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住进了“幸福里”!

文摘   2024-11-22 11:20   青海  

我们住进了“幸福里”!

——民和县巴州镇避险搬迁见闻




沐浴着冬日的阳光,11月20日,记者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羊羔滩村,在山峦的环抱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闪耀着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巴州镇党委政府为5户搬迁群众举行了入住仪式,为他们送上了党和政府的真挚祝福及关怀,同时也送去了喜庆的对联、象征兴旺的灯笼和带着烟火气的米面粮油。
初冬的清晨,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但依旧无法抵挡村民的热情,大家满怀喜悦与憧憬,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走进安置区,互相走访道贺。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在人群中穿梭奔跑,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对新家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此时的安置区内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阵阵寒意。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的对联一张贴,我们这一搬就搬进了好日子呀!谢谢党的好政策!”凉尔湾村的搬迁群众朵成财笑得合不拢嘴。
朵成财家原本的居住地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汛期来临时都是他们一家最忧虑的日子,不仅家人要紧急撤离,还要担心房屋会不会受损。
今年,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犹如雪中送炭,解了他们一家的难题。在工作开展前期,朵成财在镇村干部的入户宣传、动员和细致讲解下,了解到了搬迁政策带来的好处以及搬迁后就医、上学、出行、就业等各方面带来的便利。在综合考虑到自身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朵成财主动提出搬迁申请,经过5个多月的修建,他们一家5口人终于在冬季来临之前如愿搬进了新居。
朵成财家的新房建筑面积为95.51平方米,走进他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洒满了阳光,崭新的沙发、茶几上放着新鲜的水果和自家做的馍馍,卧室温馨舒适,厨房整洁有序,卫生间干净清爽,一幅温馨的新居画面。
沿着安置区内整齐的道路向前,蓝天白云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一栋栋崭新的房屋整齐排列,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
据巴州镇人民政府镇长杨学军介绍,巴州镇避险搬迁羊羔滩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2.88公顷,建筑面积4208.81平方米,涉及5个村,安置群众44户206人。安置点距离巴州中心学校、巴州镇卫生院2公里,上学、就医便捷,邻近川大高速和川亭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为了满足不同老百姓的需求,在安置点开工建设前,巴州镇党委政府充分征求了搬迁户的意见建议,科学谋划安置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因户施策,将安置点农户住宅分一层(B、D)和二层(E、F)四种户型,其中B户型23套(81.4平方米)、D户型11套(95.51平方米)、E户型2套(151.53平方米)、F户型8套(118.26平方米)。同时,统一配套建设水、电、路、网、污水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今天搬进了新家,我的小卖部也准备开张了,以后我就可以坐在家里挣钱了。”在收拾好新家的陈设后,杨家湾村的搬迁户张治军开始在自家的小卖部忙碌起来,打扫卫生、整理货物,每一件小商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张治军一家原本居住在脑山山顶,过去的老家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前沟后崖”,平时下山的时候陡峭崎岖的山路异常难行,更不要提雨雪天了。
每年雨季,张治军一家都要下山进行紧急避险,这几年有时雨水多,附近的山体总有小部分滑坡,让他们一直忧心不已。
今年避险搬迁政策的春风吹进巴州镇,张治军第一时间了解了搬迁政策,并在和家人商议后,另外补贴3万余元,选择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居。 
自集中安置点确定开工后,张治军只要下山都会到这里转转,看看新家的修建进度,顺便计划一下自家的装修方案。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拿到钥匙的第一时间,张治军就开始着手装修新家。
从铺地板到购买家具家电,新添置的每一件东西都饱含着张治军夫妻俩对新生活的期待,看着逐渐收拾起来的新家,张治军的心里乐开了花。
“新家现在有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我们一家五口人居住足够了。”张治军说新家里不仅修建了水厕,还铺设了地暖,干净又整齐。在购置家电时还享受了优惠政策,他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记者了解到,在修建安置区时,巴州镇政府充分考虑到村民日后的发展,还为安置点的每一户人家都配套建设了一间商铺。在收拾新家的同时,张治军也没有落下商铺的装修,在入住新居的同时,安置点上的第一家小卖部也正式开业了。
“老板,拿一提纸。你们家的小卖铺开张了,我们以后买东西也就方便了!”搬迁村村民冶文学走进小卖部说。
“我们这儿的44户每一户都配套建了商铺,以后要都开业了种类也多,我听说马再乃伯家要开个馍馍铺,我们这儿以后热闹得很呀!”张治军边拿卷纸边说道。
对于搬迁而来的居民来说,安置点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新生活的开始。
巴州镇党委书记谢成义表示,安置点建成后,巴州镇党委政府将以连片经济发展为路径,充分利用配套建设的44间商铺,全力构建山下有新村、山上有基地、振兴有产业、幸福有盼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集旅游观光、采摘垂钓、生态康养、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文旅、农旅产业,把集中安置点打造成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的“沃土”。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不仅是一座座房屋的集合,更是政府关爱与民生保障的生动体现。这里是生命的新起点,也是希望的集结地。




来    源|海东日报
编    辑|鄂金庆
审    核|余   瑾
监    制|麻生辉

海东广播电视台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