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湛江怪人背后的天马行空想法
李俊
通常情况下,多数普通人选择做一份全职工作,然后建立家庭。我和他们不同,追求一种执迷不悟的人生。
多年以来,我基本上都是做兼职工作。收入方面,也是极其不稳定。大部分时间,还是过着贫困潦倒生活,哪怕偶尔有点钱,也不懂改善吃穿,而是买书、买课程等方面挥霍掉。我在得到APP听书会员,有效期购买到了2032年。这十多年,我花钱买书也花了几万元。
一方面,我吃穿方面极度节约,冬天时穿的两件外套,分别是2012年、2013年购买的。另一方面,我学习方面花钱算是大手大脚,仅仅在得到这个APP,我差不多消费了5万元。
这个时代,看书越来越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过上一种奢侈生活。没想到,我宁可忍受饥饿,也要追求这样的奢侈生活,那就是花大量时间去看书。
哪怕你觉得我可怜,或者悲哀也好,然而还是向往这种看书生活。有时候,我会做出这样假设,要是考上北大本科,就可以在北大图书馆泡四年。
人的一辈子,真的很短,哪怕你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看书,也看不了多少本。一天看完一本书,一年也就是300多本,看完一万本书,也需要30年。一年看完100本书,估计也只有少数人做到,但坚持下来,看完一千本书,也需要花十年时间。
那些经典之作,做到一个星期看完一本,那是很牛了。比如,《理想国》 《金刚经》 《六祖坛经》 《人间词话》 《有闲阶级论》 《利维坦》 《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经典。看经典,并不是为了现学现用,而是以无招胜有招、以无用为大用。看的经典多了,知识沉淀下来之后,也就有可能拥有贯通感。
我喜欢看书,那是为了满足心底的好奇。小时候,我就对这个世界产生各种好奇。多年之后,我发现可以通过看书方式去满足童年延续的好奇。
2021年12月31日晚上,我问一位朋友,对熊逸老师有什么看法?朋友说道:“他的书,跨度大,真是个奇人。一个他,一个芦笛,博学得惊人。不但博学,且有见识。”
说实话,我很羡慕熊逸老师能够看那么多书。熊逸老师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多个领域知识都是专业人士之上。
这几个月,我算是疯狂地看书。经典书籍那么多,我阅读的比例还是很低。现在,我只是想多看几本书,多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
等到我有钱之后,专门拿出一个房间来放书,一次采购几百本学术著作。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在房间看书。如果有喜欢看书的朋友,大家还可以聚一下,一起交流。
张五常的《中国的经济制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等,我也希望像他们那样写出经典之作。要做到这点,真的不容易,需要长期的沉淀。只有坚持长期看书,才会获得知识的沉淀。
文学方面书籍,我之前看的比较少,所以现在也算是恶补一下。目前,我看书的领域,主要是经济学、历史、文学、佛学等。
除了看书,我还做数学题、学习各种课程、写作等。我觉得自己经过这些沉淀之后,应该有机会写出有质量的书。有一些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长期时间坚持下去。
多数普通人,要想获得知识和信息,看书是最好方式。看书多了,就知道这个世界如此有趣,也知道历史上那些有趣事情。如果不看书的话,那么信息来源可能也就是你周围几个人。
我选择生活方式,算是比较另类,也会被别人当作怪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活法,而不是变成标准化的产品。
202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