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个消防宝藏打卡地,看完被“种草”了!

民生   2024-11-09 08:53   北京  

几顶铜质头盔陈列在上海消防博物馆的展示橱窗中,上面的坑洼和氧化痕迹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前上海民间救火会的故事。馆内类似的珍贵历史实物琳琅满目,勾勒出上海消防事业的发展脉络。

每日来上海消防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聆听关于这些展品的故事。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4年10月底,该馆已接待观众超9万人次。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上海消防博物馆已成为宝藏打卡点。

这个博物馆到底有何魅力?记者带你“云”刷,从一砖一瓦到一人一话,用心体验上海消防博物馆。



从历史实物到崭新科技
纵览上海消防发展史
上海消防博物馆由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创办,展馆就坐落于总队内。无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项事业,博物馆都是传承弘扬历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梁云红说。
上海是我国近代消防的发源地。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参观者可以看到1855年的上海老地图和上海大厦、和平饭店北楼等地标建筑100多年前的消防建审图纸,可以看到如今仅存的几枚中国第一家灭火器械厂家震旦厂生产的四氯化碳灭火弹原物,可以看到中国第一辆以凯迪拉克汽车底盘改装而成的内燃机消防车……
上海消防博物馆拥有藏品2万余件,目前展出展品资料2000余件。它们以时间为轴线再现了上海消防的发展历程。从0件到2万余件,凝聚了每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心血。

20世纪初,上海救火联合会分为东、南、西、北四区,壁龛里展示的是当时各区救火联合会的办公楼、 人员灭火记录册等

“近代消防看上海,这些历史实物,是上海消防博物馆的底气。”上海消防博物馆筹建组组长李刚望着馆内的展品向记者感叹,“我领命开始筹建上海消防博物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问一些老同志,那些老物件还在不在?”
幸运的是,因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上海消防彼时一直在进行文物征集。李刚得知,有不少老古董放置在上海市青浦区的一处仓库中。我打开仓库一看,哇,不得了,旧社会上海租界的消防车,老的水龙、水带、消防栓等,仓库里都有。”李刚说。
让文物“讲”故事、让展品“开口”并不容易。挖掘一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复原每一件文物,都要花费心血。“一方面,我们去城市档案馆等处查阅一些历史资料,另一方面,我们让战训专家和老消防员、老警察们一个一个来辨认。比如,一个消防栓,要弄明白它是哪国制式、哪年制式的,大概用在哪一条街上。”这样的工作,李刚及其团队进行了长达3年时间。
让李刚印象最深的,是被他视作“镇馆之宝”的一辆曼利华特蒸汽消防车。如今,这辆车的等比模型被放置在博物馆入口处展示,虽然并非原品,但它背后的故事不简单。博物馆原创团队第一次见到这辆车是在青浦区的一处仓库中,当时车身不完整,没有轮胎,只剩残破的车头和轮毂。因为车体受损严重,博物馆工作人员只得参考老照片,根据多张照片、多个角度显示的人车比例,画出了详细图纸。随后找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做消防车,没问题。”
一句肯定的答复让李刚踏实下来。最终,博物馆花费50万元成功做出消防车的等比实物模型,让这辆有100余年历史的“灭火王”重新被世人看见。

1908年从英国引进的曼利华特蒸汽消防车等比例模型

“能用实物绝不用照片”是上海消防博物馆一直秉承的理念。博物馆工作人员曾经专门到上海东台路古玩市场搜集,一些珍贵的老款消防简章、胸牌等,都寻自于此。经过上海消防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如今馆内展示的历史实物越发丰富。
“你们这个地砖修补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同一个颜色呢?”有游客在参观时注意到,租界消防历史展区地面有零星的异色地砖,且分布不均。其实,这是博物馆的设计“,异色地砖代表着华人消防力量,随着华界消防的发展,参与消防事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对应的地砖颜色也就越来越多。”听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解释,参观者豁然开朗。参观道路上的坡度变化也有讲究,“象征着我国消防事业不断走上坡路的趋势。”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博物馆中的“逆行者”脚印设计

上海消防博物馆还引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让展品越发立体和生动。该馆改造负责人、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新闻宣传处副处长薛波向记者介绍,2019年,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改造。在原有基础上引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参观者的体验更富趣味性。

