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地】解放日报 | 邓智团:人文与经济交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学术   2024-07-31 17:08   上海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4年7月30日《解放日报》第8版:专版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赓续历史文脉、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人文因经济加持而生机勃勃,经济因注入人文含量而质量更高、成色更足。杨浦区作为上海面积最大、滨江岸线最长的中心城区,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依托其积淀的“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地将“工业锈带”蝶变为“生活秀带”,实现人文与经济的互动融合。这是深入贯彻实践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人文经济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一是全要素保护。杨浦区积极落实整体性保护,将滨江南段作为工业遗产博览带,进行整体性保护,厘清底数;实施精细化保护,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文物建筑的原始风貌,并引入科技手段如BIM技术,精准预测实施效果;开展抢救性保护,对工业遗产档案资料进行抢救,防止损毁;延展口述史保护,通过老劳模、老职工等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信息价值。

二是全方位赋能。杨浦区积极导入新兴业态,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为产业导入提供特色空间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推动功能转型,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地标,利用工业遗产创建红色文化阵地。

三是全周期管理。杨浦区积极探索政策机制创新,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1+N”政策体系,制定配套文件,提升保护利用能级水平;完善数字场景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文物安全的监测和管理;构建四级安防体系,通过不同层级的检查确保文物安全。

四是全民性创建。杨浦区积极搭建“大智慧”平台,引入高校专家团队和科研资源,提升保护利用的科学性;增强“大协同”推进,组建治理联合会,制定保护公约,让工业遗产保护成为共同行动;推动“大空间”共享,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工业遗产的魅力;扩展“大口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

杨浦区通过融合人文价值与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参与和多元共治、推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以及数字化赋能与智慧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地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和文化软实力的新载体,实现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文化地标和历史街区的成功转型。该案例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邓智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解放日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展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活动、重要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