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众职业④ · 北京最后一位裱糊匠 | 北京LOOK

乐活   2024-10-30 13:15   北京  


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

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

这个快要消失的传统技艺

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

小众职业系列 4

「第三代裱糊技艺非遗传承人」

这期我们有幸采访到金学文老师

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本期采访职业人

金学文老师

-

第三代裱糊技艺非遗传承人

从事裱糊技艺60余年

作品在北海团城、故宫、西华门周边民居都可以看到

现在仍在坚持用裱糊技艺修复古建

并且不定期在我是楮先生工作室

组织举办一些体验活动宣传裱糊技艺




简单介绍一下裱糊这项技艺

裱糊就是用纸或其它材料糊屋子的顶棚或墙壁。一些历史的东西,我也是从书上看的,不过传统裱糊之前其实没有书面的叙述,一直以来就是口传心授。我从2018年底开始准备申请非遗,才慢慢整理出一些文字的记载。”


“传统裱糊的形成,首先得有纸,南北朝的时候就有先人用纸糊窗户,这就可以看做传统裱糊的雏形。到了唐代、纸的运用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用纸糊窗户。真正的传统裱糊运用应该是从宋代开始,建都之后有很多大型建筑,加上北方气候干燥寒冷,为了保暖增加室内温度,宋朝开始有室内的天花糊纸了。



“裱糊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操作步骤”


裱糊的大致步骤:

选秫秸、烤秫秸、冲糨糊、裹秫秸、做吊棍、做竹签、剪蔴、捆扎顶棚样式、裱糊底纸、裱糊面纸。

-

“裱糊工艺的原材料就是高粱杆(秸秆),买回来以后要把皮削下去,然后剁根,要选有瓤的,要不做顶棚插竹签的时候会是空的不结实。 然后是烤秫秸,因为这个秫秸大都不直,所以必须经过烘烤弄直,烤直以后就要裹上纸,这时候秫秸就叫“白杆”,不裹纸叫“糙杆”。裹完纸,准备竹签。准备麻。这些齐了之后,就可以在屋子里扎顶棚样式。样式扎完,打底纸,糊面纸。”




● 裱糊的主要工具


剪刀、锤子、钳子、铲刀

腋刷、抹刷、排刷


金老师展示的工具

很多都是自己新做的

不过现在材料都比较少见了

找起来也比较麻烦


金老师展示捆扎技巧



● 步骤示范、体验

我们也上手体验了一下捆扎

套圈、环绕、别(压住)

金老师的操作干净、利落、快速

我们却总有种“眼睛会了手不会”的慌忙



金老师说“裱糊就是口传心授、熟能生巧”

操作工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小妙招

用蔴捆扎的时候,会先分成小缕用嘴沾一下

增强捆扎时候的摩擦力,不容易打滑






一件事情做了时间长了

便会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金老师从小跟父亲学习裱糊

上初中那会儿就开始跟着父亲出活儿

-

现在84岁高龄的他

仍在坚持传承、弘扬传统裱糊




“是如何与裱糊结缘的?”

“我爷爷是清末的,当时就是学的裱糊,爷爷有4个儿子,全部也都学了裱糊。清末、民国时期,当时社会上对传统裱糊的需求是很大的,裱糊匠是一个很有市场的工作。



“我从小跟父亲学艺,我们家有7个兄弟,我是老大,当时上学的时候,我就利用寒暑假跟着父亲学习、打下手。初中那会儿上手的机会比较多,也学得比较扎实。当时周围老百姓家房子都需要裱糊,逢年过节 、搬家、结婚生子、老人祝寿等,都要将房屋裱糊粉刷一新。”



认为裱糊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其实对于我来说,学裱糊并不难,一开始我就是跟着我父亲打下手,他要什么我就递给他什么,不过你在旁边待着也得注意观察,每说的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要善于看到细节。还有一个就是有问题得问,多问才能知道具体怎么操作。”


工作室里准备的白杆、糙杆



修缮故宫古建时使用的面纸


工作室搭建的木质结构顶棚




从业这么多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北京展览馆往南路东有一条胡同儿,我上初中的时候跟我父亲一起去那儿做活儿,当天做得比较晚,结束的时候天快黑了,我们准备收拾家伙、打扫卫生,本家突然说先别着急,要检查一下,结果拿着放大镜就上去了,挨个检查接缝的位置,从这头到那头,然后看完了下来,就说了一句‘金师傅,真棒’然后才给我们结账,这是我这么多年裱糊生涯,唯一一次遇到有本家拿放大镜去看的,很有意思。




