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像一部人物百科全书,里面写满了各种人物的特点和其对应的命运,每个人都是一种典型,每个人又都能分成一部小曲。
最典型的当然是明兰,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大sha四方,她的处事之道,也是我们一众拿来学习借鉴的范本,成为教科书式的哲学道理。
然而,现实生活中,明兰毕竟是少数,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经历养成的这样清醒通透的智慧和豁得出去收得回来的个性,毕竟是难以复制的。
而《知否》中的申氏,却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
倒不是她的家世背景,而是她在婚姻中遇到的事,以及她的心态和处理的方法,更接近现实,因而更值得我们借鉴。
申氏的成长环境是很好的,她是申国公之孙,高门贵女,大家闺秀,父母恩爱,家庭和睦。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的女子,自然也是性格良好,不自卑也不骄横,在古代,用“贤良淑德、知书达理”再合适不过。
然而她嫁到齐公府,却是拿了一手烂牌。
先不说她的婆婆平宁郡主是整个汴京出了名的严苛强势,她嫁的男人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心里头早就有了别的女子。经历了“被迫娶邕王女儿”一事之后,错过明兰,他心如死灰婚姻全听父母做主才娶的申氏。
而娶回她之后,齐横却以“工作忙碌”为由,即使深夜也呆在书房不回去休息,待她更是像个外人,客客气气,未有半分亲近之意。
感受到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申氏也时常暗自伤神,可她却并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怨怼。(换作很多人,这样的事,定是会有怨气存在的,明明自己条件优越配你足以,也没有任何过错,却遭此待遇,凭什么?)
申氏先是去调查事情的原因,知道齐衡与明兰的过去之后,虽然伤心,却清醒理智,没有恼羞成怒去找小公爷对质,也没有放弃继续对小公爷的关怀体贴。她对身边的丫鬟说:“他的心不在这里,那我就把它抢回来。”
接着,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明兰的家宴上单独试探明兰,知道明兰对小公爷已并无意之后,就不再把明兰当作情敌为难她,而是提醒明兰去跟小公爷说当面说清楚。
然后,她继续把心思放在小公爷身上,照顾他的饮食日常,体贴他的辛苦不易,理解他的心思见解,支持他的决定行动,给他无私的包容和温暖。
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明兰家出了事,齐横想去帮忙,被郡主母亲拦住了,这时申氏突然说:“官人,你答应今天要陪我到樊楼吃酒的。”
于是齐衡就这样不情不愿地跟申氏出来了,可就在去樊楼的马车上,申氏忽然让马车调转方向,由樊楼改往去明兰家的方向。这时齐衡才明白申氏的用意,原来刚才妻子是在替自己解围。这一刻,齐衡对申氏是发自内心感激的。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齐衡对申氏态度转变。
申氏这里其实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她自知是拦不住丈夫的心,倒不如与他站在一起,去做他想做的事,等他去完成了那件事,自然会在心里记你的好。这样,你对他的信任,也换来了他对你的信任,更同时显出你的胸襟与格局。
“官人现在高兴了吗?那我也高兴了。”从来没有人对齐衡如此信任、支持、关爱他,我想,换作任何一个男人,都是会触动的。
但,这只是其中一点,如果说这种是感动,那另一种,就是心动。
要让一个人对你心动,是要让他看到你的光,并且由衷地欣赏你。这一点,申氏也做到了。
在明兰家,申氏为明兰出谋划策,智慧地为其分析形势,说出自己独到又在理的见解,连明兰也未曾想到,这时候,齐衡对申氏投去了赞赏崇拜的目光。他没有想到,这个一直被自己冷淡忽视的女子竟有这般才识。
齐衡本身也是一个聪明纯正的人,自然也喜欢聪明有才华的人,而通过帮助明兰这件事,申氏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才华,所以,这一刻,小公爷是有心动的。
两人从澄园出来后,小公爷真诚地对申氏说:以前欠你的,以后好好弥补你,我们好好过日子。
长街上,两个人肩并肩,手挽手,笑着往前走。这一幕很温暖让人触动。
申氏最终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自己初看不太好的婚姻,赢得了人生的幸福。
她这样的人,不纠结于过往,更看重结果,有目标,会争取,或许即便嫁个任何一个人日子都不会太差。
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普通婚姻更值得借鉴的,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就朝着这个结果去努力,不要纠结其他,更不要去做阻碍这个结果的事,自然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
其实,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