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父母:体检不做这5项检查,相当于白做,得了癌症都不知道

楼市   2024-11-02 12:00   重庆  

李阿姨搀扶着老伴坐在诊室外的长椅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一个月前他们刚做完医院组织的职工体检,报告单上大部分指标都显示正常,可谁知老伴最近突然腹痛难忍,紧急住院检查发现已是胰腺癌晚期。这让他们始终想不明白:明明做了体检,为什么还会这样?

主治医生看着这对老夫妻,轻轻叹了口气:"标准体检套餐往往只包含最基础项目,一些关键检查项目需要自己额外选择。很多人觉得体检就是查查血常规、心电图、B超,实际上真正能发现重大疾病隐患的检查往往被忽略了。"


这让笔者不禁深思:究竟哪些体检项目最值得重视?通过走访多位三甲医院专家,整理出五项不容忽视的关键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堪称体检重中之重。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张教授指出,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含量变化,能够及早发现多种癌症。

比如甲胎蛋白(AFP)升高提示肝癌风险,癌胚抗原(CEA)异常预示消化道肿瘤可能。《中国肿瘤防治指南》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2次肿瘤标志物筛查。

胃镜检查对于发现早期胃癌意义重大。上海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刘主任分享了一个案例:58岁的退休会计师陈女士,每年坚持做胃镜检查。


去年例行检查时发现胃部有异常增生,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及时手术治愈。《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显示:我国胃癌高发年龄在50-70岁之间,建议这个年龄段每2年做一次胃镜。

结肠镜检查被称为肠道健康"守门人"。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教授解释说,很多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等到出现血便才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一位开面包店的林老板幸运地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及时切除避免了癌变。《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低剂量CT扫描成为肺部健康"探测器"。武汉同济医院呼吸科李医生介绍,普通胸片容易漏诊早期肺癌,而低剂量CT能发现极小的肺部结节。


去年一位公交司机在体检时选做了低剂量CT,意外发现1厘米大小的结节,手术后确诊为早期肺癌。《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建议吸烟史超过20年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低剂量CT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是女性不可或缺的防癌利器。南京鼓楼医院乳腺外科周主任强调,与普通B超相比,钼靶能发现更早期、更微小的病变。

一位从事珠宝设计的杨女士通过定期钼靶检查,发现了粟粒大小的钙化灶,经活检证实为导管原位癌。《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

专家提醒说,这五项检查虽然花费相对较高,却是最具性价比的"保命"投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郑教授建议:可根据家族病史、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小到几百元,大到几千元,这笔投入换来的是健康的资本,更是给家人的一份安心。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马主任提出独特见解:体检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长期坚持、动态比对。建议保存历年体检报告,方便医生进行纵向分析。体检结果有异常时也不必过度紧张,及时就医复查才是正确做法。

回到开头李阿姨的故事,如果当初能在常规体检基础上增加这些关键检查,或许就能避免遗憾发生。对于天下儿女来说,督促父母定期体检、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就是最大的孝心。

在采访中,不少医生感慨:体检不是可有可无的应付之事,而是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花几千元做全面体检,远比花几十万治疗来得划算。期待越来越多人重视这些关键检查项目,让体检真正成为健康的"守护神"。


海南国际旅游岛
30万读者都在关注的健康新媒体。传递健康知识,辟除网络健康谣言,传导健康正能量,让健康养生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