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风采】姚光才:助力乡村振兴 履职尽责担当有为
文摘
2025-02-06 20:26
云南
![]()
楚雄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姚光才是大地基乡红卫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是实干精神好,能守初心、能付真情、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民务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好干部,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多年前的大地基乡红卫桥村,产业薄弱、设施落后、村民贫困,河谷资源禀赋未得到有效开发。市人大代表姚光才介绍,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他认为大地基乡红卫桥村要依托马龙河低热河谷自然优势,写好水文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才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自2023年红卫桥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山谷里的夏天”旅游文化节,获得了游客广泛好评后,为更好地开发低热河谷资源,吸引更多游客,2024年,姚光才通过与其他社区协调,在村委会上方的一块闲置空地上引入了多肉盆栽,建起一片多肉植物观光园供游客欣赏,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通过绳编创作了一系列生动形象又有农耕文化内涵的雕塑,原本杂草丛生的一片荒芜空地被盘活了。此外,姚光才还在空地周围的树上搭平台、支帐篷,建起一片露营区,在节前就预订一空,进一步丰富了文旅业态。经过积极探索,2024年“五一”期间,第二届“山谷里的夏天”旅游文化节圆满举办,接待游客3万余人,农特产品销售额30余万元,让红卫桥村民们乡村旅游的“金饭碗”端得更稳了。大地基乡红卫桥村村民郭发珍说:“这两年,我们这边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平时都有人来玩,周末、节假日人更多,像我家还开着馆子、民宿,每年收入比以前好多了,我觉得姚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特别好的。”结合马龙河沿岸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今年来,姚光才带领农户尝试种植人参果600余亩,长势、挂果量、品质都相当喜人,产量可达1200吨以上,为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人参果种植已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增长点。大地基乡红卫桥村村民陆洪军说:“我们这片地主要是土有点薄,石头有点多,所以种包谷、水稻是产值提不起来,产量低,去年我们村委会的姚书记带着我们去到处考察学习了一趟,回来就考虑种植水果,后面就选定种人参果,我们种的面积就是10多亩,现在按照这个长势,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亩产量应该是达到两吨半到三吨,产值如果行情好点,每亩在1.5万元左右。”![]()
姚光才不仅立足当前建设高水平人参果基地,还着眼未来加工销售环节,形成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效结合,提升人参果附加值,构建现代农业旅游、休闲采摘体验、种养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推进农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人大代表姚光才说:“前不久,我们到石林彝族自治县考察学习了一次,对我们在低热河谷发展热带水果非常有信心,我们将人参果果苗培育、水果收购、分选包装以及初加工等,让老百姓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姚光才身体力行践行着人大代表的使命与职责,如今,沿着凤凰树大道走进红卫桥村,彝风民居依水就势,掩映在云海山野间,美丽的石硅山倒映在马龙河里,空气清新、果香四溢,每逢节假游客纷至沓来,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红卫桥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随着产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心的凝聚而不断提升。姚光才表示,作为市人大代表,就要把为人民代言、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落到实处,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在红卫桥村把农文旅产业结合这篇文章写好,让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一步推进,成为现实。
一审丨孙洁
二审丨徐琪雯
三审丨陈松
@楚雄市融媒体中心
![]()
![]()
![]()
![]()
![]()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