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江川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下,围绕“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共认定市级基地123个,走在全市前列;振兴老工业园区,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保障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一期建设已初具雏形,由政府招商引资入园8户工业企业,纳规5户,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4亿多元;大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星云湖保护治理统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144.22万人次、增长12.05%,实现旅游花费16.15亿元、增长20.07%。
时值冬月,天气渐寒,而星云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不远处的村庄沐浴在冬日暖阳下,平畴沃野,庄稼翠绿,鸡鸣狗吠,岁月静好。
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奠定经济基础
在江川区这片发展中的土地上,现代农业基地正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江川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下,围绕“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共认定市级基地123个,走在全市前列。
在江川区九溪镇六十亩村的曙禾花卉种植基地,百合花已经含苞待放。作为六十亩村的支柱产业,随着玉溪曙禾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禾花卉”)的入驻,百合花产业迎来全新的“绽放”。
“六十亩村种植百合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斗南花市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但在我们全链条梳理百合花产业模式后,发现我们的百合花必须通过斗南花市引进种球和销售鲜切花,也就是说六十亩村的花农处于产业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生产种植端。”九溪镇党委书记严迪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障好花农收益,提高产业效能,九溪镇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条化,通过算好“经济账”有效实现百合花产业向工业化转变。
“我们通过直接从荷兰购买和运输种球,绕过种球中间商,以最低的价格把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种球交到农户手里,同时通过建设鲜切花分拣交易中心,我们能把村里的百合花卖到更远、价格更高的地方。”曙禾花卉总经理宋晓林说,由于传统百合花产业依赖斗南花市,不仅种球品种单一,而且相应的售后保障也不充足。引入公司后,不仅可以通过公司基地向当地花农直接展示无土栽培和新品种的品质成效,提高农户对种球和鲜切花品质的认知,还能通过荷兰种球企业的售后服务保障好农户收益。
今年4月,曙禾花卉入驻六十亩村,投资1800万元,利用村内闲置用地建设了集百合花种植及冷库冷链为一体的综合性鲜切花产业园。“今年9月,我们正式在基地内向花农销售从荷兰引进的种球,得到了花农的热烈响应,种球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建设好鲜切花分拣交易中心,整合村内资源与销售公司洽谈,走外贸和高端花卉路线,解决九溪百合花产业种球端和销售端‘两端在外’的问题。”宋晓林说。
在过去,六十亩村的花农每到年末,总是处于“昼伏夜出”的状态。“村民晚上就要到田里剪花、打包,凌晨3点自己开车运到斗南花市销售,早上又从斗南花市返回,时间和精力被大量浪费在这些环节上。”六十亩村党总支书记蒋培湖说,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发展百合花产业,可以有效从种子端和销售端实现降本增效,每亩促农增收3000元,同时有效降低花农生产成本,村内剩余劳动力可以参与打包分拣,增加收入,也能避免“昼伏夜出”的销售方式,节省村民大量时间和精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生产生活。
除了算好“经济账”,六十亩村也算好了百合花产业“生态账”。“由于九溪镇处于东风水库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内,推广百合花无土栽培后,每亩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将会降低到地栽的一半左右,用水量也大大降低,能够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严迪光说。
如今,随着曙禾花卉一期基地的建成和运营,无土栽培示范种植的新品种种球也得到荷兰布茨公司花卉专家认可,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达到预期目标。“目前,九溪镇百合花种植面积达5320亩,一旦实现百合花产业全链条本地化,全镇可实现增收1600万元左右,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5亿元。”严迪光说。
与此同时,针对花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江川区各金融机构陆续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脱困境。“之前,我们通过村集体协调资金困难农户与银行对接,申请了专门针对九溪花农的‘花农贷’,有效带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蒋培湖说。近年来,更多现代农业企业受益于“鲜花贷”“草莓贷”等特色“三农”金融产品,2023年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04.96亿元。
在星云湖西北岸的江城镇,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韵园艺”)进一步扩大生产便得益于此。“今年1至11月,仅江城支行向江城镇企业发放的贷款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00万元,并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出‘科创贷’‘科技e贷’,为禾韵园艺发放200万元信用贷款。”中国农业银行江川江城支行行长周禹含说。
在禾韵园艺的打包车间内,一束束玫瑰鲜切花经过工人整理打包,包装袋上的二维码经过数字化花卉管理系统扫描,品种、数量、包装人员、出厂时间等数据实时上传大数据平台,及时将数据情况传输至销售总部。“我们通过搭建数字花卉平台,实现生产端和销售端数字化,不仅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精细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水肥条件,还利用销售端的数字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核对环节,实现最快速度的鲜花包装出库和销售运输,保证鲜花销售时效性。”禾韵园艺创始人飞雪梅说。
禾韵园艺的打包车间内,一束束玫瑰鲜切花经过工人整理打包后贴上专属二维码,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花卉销售即时精准管理。
“区块链溯源和数字化系统有效带动基地花卉生产降本增效,现在我们已经实现当天切花分拣、次日上市的高效模式,到今年底,基地预计产出1700万枝玫瑰切花,产值达到2100万元。”禾韵园艺办公室副主任刘瑶说。
新引擎驱动老工业园区
焕发新活力
振兴老工业园区,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是延续经济脉络、保障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江城镇翠峰片区是云南纸制品产业的重要生产区域。在过去,云南江川翠峰纸业有限公司作为地区龙头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纸制品,一度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产能落后,公司倒闭后,原有厂区持续闲置。近年来,江城镇为盘活闲置资源,发扬纸制品产业历史优势,通过“引培”双轮驱动,重振江城镇纸制品产业集群。目前,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一期建设已初具雏形,由政府招商引资入园8户工业企业,纳规5户,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4亿多元。
机械轰鸣,一包包生活纸制品从流水线上不间断地生产出来,又迅速包装、打包、装箱,发往海内外……在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凸显。“这里厂房面积开阔,运输方便,纸浆原料生产也在本地,有很好的产业集群优势,这是吸引我们从外地搬过来发展的原因。”云南国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永凤说,公司从2022年搬迁到江城镇,注册了商标“XSD”,生产的方巾、抽纸巾、棉柔巾等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今年的销售额已突破400万元,每个月有近30万元产品出口海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
在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叉车师傅正在运输即将出口的纸制品。
