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祝兄弟姐妹们2025年新年快乐!
喝了点酒,随便聊聊人生,2024年最后一天了。2025年马上就到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愿望,新的起点。
1.
如果说这世间最贵的三个字,我觉得不是“我爱你”,一定是“再等等”。
多少人把人生过成缓冲中的视频?
创业要等风口,跳槽要等证书,表白要等星座运势。
等来等去,等到交易所关门才想起没开户,等到女神嫁人才懊恼没搭讪,等到行业红利期结束才拍腿说,本可以…
究其原因,我觉得就在于,错把门槛当门锁。
你看那些说,等我存够百万就投资的,真到百万时又开始等千万。
就像某些股民永远在等绝对低点,结果K线图都迭代了三个技术时代,他的自选股里还躺着模拟账户。
金融史上有组惊心动魄的数据,过去二十年所有翻百倍的投资标的,平均有87%的持有者是在未准备充分时入场的。
那些试图等到看懂所有财报才下注的聪明人,往往在第七年等来了退市公告。
所以说,在动态世界里追求静态准备,就像试图在台风天校准天平,可笑可悲。
2.
有个现象耐人寻味。
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K线时,真正的操盘手早已转向期权;当朋友圈刷屏元宇宙时,先行者早在三年前布局边缘计算。
永远在等看懂的人,本质上是在等市场给自己发毕业证。
王阳明有句话被严重低估,事上磨炼,方立得住。
当年剿匪若等读完兵书,怕是流寇都改行当私塾先生了。
你看当代那些独角兽企业,哪个CEO是等修完MBA才起事的?
张一鸣创立字节时连推荐算法都没摸透,黄峥做拼多多前压根没接触过下沉市场。
这暗合现代认知科学的发现,人类70%的专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仅有30%来自前期准备。
就像外科名医不是靠背解剖图封神,而是在急诊室与死神抢人时练就的刀法。
3.
华尔街有个冷笑话,说等你看懂走势时,游戏早已经换版本了。
2013年比特币突破100美元时,多少人在等白皮书更新?
2020年特斯拉股价暴涨前,多少分析师在等财报更健康?
历史从不给观望者发请柬,它只给行动者留门票。
最近某私募大佬的反思录值得深读,他说,我花了二十年完善交易模型,直到看见00后用机器学习三天迭代的算法,才明白自己输在哪。
他书房里积灰的三十套理论,抵不过别人在实盘里试错的血泪数据。
所以醒醒吧,这世上根本没有完全准备这回事。
所有称得上机遇的事物,必然带着三分不确定性。
就像诺曼底登陆当天的气象报告仍存疑云,但艾森豪威尔知道,等云散尽时,德军防线也修完了。
那些总说条件不成熟的,不妨看看任正非44岁创业时的深圳——没有5G专利,没有海思芯片,连公司执照都是借的场地注册。
但正是这种边开枪边瞄准的野性,淬炼出了穿越寒冬的生存智慧。
2024年最后一天,本该说些祝福的话,但是对不起,我还是要拆穿很多人存在的两个认知幻觉。
第一,准备能降低风险。
实则过度准备反而放大风险,因为你用确定性的幻觉喂养了不确定性的猛兽。
第二,学习等于进步。
在动态博弈场,纸上谈兵的学习恰是进步的反义词。就像背熟《孙子兵法》的新兵,真上战场可能死得比谁都干脆。
你观察顶级投资人都有个共性,那就是他们更像冲浪者而非工程师。
前者根据浪势随时调整姿态,后者执着于计算完美入水角度。
彼得·蒂尔当年投Facebook时,扎克伯格连盈利模式都没想清。但老狐狸看透了本质,在社交帝国崛起的黎明,执行力比商业计划书重要十倍。
之前看到有个实验极具启发性,两组人同时学量化交易,A组先研读三年文献,B组直接实战并每周复盘。
五年后,B组成员管理资产规模是A组的11倍。最讽刺的是,A组掌握的过时模型反而成了决策包袱。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三条铁律,第一,完成比完美重要十倍。第二,迭代比规划靠谱百倍。第三,痛感比快感真实千倍。
那些总在等天时地利的,最终都成了时代的人质。
你看程维做滴滴时网约车还没合法化,张旭豪创饿了吗时外卖市场几乎为零。
他们不是在等风口,而是在造鼓风机。
有位连续创业者,在第七次失败后突然清醒:我总在等没有破绽的方案,却忘了市场最爱打脸装逼犯。
现在他的路演PPT首页永远写着血红色标语:0.1版本胜过100页BP。
马上2025年了,请别再自欺欺人了。
当你纠结该学Python还是Java时,高中生已经在GitHub发布开源项目;当你盘算等牛市来了全仓杀入,量化基金早用高频交易收割了波动率;当你幻想考完CFA就跳槽,同行已用项目实操经验敲开了顶级投行的大门。
记住,所有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直通车。
哥伦布不是等地图完善才起航的,他是在航行中重绘了世界版图。
当你还在等天气预报时,破冰船早已撞开了冰川。
最后聊点题外话,我写这个公众号,也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去看清局势,看清自己,提高认知,陪你慢慢变好。
如果你也想早点看清局势,可以关注下面的公众号,加注星标,一起进步。
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和【在看】吧~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