消防水枪雕塑《升腾的使命》

在博物馆三层,老上海腔调的夜巡防火音频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倾听,有年长的参观者夸赞道:“体验很好,原汁原味,一下就把我拉回到那个时候。”在博物馆序厅,一面以上海城市形象浮雕为背景的绚丽光影秀,让参观者一进馆就被上海消防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足迹所吸引。升级修建的消防新科技展示厅,以四折幕巨幅投影的形式,把城市智慧消防系统展现给游客,展示出科技助力消防、智慧守护平安的力量,引得参观者不时发出赞叹。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优化调整,让参观者有更好的体验,直观感受上海消防的发展,体会消防文化的魅力。”薛波表示。



用心用情提供服务
让参观者体验更佳

如果说馆内的文物展品让参观者见证了历史的深度,那博物馆人员的细心付出则让参观者感受到了温暖。

“‘消防队’这个词不是从汉语中来的,我们之前叫什么?救火会。”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丁晨用上海口音念出这三个字,向参观者介绍这一诞生于旧社会上海租界的消防机构。“那么‘消防’这个词最早是从哪儿来的?有奖问答。”丁晨的提问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大家纷纷回答。

志愿者丁晨讲解消防历史

53岁的丁晨是上海消防博物馆的明星讲解员,在馆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000小时,“本地方言+趣味互动”的讲解风格独树一帜,被众多参观者亲切地称为馆里的“上海爷叔”。如今,不少参观者都慕名而来,指名想听丁晨的讲解。

“知识干货满满,讲解过程中普通话、上海话无缝切换,滑稽幽默。”今年6月,上海市民冯倩在博物馆听了丁晨的讲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全程两个小时,但一点都不无聊。”冯倩告诉记者,丁晨的讲解让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把专业的消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有人评价,“丁晨是消防系统的专业人士”。事实上,一年前,丁晨还对消防历史、消防知识一窍不通。为了尽快熟悉展品,他在一周时间内将上万字的讲解词背下来。他结合自己多年旅游工作的经验,把讲解词融入时事、融入故事,让讲解更吸引人。今年夏天,丁晨参加上海火线救援消防志愿者实战培训,进行“真火真烟”考核,并顺利通过。“40摄氏度的天气,穿着作战服,爬五层楼灭真火,结束时我都快晕过去了。”丁晨说,那一次的经历让他对消防救援队伍有了更深的敬意。

“之前博物馆正式工作人员只有7人,难以给参观者提供更多服务。”博物馆负责人高海伦介绍。从2023年开始,博物馆引入志愿服务机制,从实际效果来看,志愿者团队的辛苦付出给参观者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和丁晨一样,年过花甲的志愿者白玲杰也是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的老志愿者。馆内工作人员尊称白玲杰为“白老师”。“白老师把来博物馆做志愿服务当班上。”高海伦的言语里充满感激,“我真的非常感动,老人基本上每天都来。”

志愿者白玲杰带小观众学习体验逃生绳结

在白玲杰负责的科普区域,每当有参观者到来,他都会主动上前讲解,把各类消防知识娓娓道来。记者看到,白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尤其受小朋友的喜爱。他总是耐心、细心地引导小朋友观看动画科普片,俯身为他们演示逃生绳结系法。“真的让人感到很温暖,又专业又热心。”有家长向记者表示。

丁晨、白玲杰均表示,最初恶补相关知识是为了志愿服务,当深入了解后,他们都被消防文化所吸引,同时感受到普及消防知识的意义,于是自我加压,不断强化学习。这是二人甘于为上海消防博物馆无私奉献的重要原因。

志愿者们没有任何报酬,只有一顿大家觉得“味道不错”的午餐。但如今,想来博物馆做志愿服务还要“拼手速”。“每周日晚上7点准时开放志愿服务报名,我就守着手机抢,不盯着就抢不到。”白玲杰向记者演示着报名方法。

志愿者们愿意为博物馆付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感受到了上海消防博物馆对志愿者的认可。

“志愿者服务达到一定时限,比如100、300、600、1000小时等,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就会为志愿者举办一个仪式,发奖章、吃蛋糕,真的让我们志愿者有一种家的感觉。”丁晨说,这让志愿者们有动力更好地提供高质量服务。