● 亲手制作裱糊模型

金学文老师手艺细致
处处显现出手工匠人的严谨
亲手制作的裱糊步骤模型
场景、人物惟妙惟肖

以“故事卷”的形式展开
呈现了传统裱糊的10个主要步骤
大概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完成

还根据不同的房屋结构
设计了12种顶棚结构(天花样式)
顺摆撅弯、逑摆撅弯、顺摆假枋子、逑摆假枋子等
工作室里也摆放了模型可以参观



遇到过最有挑战的一次修复工作是?
“最有挑战的一次修缮,是参与故宫丽景轩的裱糊装饰修复。2018年我去的时候,看到那个顶棚破破烂烂的,纸都已经破了,就想说看看能不能做个课题,给它翻修翻修,当时没有同意。一直到了2019年,提出一个课题说要做秫秸秆顶棚,差不多到了2021年才开始,当时按照1:10的比例做了3套故宫木架构房子模型。

“梁子破得比较严重,就准备把破损的秫秸卸下来,新按上的秫秸秆用做旧的工艺让它看起来跟之前的差不多,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调整,完成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古建筑艺人做活,都会留下名字。所以我的名字也留在上面了,这令我很欣慰。相当于我的名字留在故宫的建筑上了。‘清代北京城有着庞大的裱糊业,从业人员以满族居多,秫秸秆顶棚是老北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示范点由满足金记裱糊第三代传承人金学文老师完成。’


“如何保持好状态?”


采访过程中金老师表达清晰、幽默
尤其是坚定的眼神令我们印象深刻
84岁高龄有着如此好状态
金老师也分享了他的经验



● 养成锻炼的习惯

“初中的时候我就爱跑步,家住西华门,当时从西华门跑到西单,从西单绕六部口进南长街再跑回家。后来每天早晨跑步上班,差不多十公里,坚持了十多年吧。

“四十多岁的时候考虑到身体原因,而且感觉一个人跑步有点孤单,就开始学习打太极,那时候就学24式,每天就学一个动作,回家也就练那一个动作,第二天学两个、练两个,差不过20天就掌握了。现在每天早晨起来也会拉伸、压腿。






“现在平瓦房的需求基本没有了,所以也没有什么运用裱糊的地方了,有的话就是故宫古建的修缮,民间基本就是没有了。所以现在年轻人对于裱糊的了解很少,很多人都没见过。”


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有机会了解裱糊

“裱糊工艺是传统管式营造技艺,是八大作中最后一个。当裱糊完成,恢弘雄伟的建筑便交付使用,那些美轮美奂的传统室内做法,那些我所看见过的绝美的东西,我希望能留住。”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

传统裱糊这项手工技艺

经过曾经的辉煌也注定会走向消退


难掩惋惜遗憾的心情

金学文老师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让裱糊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自制工艺品,手工卷窗体验”

卷窗作为裱糊技艺中的重要内容
也在金老师的手中
变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将切割好的各个尺寸的木棍
按照不同的图案进行拼接

与手工纸一起组合成迷你的卷窗样式

虽然现在几乎没有卷窗的实际运用了
但作为一件工艺品
能够亲手体验也很有意义

如果你对卷窗的制作感兴趣
可以前往「我是楮先生」工作室体验
还有机会参与分享会和工作坊


/

「 LOOK专栏 」


每一种职业选择

源于兴趣,也象征着信念

作为自成一派的“少数人”

是冒险,也是自我探索

北京LOOK · 最新专栏

带你走进

不为人知的「小众职业」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

在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生活着

点击图片,了解往期故事


北京小众职业①-模型师


北京小众职业②-植物店主


北京小众职业③-手工风筝传承人






地址
东城区赵府街20号
我是楮先生工作室

时间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 评论互动 ||


你是否了解过裱糊?

你印象中裱糊是什么样?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如果想要在第一时间
收到北京LOOK的最新内容
就请为我们的公众号
点亮一颗



END

© 图片 / Lancet  撰文 / kiwi

本文为北京LOOK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有好玩的[线索]欢迎微信联系:xfdznb



「  LOOK近期热门视频  」

更多北京精彩内容,关注北京LOOK公众号&视频号


北京LOOK
记录北京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