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从故宫博物院远道而来的宋代《百花图卷》正等待被展卷。
它将在近10米长的展柜中被打开,呈现宋人对展现四季之美的“野心”——在现存17米长卷中收入了春夏秋冬数十种花鸟,而其精微程度,几乎逼真还原现实。
这是浙江省博物馆年度重磅大展“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的布展现场,作为浙博95周年庆大展,筹备已近两年。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布展现场
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博士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精心策划推出,几乎前所未有。
从“追千古”“访山野”到“入画境”,展览分三个单元呈现宋画与自然的对话——
首先,真迹。从时间追溯,站在宋画真迹的面前,真真切切地感受原作的历史温度。此次展览为宋代花鸟画真迹最大规模的一次荟集,搜求汇聚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国内外8家机构收藏的15幅宋画真迹。
这些真迹几乎涵盖了宋代花鸟画中最为典型的面貌,多为代表之作——包括如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珍迹,也有可能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其中有高度写实风格的,如宋代写生花鸟集大成之作、近17米长卷的《百花图》,也有写意鼻祖、传奇画家梁楷之作,分藏于中美两地的梁楷《疏柳寒鸦图》与《秋芦飞鹜图》,首次在此相聚。既有《花鸟图》《红果绿鹎图》《果熟来禽图》等工细严谨的折枝花鸟,也有《寒鸦图》《宿禽激湍图》《锦雉竹雀图》《琼花珍珠鸡图》《荷塘飞燕图》等兼工带写的小景花鸟;也有逼真写实如《绣羽鸣春图》,寓意着吉祥如意的《牡丹双喜图》《鹌鹑图》等。
进而,从宋画回到山野之间。展览将28幅宋画高清图版与39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置共展,以最直观的方式,共同探秘宋人绘画中的鸟类。
最后,打破时空之囿,以沉浸式体验“复活”宋画,引领观众回到历史现场。
依陈水华所言,他希望打破媒材的界限,真正让自然与艺术融合、对话,让观众在看完后得以感受到,绘画中的美感,正是源自自然的美感与精神。
此刻,共同跟随展览前言中的发问,一起期待这场展览——
我们真的认识宋画吗?我们真的了解那些宋代画家们,知道他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相信,中国古人正是因为被自然之美所打动,进而记录于画中,令瞬间成为永恒。古人通过绘画留给今人的,是他们的怦然心动与无限智慧,这也是这个展览的启迪人心之处——今天的我们面对同样一片自然,同样一片土地,还能否拥有与古人相同的感受,面对这一卷卷记录昔人心动时刻的画面,还能不能与先人达成共鸣。一代代人的感受、体验与智慧,历经千年由艺术定格、传递、交汇、传承。无论自然与艺术,真正考验的是我们的眼睛与心灵。
你将在本期推送中看到
· 15幅宋画真迹清单 & 换展时间
· 布展现场揭秘
· 馆长解读策展理念
· 作品重点全览
· 观展注意事项
本次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二楼临展厅C举办,展出时间自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1月9日,为期两个月。其中部分宋画真迹仅展30天,辽博馆藏李成(传)《寒鸦图》将于12月10日登场,而来自故宫的《百花图卷》《绣羽鸣春图》与梁楷《疏柳寒鸦图》,则将在12月8日回到故宫。请务必收藏以下分期展出时间备忘。
经过实地体验,特别建议大家在看展时带上一个小型望远镜,可以更清晰地细细观赏真迹中的更多细节。
15幅宋代花鸟画真迹
& 换展时间
仅展一期:
2024年11月9日-12月8日
梁楷《疏柳寒鸦图》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百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绣羽鸣春图》故宫博物院藏
2024年12月10日-2025年1月9日
李成(传)《寒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全程展出:
唐希雅(款)《花鸟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迪《宿禽激湍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梁楷《秋芦飞鹜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佚名《果熟来禽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佚名《牡丹双喜图》 中国美术馆藏
佚名《红果绿鹎图》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锦雉竹雀图》 上海博物馆藏
佚名《琼花珍珠鸡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佚名《荷塘飞燕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佚名《鹌鹑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01.
