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感街道属江津区典型的城郊结合型地区,服务于德感工业园区和滨江新城两大经济主战场,辖区建有三无小区107个,物业小区40个,还房小区24个。
针对辖区三类小区突出问题,德感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根据辖区居民结构、基础设施、民生诉求等实际情况,差异化定制破解路径,成功实现小区规范管理、蝶变升级。
辖区内滨洲、牌坊等社区老旧小区多,居民自治动力不足、参与度不高,矛盾纠纷长期无人管、管不住,是名副其实的“三无”。为破解“三无”难题,德感街道以调动居民自治为破提点,单建联建小区、楼院治理委员会,强化“三事分流”,实施“六步工作法”,实现从小区无组织、无防控、无保障到有组织、有保障、有机制的转变。
一是建立自治组织。组建小区治理委员会,动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主动对接社区、网格、物业等共同协调解决小区、楼院内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安全秩序、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确保居民建议有人收集,社区意见有人承接。
二是搭建“三级平台”。针对“三无”小区的各类问题,搭建街道联席会、社区评议会、网格邻里会三级协商平台,按照“三事分流”法则逐项解决。网格党支部牵头,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居民代表、群众志愿者等参与组织网格邻里会,主要协商解决“家事”;社区党委牵头,网格长、党员代表、物业企业等参与组织社区评议会,协商解决“共事”;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街道联席会,一同解决“公事”。
三是推行“六步工作法”。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施居民提、科学分、协商议、联动办、专责监、群众评“六步工作法”,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的原则,引导群众养成遇事协商的习惯,需要办事处共同解决的“公事”类则将事件按照板块进行分流,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年度对涉事相关岗位、村社区进行量化评分。
全面深化“大党建”,针对物业小区,德感街道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网格、楼栋单元等治理单元延伸,向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覆盖,有力推动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创新探索“街道、社区、小区”+“网格”的“3+1”联席会议机制,把网格这个治理小单元纳入联席会议主体,纵向联动街道、社区,横向联动驻社区单位党组织,明确各党组织之间共驻共建社会治理责任,精准化破解小区物业的难点堵点,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道”,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
二是构建五级体系。强化党建引领,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支部)-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穿透式党组织体系,做实“在职党员双报到”,深化“党员联系户”,引导在职党员进入社区环境与物业委员会,党员进入业委会,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小区治理。
三是探索交叉互融。探索社区物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选派社区“两委”干部任小区的物业党支部委员,推动“支部书记、走访服务、纠纷调解、协商指导、物业管理”五职合一,实现“红色物业”管理服务。
草坝社区辖区内有怡心、怡德、染坊等9个还房小区,流动人口大,环境脏乱差,属多村混居安置型涉农城市社区。停车难、乱停车、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安全隐患突出。德感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力推动小区管理有序、国有资产增值、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分红满意。
一是探索“三位一体”。针对草坝社区“潮汐”现象严重的问题,用好还房小区物业费有园区保障的优势,探索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物业公司),由社区书记任物业公司法人代表,社区专职网格员参与物业管理,探索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治理新模式。
二是推动资产增值。探索“社区+物业公司”模式,以集体经济收入为注册资本,成立德感首家隶属社区集体的物业公司。园区平台公司将还房小区停车收费业务外包给社区物业公司,获取收益由物业公司和园区分成,物业公司收益用于小区公益设施修建改善和原居民分红。
三是贯彻“两邻”理念。推进“五邻五和”活动创建,促进“邻里式”治理。弘扬“崇德感恩·邻里如亲”文化,评选榜样人物、免费为居民理发磨刀、召开邻居节、组建红细胞义务巡逻队等,推动邻里帮、邻里学、邻里议、邻里治、邻里聚,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有效促进“邻里式”共享。
供稿:德感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