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2023年新增设施农业5.76万亩。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新建设施农业任务2.16万亩,改造升级任务0.5万亩,截至11月中旬,我市新建设施农业已开工5.04万亩,完工2.2万亩,改造升级完工0.54万亩。
“我市新建设施农业具有规模大、模式新、效益高三大特点。规模大,主要体现在新建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多,达到12个、面积3.3万亩,占新建总面积的78.6%。模式新,主要体现在新建模式新颖、类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厚墙体日光温室、高标准钢架塑料大棚、简易高效塑料大棚,又有新型的棉帘保温塑料大棚、装配式日光温室、智能连栋玻璃温室等。效益高,主推的塑料大棚投资小、见效快,收入高。如塑料大棚一年两茬种植模式,亩产值可达2.5万元左右;一年种植一茬麒麟西瓜,亩产值可达3.5万元以上。”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五原黄柿子种植园区(资料图)通讯员 焦波/摄
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我市坚持以实用型塑料大棚为主、新型日光温室为辅,稳步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大棚主要以种植西瓜、薄皮甜瓜、西红柿、贝贝南瓜等为主,日光温室主要以育苗和蔬菜种植为主。随着优势设施农业产业在空间上日益集聚,我市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设施农业产业集聚区域:以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五原县、杭锦后旗为主,形成优质特色瓜果产业带;以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为主,形成优质蔬菜产业带;以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杭锦后旗为重点,打造麒麟西瓜产业带;以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为主,形成优质食用菌产业带;以杭锦后旗、临河区、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为主,形成标准化果蔬育苗产业带。
今年,杭锦后旗引进山东菏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自筹一部分、贷款解决一部分、政府建设一部分的筹资建设机制,在二道桥镇太阳升村流转土地3000亩,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1000亩园区,按照“企业引领、示范种植、户企共建”形式,采取“企业统种”和“返租倒包”两种模式运营。“企业统种”模式指企业雇用当地农户管理大棚,由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农户每人负责5个大棚的田间管理,企业按每棚保底5000元管理费用+产量提成付给农户劳务收入,农户年劳务收入可达到3万元以上。“返租倒包”模式指企业将建好的钢架大棚返租给农户,由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和最低亩产量合同,带动农户亩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二道桥镇太阳升村圣女果种植区 通讯员 毕婧/摄
我市按照“政府补贴、主体承建、农民种植、农企合作”形式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创新推出主体经营型、政企合作型、政府投资型、农户自建型等多种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位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的鲜农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温室大棚内,记者看到,农户张胜利正在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配肥,想施哪块地,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让蔬菜“吃饱喝好”。旁边的LED屏幕上,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各种数值不停跳动。“每一个大棚都有这样的一个显示器,实时显示埋在地下20个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土地缺肥了、缺水了,或者哪个棚出现了什么状况,都会实时提示。”张胜利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市重点培育大山、鲜农、浩彤、民隆等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新型主体,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大力建设规模连片的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在五原县隆兴昌镇联丰村黄柿子产业园,民隆公司联合东北农大番茄研究所李景富教授推进设施优良品种攻关,共同研发出抗病性好、口感好、产量高的新一代黄柿子品种635和650。乌拉特后旗国际农业博览园核心区投资达1.75亿元,打造了智能玻璃温室4万平方米、国际先进日光温室大棚24.99亩、大跨度棉被大棚24.97亩,并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温控系统、智能滴灌系统、水循环净化过滤系统及农业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自动化,示范带动全市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我市着力打造了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将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与发展优势,有效带动了产销对接。同时,着力推进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实现规模化种植及销售一体化。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