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寒露入秋暮,岁月有温暖

文摘   2024-10-07 00:00   河南  

  文:顾永华  

第2345期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时光不经念,一晃秋已深。在这悄无声息的季节更迭中,寒露悄然而至,它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轻轻铺展在岁月的长卷上。


10月8日,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1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日带寒意,故名“寒露”。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以后,南方秋意渐浓,北方即将入冬,雨季结束,白霜初现,寒露也是年中第一个带着“寒”字的节气。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寒露不仅带来了凉爽的秋风,也预示着冬日的脚步正悄然临近。


寒露有三侯,一是鸿雁来宾:说的是鸿雁作为候鸟,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鸿雁开始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过冬。二是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深秋天寒时,雀鸟少,而蛤蜊多,是雀鸟钻入水中变化为蛤蜊。古人的这种说法是把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的羽毛颜色类似而混为一谈,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化的,带有神话色彩,是古人的一种想象。三是菊有黄华:指的是菊花盛开,在寒风中傲然绽放,成为季节一道靓丽的风景。寒露三候,是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刻诠释,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谚语说:“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形容寒露节气温度明显下降,单薄的衣物已无法抵御寒冷。民间俗语:“寒露有雨,以后多雨。”这句话是说:寒露节气雨水充沛,整个冬季的雨雪天气也会较多。


民俗说:“寒露北风少雪霜,寒露南风好荞麦。”这意味着如果寒露节气当天吹的是北风,那么冬季的雨雪就会相对较少,天气也会比较暖和;而如果吹的是南风,则预示着冬季雨雪较多,天气偏冷,有利于荞麦生长。


农谚语:“八月寒露多荒年,九月寒露兆丰年。”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寒露节气在农历八月份,那么预示年内会出现干旱、涝害等自然灾害,农作物产量不高。相反,如果在农历九月份,预示着今年的天气会风调雨顺,是一个丰收年。寒露节气,民间有许多与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如赏菊花、登高、观红叶、饮菊花酒、吃螃蟹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节气的热爱和顺应。
        

寒露轻敲窗棂,像是远方寄来的信,字里行间藏着秋的深情与诗意,让人慢步园野,细细品味这份温柔与美好。



自先秦以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寒露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文风情,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


唐代大诗人刘沧的诗作《秋望行》描绘的寒露时节是多彩灵动的:“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秋风吹入蒹葭,灵动而飘逸,杨柳千枝,暮烟凝结,道旁野花上的水珠,像泣落的红泪,寒露挂满枝头,压得枝头低不胜力。宋代著名的诗人俞桂以“寒露”为题,写有《即事•薄薄轻轻寒露雨》诗:“薄薄轻轻寒露雨,微微飒飒早秋风。小舟办了松江去,占取三高作钓翁。”诗人通过对寒露时节自然景象的描绘和隐逸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诗中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哲理韵味。


秋至远方,赋诗予烟火,在秋的多姿多彩里,寄语生命,希翼生活,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以秋独有的温婉和沉着,滋养着寻常里的幸福,让时光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闪耀着光芒,蕴育着温暖,把内心的喜悦与富足记录在时光的字里行间。


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秋深天渐凉,寒生露凝霜。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在秋天的旅程中,我们争不过岁月,也跑不过时间,唯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秋天的每一个日出日落,去收获最美好最温暖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顾永华,网名东方笑,江苏高邮人。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高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有作品发表纸媒和微刊,擅长散文和诗歌。

作者简介:

顾永华,网名东方笑,1961年出生。江苏高邮人,高邮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学协会秘书长。文字多刊发《扬州日报》《高邮日报》等纸媒。


编辑:雪儿

微信:d2004329w

投稿邮箱:1795574023@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雪儿小站
人生都是过客,雪儿小站,愿你不会错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