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系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内在机制主要有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也包括各大手术、外伤、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妊娠、静脉炎和静脉曲张等因素。下肢静脉内的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可直接进入到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死亡率极高。
一、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由于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静脉阻塞性回流障碍及一系列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潜在致死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常常被我们称之为“沉默”的杀手,它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血管疾病。
二、什么是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为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栓子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PE)而设计的一种装置。通常被称为“滤网”,我们知道家庭厨房的滤网是过滤厨余垃圾,而放入人体的“滤网”是可以过滤血栓,有效预防肺栓塞导致死亡,所以被称为“生命的保护伞”。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已成为预防 PE 的有效防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 DVT 的临床治疗,同时做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术前、术后及 DVT 溶栓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国药北方医院神经介入科开展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就是通过局麻介入的手术方法将“滤网”放置在下腔静脉内,防止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留疤,风险小。除了严重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的病人,无需为是否能耐受手术而担心,即便是脑外伤昏迷病人,车祸后全身多发伤病人,晚期消耗状态的恶性肿瘤病人,90 岁以上病人等等,大多数都可以接受这类手术。(注:具体情况由管床医生进行评估而定)
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观察及评估:
(1)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及末梢循环情况。
(2)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在搏动最强处用油性笔标记。
(3)评估肢体疼痛部位、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
(4)评估穿刺部位(一般由健侧股静脉置入)皮肤有无红肿、外伤、疤痕或溃疡等变,同时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5)评估患者各项风险筛查及自理能力评分等。
2.生活指导:
(1)若无禁忌,宜进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可能引起腹腔压力升高的因素。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因此术前不必禁食。肺动脉高压、心/肾功能不全等特珠患者,遵医嘱宣教。
(2)术前了解如何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以适应短期内卧床状态。
3.体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指导:
(1)卧床休息,患者若无禁忌予以患肢抬高20~30°或使用下肢静脉疾病专用抬腿垫,可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程度。
(2)避免腘窝处垫枕,以免阻滞深静脉回流。
(3)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避免因患肢受压或长时间弯曲而引起静脉回流不畅。
(4)严禁挤压、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体位护理:患者回病房后,首先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监测生命体征。
①留置溶栓导管/鞘管患者宜取仰卧位或低半坡卧位,避免端坐位,防止管道打折或穿刺部位渗血;
②卧床期间继续患肢抬高,高于心脏20~30 cm ;
③协助患者定时轴线翻身,防止下肢屈曲引起管道移位、滑脱。
2.活动护理:①经股静脉穿刺者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 h ,卧床休息24 h ,病情允许即可下床活动。
②患侧小腿深静脉置管溶栓时,需延长术侧肢体伸直制动时间至拔管后6~12h;若经健侧股静脉"翻山"至患侧逆行溶栓,则双下肢需伸直制动。
③颈静脉穿刺者头部不可大幅活动,活动范围双向不宜超过30°,以防局部出血,血肿压迫气管。卧床休息24h,病情允许即可下床活动。
④指导患者床上进行踝泵、肌泵运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⑤导管/鞘管拔出后,在药物抗凝、经评估患者耐受且无禁忌情况下,穿梯度压力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复发的方法。
3.术后患者饮食护理 患者需进低脂、易消化、营养丰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韭菜、芹菜、新鲜水果、豆类及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排便引起腹压增高,以免影响下肢静脉血流:禁忌辛辣、油腻食物,为降低血黏稠度,患者每日需饮水2000-3000 ml 。
4.导管/鞘管护理 正确连接溶栓导管/鞘管,做好标识管理。
①术后认真核对留置管道的名称、位置,正确识别导管/鞘管,避免两者混接。
②经导管/鞘管输入药物时,需选用带螺旋口输液器,以防止接口处管道滑脱;连接导管/鞘管、更换药液前,先关闭溶栓管道上的三通开关,规范操作后再次核对无误,再打开三通开关泵入药液。
③留置管道期间每3日更换1次三通,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④置管溶栓期间,在床头放置"预防管道滑脱"警示标识,以加强管道护理安全。
⑤防止下肢屈曲导致导管移位,定时检查导管通畅情况;更换衣裤、交接班时,应充分考虑患者体位变动对导管的影响,避免导管成角弯曲和阻塞。
⑥置管过程中要注意足跟和踝部皮肤保护,必要时给予软枕适当垫起或使用皮肤保护用品,防止压力性损伤发生。
⑦对躁动、不配合患者,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必要时使用约束具(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5.观察与护理 穿刺处的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8h,穿刺肢体制动24h,要伸直、禁止蜷曲。患肢抬高15~30°,8h后鼓励患者行患肢肌肉等张舒缩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监测、记录患肢周径的变化。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患者疼痛、感觉变化。术后24h可下床活动,不主张长时间制动,防止再形成血栓。
6.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自发性出血是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皮肤、口腔粘膜、牙龈有无出血点、淤斑,穿刺局部有无渗血和出血。观察有无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情况,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经常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如果超出正常的3倍以上,应警惕出血的发生。
7.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测,防止因出血引起的低血压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栓子脱落后形成的其他部位的栓塞等;观察用药后患侧肢体的肿胀有无消褪,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有无改善。询问疼痛有无转移,防止栓子脱落栓塞其他部位。
8.防止肺栓塞 为了防止穿刺时造成原有的栓子脱落,患者回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焦虑等症状,防止肺栓塞。
出院指导: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注意患肢保温,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
2.严格戒烟,防止胆固醇沉积形成血栓。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饮食,减少食盐摄入,多食纤维素、新鲜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
3.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防止腹内压增高,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如防止外伤,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抠鼻而导致出血。
(二)坚持抗凝治疗:
1.告知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对治疗 DVT 有重要意义。
2.指导病人遵嘱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6个月以上,不能随意漏服或停服,每周复查血凝常规,根据结果调整药物的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
3.术后半年复查腹部平片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静脉通畅情况及滤器周围有无血栓形成。
(三)自我观察和护理:
教会病人观察静止、活动后有无患肢肿胀,避免静止站立或久坐。经常抬高患肢,经常做足背伸直运动,长时间行走时使用弹力袜,以补偿由于深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缺损。
下肢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积极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防止肺栓塞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细致的病情观察,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娴熟的护理操作,有针对性的护理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的关键,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因此,精心的临床护理更是整个病程治疗过程中成功的重要保证。
来源:神经介入科
编辑:郝瑞霞
审核:李猛 薛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