通过聚焦乡村资源,蕉岭正逐步形成“农业+”旅游场景。
秀丽的山水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蕉岭持续抓好长寿乡中乡精品游线建设,串联龙潭飞瀑、节孝牌坊、南磜竹海、观察第、青檀古树园、石寨古村,打造寿乡探秘之旅精品游线。以石窟河为主线,串联滨水公园、广东(蕉岭)乡建馆、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广场、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等节点,打造寿乡画廊精品线路,以精品线路激活农文旅融合发展,聚焦长寿资源,打造“康养+”精品线路。
蕉岭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该县以“抗日三英杰”故居、蕉岭县(东岭)革命历史事迹展等为主线,串联九岭、东岭、石寨、羊岃等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红色教育生态游”精品游线。依托蕉岭名人文化资源,用好丘成桐祖居、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卡拉比—丘”实景天象馆、行学港码头(数智航模基地)等,构建集科普教育、会议培训、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旅游平台,培育发展“研学+、科普+”旅游新业态。
●今年上半年,蕉岭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4.1%
项目投资比增35.5%
工业投资比增34.1%
均居全市前列
●蕉岭荣获2023年度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进位类县(市)“优秀”等次,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和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蕉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入选新一批全国典型案例,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获全省一等奖,顺利完成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蕉岭产业集聚地在2023年度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与省市场监管局、广州番禺区实现三方合作共建广州番禺(蕉岭)食品产业园,首批12家企业入园
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蕉岭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积极开展耕地保护“田长制”先行县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实行镇、村联动“双田长”巡田模式,由县级田长抓统筹、镇级田长抓落实、村级田长和网格田长抓巡查,有效破解巡田频率不足、覆盖不到位等问题。
新铺镇下南村通过整合实现小块田变成大块田。丘林强 摄
长潭镇神岗村,平整田块旁立着一块“田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晰划定了田块责任区域,标明县、镇、村、网格四级田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明确田长职责,公开监督电话。
为强化耕地保护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群众“粮袋子”,从去年开始,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就在各镇各村田间地头醒目位置竖立“田长制”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以此增强群众保护耕地意识,确保耕地回归种粮本位,共同守护每一块耕地。
全面推行“田长制”,是蕉岭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重要举措。“田长制”公示牌是线下群众看得见的耕地保护措施,而“田长巡田”APP则是线上群众看不见的工作。
一周有一至两天,长潭镇神岗村田长谢琼珍和挂片区田长曾如楠会相约打开“田长巡田”APP,深入田间地头开启数字化巡田工作。
“我是村级田长,每周要把网格内的田都巡一遍。自‘田长制’开展以来,村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了,几乎没有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谢琼珍说,通过数字化巡田,田长发现违法用地后迅速上报,镇街能快速作出反应,从而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为何由一名田长升级为“双田长”巡田模式?蕉岭县自然资源局耕保股业务负责人告诉笔者,升级“双田长”模式后,一方面巡田工作更高效。村级网格田长存在年纪较大、巡田APP系统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可以由镇级网格田长协助解决;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监管。镇级网格田长通过系统可查看村级网格田长的巡田轨迹,将对方未巡查的田块巡查到位,确保巡田范围全覆盖。
截至目前,蕉岭县全域共划分耕地保护责任网格362个,覆盖耕地面积近9万亩,设立各级田长446名,实现“人田对应”。这些有益探索,让蕉岭县从全省21个“田长制”先进县中脱颖而出,并荣获“广东省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一等奖”,为“田长制”的全面铺开提供了经验。
2023年耕地“田长制”巡田工作全面开展以来,蕉岭积极发挥田长优势,充分挖掘耕地恢复潜力地块,全面排查耕地撂荒以及“非粮化”问题等情况。
回 顾
来源:南方+
编辑:徐钦伟
编审:夏新颂
终审:黄丹萍
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矩阵▼
凡本号有标注“出品:蕉岭县融媒体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本号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请注明“来源:蕉岭融媒”,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