纸制品产业链也延伸到了塑料包装上。在云南鸿湖塑料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千种塑料包装模板林立,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的包装都从这里产出。“现在,云景林纸业、嘉信和纸业、万达纸业等知名纸制品企业都与我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也实现了省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省内体量规模最大的卫包厂商。”云南鸿湖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绍兴告诉记者,随着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的振兴,企业生产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盘活资源,才能让“引培”精准落实。“按照盘清‘五本账’‘六套表’的要求,我们盘活利用翠峰纸业老厂区130亩闲置厂房,通过以老带新、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6家纸制品企业入驻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壮大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努力将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打造成为‘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高端生活纸品加工基地’。”江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权说,通过引入和培育企业,玉溪市纸制品产业聚集区江城片区缴纳税收从最初的20万元到今年预计200余万元,连续3年税收实现翻番,吸纳近400余人就业。
在江川区的另一端,作为江川区传统工业产业的云南江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迈出了提质增效、环保发展的一步。“2022年,为进一步推进尾气收储和再利用,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8000万立方米/年黄磷尾气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主要将净化后的黄磷尾气送至尾气锅炉燃烧,得到中压蒸汽驱动6MW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自2023年11月投运至2024年10月,已发电1949万度,消耗黄磷尾气约4639万Nm3。”江磷集团经营班子成员赵希巍告诉记者,该项目是公司近两年的重点项目,目的就是将废渣尾气等污染物严格控制在厂区内,同时实现蒸汽热能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文体旅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是国家发展的深厚根基,既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孕育着自然生态宝藏,也潜藏着无限的发展可能。以文化为底蕴,以体育为引擎,以旅游为纽带,文体旅融合发展将串联起乡村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共进。近年来,江川区大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星云湖保护治理统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144.22万人次、增长12.05%,实现旅游花费16.15亿元、增长20.07%。
在宁海街道海浒社区,108传奇馆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海浒社区是优质烟叶产区,也是当年108分超满分烟叶诞生地,我们通过建设108传奇馆,展示建设轮作5503亩的海浒108优质烟叶核心产区示范基地,以期达到‘重拾108超满分传奇精神、重塑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重现云烟之乡生态烟叶辉煌’的目标。”江川区宁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鲁熊说,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已于2024年8月底开工,采取“O+EPC”模式,计划于2025年9月底完工,将以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为依托,打造星云湖南岸农文体旅融合项目,围绕“一线多点三板块一基地”布局,打造“星云湖南岸108景区”,把星云湖南岸打造成集酒店住宿、河湖观光、生态田园、水上赛事、生态夜市、民宿餐饮、科普实训、教培研学为一体的星云湖沿湖乡村振兴示范景区,将海浒社区打造成环星云湖沿岸首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海浒社区通过打造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推动稻鱼共生、烟粮轮作等生态农业模式融入环星云湖观光旅游中。
与此同时,海浒社区也即将成为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海浒社区坚持“稻鱼共生、烟粮协同、烟粮协作、生态循环”的理念,打造烟粮协同稻鱼共生基地,在轮作中积极发展稻田养鱼等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营造了“稻养鱼、鱼养稻”的生态环境,有效削减星云湖径流区农业面源污染,地力逐年恢复,农户实现“粮鱼双丰收”。“目前,我们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旅游公司成功签约,将海浒社区生态田园纳入环星云湖旅游路线中,游客将环湖体验星云小火车、粉黛乱子草花海、海浒社区烟粮协同稻鱼共生的生态田园和旧州夜市等景点,开发沿湖研学路线。”江川区宁海街道宣传委员刘丽萍告诉记者,下一步,海浒社区将举办“丰收节”“烤房美食节”“品牌推介会”“特色展销会”等旅游文化节,提升海浒社区文旅价值,带动海浒社区发展餐饮、民宿等20余户,108传奇馆、星光夜市等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为海浒社区每年带来550万元可持续性经济收入,为群众增收提供新途径。
就在离“村BA”赛场不远处,三街社区“三街公社大食堂”也同样有声有色。“为了把集体经济做好做活,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找准了‘乡村宴席’发展路子,盘活利用三街社区第七居民小组闲置公房,按照‘集体+经营团队’的模式管理经营大食堂,承办婚宴,从2022年8月运营至今,营业额已经超过800万元,为村民就近解决了就业问题,食材当地采买、村民就近打工,薄利多销的模式大大增加了集体收入。”陈见柱说,今年10月,大食堂也已纳为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接下来还将继续在保持本地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三街美食文化,打造好“美食一条街”。
短 评
立足特色资源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野鹤
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县域经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
抓经济促发展,立足县域特色资源是关键。江川区具有深厚且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在抓好星云湖保护治理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是当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在“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下,围绕“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体育赛事、旅游项目等链接本地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县域经济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
产业升级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传统产业要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江川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减少星云湖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重水重肥的传统农业向无土栽培、环境友好型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转变,有效增强第一产业活力;重视招商引资,重点构建全产业链,形成企业集聚效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与创新活力。
此外,持续关注民生改善,推动就业创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唯有如此,县域经济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在国家经济的大格局中绽放独特光彩,为百姓铺就通往富裕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描绘出县域繁荣昌盛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