志愿者向参观者讲解逃生绳结打法

对于未成年志愿者,博物馆也一视同仁。上海姚连生中学德育处老师曹孋向记者介绍,从2023年开始,学校会向上海消防博物馆推荐学生志愿者在周末及寒暑假进行志愿服务。“有的学生最初可能只是为了完成40小时志愿服务的任务,但实际上都会坚持更久,有的甚至从初一坚持到初三。”曹孋说。很多学生告诉她,在上海消防博物馆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认可、获得了温暖。

不少学生志愿者是丁晨的徒弟,在他看来,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讲解给参观者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很多参观者看到学生们小小年纪能讲解得这么出色,会非常感动,听得也会格外认真。

上海消防、志愿者、参观者,彼此用心用情,让上海消防博物馆成为一座有温度的博物馆。



历史之外注重科普
互动巧思引学习热潮

梁云红谈到,上海消防博物馆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发挥自身职能,尽最大可能让老百姓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切实树立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意识。上海消防博物馆在传承消防文化的同时,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更具体、更现实、更鲜活的文化场所。

为了增强博物馆科普教育效果,博物馆一直在努力。根据参观者多为“大手拉小手”亲子游的情况,工作人员专门采购一批童装版的消防战斗服,小头盔、小腰斧、小电台等个人装备一应配备,让来馆参观的小朋友一进馆就成为小消防员。记者在博物馆看到,变装消防员备受小朋友青睐。“这个形式很新颖,能感受到博物馆真是用心了。”带孩子来馆参观的赵女士对记者说,“孩子本来就对消防很感兴趣,穿上消防服,更让他有沉浸式的体验,参观得更认真了。”在多媒体科普影院,博物馆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卡通科普片,利用热门卡通形象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孩子们参观上海消防博物馆设计的文创产品

博物馆还与附近的消防救援站开展馆站联动。除了参观博物馆外,参观者还能直接到消防救援站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近距离了解消防车、消防水枪等专业设备器材,可以体验烟雾逃生、高空缓降等项目,做到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上海消防博物馆已携手黄浦区消防救援支队、长宁区长宁消防救援站、普陀区桃浦消防救援站,利用周末假日推出20余场“走进火焰蓝”消防科普专项活动,集消防博物馆参观、消防救援站对外开放、消防宣传车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消防科普宣传新模式备受欢迎。截至目前,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1.2万。

博物馆的讲解员和志愿者经常进商场、入社区为上海市民介绍消防历史,普及消防知识、逃生自救方法。长宁区科协科普部科员徐李佳向记者介绍,上海消防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会开展科普活动,为长宁区安全科普工作作出很大贡献。

丰富的历史文物、有趣的互动体验、细致的讲解服务等因素成为上海消防博物馆的金字招牌,得到参观者们的高度评价。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上海消防博物馆被“种草”为热门宝藏打卡点。10月23日,带父母和孩子来上海旅游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关于上海消防博物馆的推荐,特地把博物馆安排在行程内,参观下来发现确实名副其实。

来参观的家长向孩子讲述消防救援人员的英勇故事

“网上的好评绝不是我们博物馆‘刷’出来的,都是参观者们自发的宣传。”高海伦说。上海消防博物馆在自媒体平台的火爆带来了客流量的上涨,2024年暑期单日最大客流量超2300人,全年客流量预计将超10万人次。对于一个展区面积只有2400平方米的专业性博物馆,这样的热度令人赞叹。

在博物馆的留言板上,参观者表达对消防员的敬意

消防文化的滋养,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公众而言,参观消防博物馆不是走马观花般的“到此一游”,而是一场与消防文化的走心对话,也是增强消防意识的安全之旅。上海消防博物馆坚持传承消防历史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把消防事业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不断延长博物馆的文化半径。它的火爆既是公众对消防文化的热爱,更是对安全的向往。

总策划:高蕾 丁茜

策划:越 翟冀恺

监制:丁茜

文字:戴越 李斌

图片:戴越 翟冀恺 蒋宾

摄像:翟冀恺

剪辑:翟冀恺

●编辑:邢祖仪

推荐阅读
3分钟夺走39命!影像逐帧分析,教训惨痛 !
接连两起亡人事故!冬季高发!

中国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管理报官微。应急管理政策权威发布,信息知识案例传播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