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在中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而部分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的景象。
立春养生
立春起居:早睡早起养肝气
立春时节,正值早春,在起居方面,重点为养肝,首先要让肝“休息”好,过度劳累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建议做到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早上起床后拉伸下身体,在日出后到户外散散步,身体动了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气候变化较大,天气渐暖尤寒。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不宜顿去棉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人及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立春饮食:少酸加辛助肝阳
立春时节饮食方面应少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可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洋葱、姜、蒜、油菜、香菜、韭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等味道辛香走窜的食物,有助疏风散寒,帮助抵御“倒春寒”。多食用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桂圆、银耳等。立春后羊肉、狗肉以及过于辛辣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立春情志:舒畅情绪调肝气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容易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立春情志养生以疏肝解郁畅情志为首,情绪上戒暴怒,忌心情忧郁,要保持心情愉悦、坦然、积极的心态,使身心和谐,精力充沛,防止“肝火过亢”。遇到不顺心的事,换个角度想想,也可以把事放一放,找些其他事情做,可以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爬山等,感受大自然的情怀,避免在家里待着老想事、钻牛角尖。
立春运动:缓步慢行升肝阳
随着气温回升,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清晨早起,可于庭院中缓慢步行,是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心怡神悦。散步不必拘于形式,应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时间之长短,随其自然,不宜强为。这一时节运动及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
//来源:街道宣传统战文化办公室(宣传、文旅)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计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