“要借到这样15幅宋画,太难了,以后也很难了。”
难,即在于借展过程之不易,又在于如此数量级宋画汇聚于一堂的难得。
这是陈水华在阐述此次借展过程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为了这场大展的完美呈现,馆方几乎问遍了全球重要宋画馆藏文博机构。
要知道,相比距离我们较近、存世数万幅的明清画作来说,宋画数量极少。全球范围内相对可靠的宋画大约不到两千幅,可见其珍稀。
时空带来的限制,本就让今人与宋画真迹间存在着阻隔。一方面由于散落全球难以一一前往得见,另一方面更因年代久远画面脆弱有着严格的休眠期。无论普通人还是研究者,想要在一生中看遍亲见每幅宋画真迹,几乎绝无可能。
而这一次,在浙博得以一次尽看15幅宋代花鸟画真迹,堪称空前。
依陈水华所言,首先希望观众感受宋人笔下花鸟真迹的气息。而将集中展示聚焦于宋画,让观众得以更专注体味宋画究竟是什么样的。
故宫17米旷世巨制「百花图」
时隔五年重现展卷
故宫博物院藏《百花图》卷的到来,完美地契合了此次展览主题的精髓。
画家准备画一百幅四季花卉,尽管遗憾而今留下的残卷惟缺了冬天,但其体量依然震撼至极——现存的17米长卷收入春夏秋冬约60种花卉,堪称煌煌巨制。
细细展卷,其中八幅共绘有八种鸟类,包括鹊鸲、黄雀、八哥、金翅雀、翠鸟、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和麻雀。而其精微程度,以陈水华的话来说,甚至钻牛角尖到了“病态”的程度——鸟的大小和现实几乎一样大。
一如陈水华所形容的,这是一卷可以“野心勃勃”来形容的高度写生画作。全卷纯粹以水墨描绘,亦加白描花卉,淡雅清新。画面上花鸟穿插自然,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生意盎然,仿若能从画中听到万物之声。
如此惊世骇俗,让这份留住四季之美的野心,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
《百花图卷》鲜少露面,而这一次,在高透的低反玻璃加持下,其神采将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如陈水华所言,“即便此前曾看过这卷画作,也绝对值得再看一次。”
南宋梁楷花鸟珍迹
分隔中美两地首次相聚
宋代末年从画院画师转而为禅画大师的梁楷,此次将有两幅名迹现身。
远渡重洋而来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梁楷《秋芦飞鹜图》,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楷《疏柳寒鸦图》同场共呈,分隔中美两地的两幅梁楷花鸟真迹将首次相聚。
作为“减笔画”大师的梁楷,以其简疏写意风格在画史上独树一帜,既带有文人的笔墨情趣,又能对物象高度概括,以其高超的传神技法,被视为两宋花鸟画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疏柳寒鸦图》中,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正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乌鸦头尾以浓墨点染,羽翼用焦墨勾写,腹部略敷白粉,更突出鸦头之黑,寥寥几笔,形神毕现。
《秋芦飞鹜图》则被学界认为更具梁楷早期风格,尤其水波部分的描绘,而画面中的三对小鸟则已具备了明显的“减笔”绘画意识,因而此作被认为是可窥见梁楷如何从院体风格转向“减笔”的代表之作,具有特殊的价值。
此次两幅前所未有并置同展,更可互为参照,从细微处观察到梁楷风格如何转变。
首次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远道而来的,还有南宋画家李迪的《宿禽激湍图》。写实水准极高。
此画构图颇为巧妙,乱石激流之中,有一古松自画面左侧而出,两只小鸟依偎于枝头,安然而栖的模样与湍急水流形成独特的对比。细看鸟儿羽毛刻画尤为细致入微,神态亦被画家展现得无比生动。
存世绝少
宋代花鸟画真迹空前展示
这场堪称宋画盛宴的大展中,国内各大博物馆皆带来了馆藏重要宋代花鸟画名迹珍品。
如陈水华所言,这其中有李成、梁楷、李迪这般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值得追逐的明星画作,也有而今已未知作者,但足够有代表性的宋代花鸟画。
如此次辽宁省博物馆出借的唐希雅(款)《花鸟图》,从未展出,亦没有收录于《宋画全集》,此次亮相,殊为难得。
米芾曾说:“凡藏名画,必先收唐希雅、徐熙。”五代南唐画家唐希雅,曾与徐熙并称“江南绝笔”,更为陆游赞誉为“怪伟画手”,只是遗憾如今已无传世作品。此次唐希雅(款)《花鸟图》首次展出,观众或将得以通过它一窥江南绝笔之神韵。
再如吉林省博物院藏两米余长的画卷《春塘禽乐图》,甚至目前很难在网络上搜得高清图像,展出亦相当罕见。
这些画史名迹,形神绝佳,可见彼时画家对自然界的体察之深。
在故宫博物院的《绣羽鸣春图》,我们将看到画家是如何观察活生生的鸟儿,如何抓住其神韵的方法。画中展现了彼时画家画鸟写生的线索—— 在鸟的脚上拴上绳子,另一头绑在石头上,这样既能看到外形,也能看到神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果熟来禽图》团扇盈盈可爱,此幅原装裱于一本花鸟山水册页中,后经专家考证为宋代作品,故从册页中抽出,单独存放。画中立于折枝的一只棕头雅雀正昂首翘尾,颇为灵动而富有生气,残叶掩映下熟透的果实向观者透露出彼时正是秋季时分,据说这是果实味道尤为甜美的沙果树,尤能吸引禽鸟聚集,因而古称“林檎”或“来禽”。
中国美术馆藏《牡丹双喜图》尺幅高达一米三,画中一对牡丹花正在枝头盛放,其后奇石嶙峋,正栖息着一对喜鹊。画家兼工带写描绘喜鹊,尤其白色羽毛部分描画尤为精细,黑羽则更为写意。
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红果绿鹎图》《锦雉竹雀图》,陈水华说,这两幅佚名宋画亦极为契合此次展览。
《红果绿鹎图》中展现的领雀嘴鹎是纯野生鸟类,极写实而生动——捕捉了到了一只领雀嘴鹎在被枝头红果吸引的同时,又发现一只熊蜂从眼前飞过时的神态,振翅、张嘴、圆睁着眼睛,仿佛定格了千年前的一瞬。
尺幅近24cm见方的《锦雉竹雀图》中绘有指甲盖大小的两只红嘴相思鸟,竟也清晰可辨,可见宋人画画之讲究,哪怕很小的鸟落笔时特征也要明确。
辽宁省博物馆藏这卷《寒鸦图》亦为首次出借,画上无作者名款,因五代至北宋初画家李成以画寒林著称被归于其名下。画中所绘古木群鸦、溪水烟林,正是北方大地即将迎来初春的一派生机景象。
不止画心本身,陈水华说,此件卷后还有赵孟頫题跋。待12月9日换展后,此卷《寒鸦图》将亮相“问羽”现场,届时将根据现场情况尽可能展开。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此次出借馆藏《杂景院画》册其中三开——《琼花真珠鸡图》《荷塘飞燕图》《鹌鹑图》。尺幅虽小,但对其中鸟类特征的描绘依然十分准确。
02.
震撼于到场宋画阵容之余,必须要说,“问羽”的精彩远不止于真迹。
陈水华将他想传递的展览内核与理念,着重呈现在第二单元“访山野”——将宋代花鸟画经典的1:1复制画作与征集于全国的精彩摄影作品并置,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宋画之美与自然生态之美。
被视为中国艺术史上写实主义登峰造极的宋代,宋画之写实程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千百年前,那些宋代画家也一定是被野外之美所打动。”陈水华这样说道。而这些美,或许远远超过大部分宋画。
博物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的传统,然而看了《宋画全集》之后,陈水华这一信念发生了改变。依其研究发现,宋画中的鸟类88%能够辨认到具体的物种,多数画作表明宋代花鸟画家了解并能够区别不同鸟类的形态特征、行为和生态习性。从熟悉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到“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的宋徽宗,以及皇家画院的高手,乃至大量佚名画家……可见早在宋代,中国就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博物学传统。
展厅现场,从徐崇嗣《枇杷绶带图》、崔白《双喜图》、惠崇《寒林鸳鸟图》到赵佶《芙蓉锦鸡图》等等,对应28幅宋画高清图像,浙博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遴选最能匹配宋画中鸟类的精彩瞬间,最终选出39件精美野外摄影作品,将两者并置观照。
如此直接的比对,细微至一片羽毛的描绘,更能令观者体会那些宋代花鸟画家曾经在下笔时,心中激荡的原始美感冲动。
03.
在体会了宋代花鸟画与自然之美的极致后,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展览会将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进千百年的画境之中。
带上耳机,你能听到那些宋画中的鸟类,在自然中究竟拥有怎样的叫声,每一种都不尽相同。
封印在宋代写实花鸟画巅峰之作《枫鹰雉鸡图》中的枫鹰与雉鸡,此刻“复活”于大型3D动画之中。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和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正上演着800多年前一个枫叶如血秋日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悬案。
重新复原的17米长卷《百花图》,在展厅中全卷呈现其中每种花鸟鱼虫的解读,从自然与艺术两个角度进行双重解读。而震撼的沉浸式影院环幕大屏上,届时将呈现植物学家考证把关下重新上色的彩色版《百花图》。
展览还邀请你进入“宋徽宗的御花园”,以8幅宋徽宗经典画作《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竹禽图》《瑞鹤图》等重组打造,XR扩展现实互动,你能迅速找到对应的画作吗?
由是,这场年度大展一如鸟儿的羽翼般层层展开,震撼,却又不失准确与细腻。
首先以美术馆式陈列的方式,以真迹打动观众,直面宋画的气息;进而,以博物馆之叙事传播,让观众以最直白的方式明了,画史上最有名的宋画,基本直接取材于自然;最后,以探索馆、体验馆之形式,复活宋画,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宋画中活生生的画面。
一如陈水华所言,他并不想纯粹以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展示方式打造展览,除却“看国宝”,观众究竟应在一场展览中真正获得什么?他试图在这场展览中充分展现一个博物馆的进阶之路——“从猎奇、鉴赏,到传播,体验。”这便是“问羽”的匠心。
自然与艺术,终得以真正融合。
但这并非结束——尽管遗憾部分宋画未能如愿在本次展览中呈现,但陈水华认为,观众在观展后依然可以带着“问羽”中所传达的理念,去看更多在展,去预见更多的宋代艺术之美。
千载一遇,问羽古今。
来源:展玩、浙江省博物馆宣传部
终审: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