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蓝色天幕徐徐展开,蓝墙面肺子店顾客盈门,蒸汽氤氲,肉香中夹杂着奶茶香。
午后,喀赞其老城温馨而静谧,一扇扇蓝色的门窗里,仿佛藏着慢下来的时光。
傍晚,蓝色伊犁河波光粼粼,一路奔腾向西,载着脉脉余晖,流进天边的夕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常见那一抹抹动人的蓝色。置身这座自治州首府,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蓝色画卷。
与“颜值”相匹配的,是伊宁的“内在”。有人说,蓝色令人安静、沉稳,惊艳但不刺眼,正如这座城市的气质: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默默成长。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湖蓝色的院墙,我生命里的院落,我的妈妈在那里给我的爱,叫我永生不忘啊……”一首火爆社交媒体的《苹果香》从六星街深处传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除了六星街,伊宁市还有喀赞其、前进街、伊犁街、阿依墩街等老街区,均以其现实化的生活场景、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特色美食吸引各地游客。
在伊宁市民高永佳眼中,“蓝色搭配白色,是纯粹、浪漫的颜色”。进入冬季,她常在下雪时赶到六星街拍照。“于我而言,没有比伊宁蓝与瑞雪白的组合更令人心动了,简约、清新又明朗。”高永佳说。
在伊宁市六星街,蓝色是最显眼的色调。湖蓝色的院墙,聚拢着一方烟火;深蓝色的马车,载着欢声笑语;墙体上柔蓝色的卡通人物,见证着这里的繁华与宁静;闻着烤全羊的香味,走进淡蓝色的门庭,跨过淡蓝色的台阶,便是阿吾丹餐厅;在古兰丹姆冰淇淋店里,甚至还有一种由水果和牛奶调制出的蓝色冰淇淋。
“伊宁钟情蓝色,可能因为蓝色自带纯净感,这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在六星街创业的吴凌看来,“蓝色代表安静、从容,这里有商业,但没有‘硝烟味’;同行间不像竞争对手,更像合作伙伴,大家希望六星街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火,共同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六星街,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民族,街巷、院落、建筑满载历史,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曲一舞皆有故事。
从居民社区迈向旅游景区过程中,伊宁市也走向景城一体,当地坚持推动六星街延续文脉,在吸引众多商家入驻的进程中尽量避免过度商业化,留住其独特的生活气息。在六星街,商家销售的不仅是商品、食物,还有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在这里看见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曾十几次来到六星街的乌鲁木齐“背包客”马骏自问自答:“六星街留住了纯粹生活的原貌,不仅是承载着‘歌舞之乡’风情的居民社区,更是各民族团结一心,多民族聚居融合、和谐共处、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这种独特的魅力让人驻足、流连。”
冬日伊宁,伊犁河畔晨雾缥缈,幽蓝的天幕下,雾凇缀满枝丫;滔滔河水逶迤向前,似一条蓝色的缎带向远方铺展;初阳下,河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寂静的大地顿时生动起来。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晓。时光流转,天空、河水都愈加清澈。长年在伊犁河边晨练的纪红兵说,如今,来伊宁栖息的鸟儿越来越多,在伊犁河旅游风景区,天鹅引颈、翩跹起舞,已成为一道别样风景。
“天鹅把伊宁当成它们的家,咱们得照顾好它们。”前不久,伊宁市林草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彭军和同事在伊犁河畔放飞了2只出生时残疾的天鹅幼崽。“看着它们回归自然,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对伊犁河畔的鸟类,彭军如数家珍,“2024年我们共救助了136只野生鸟类,成功放飞了20多只”。
新疆伊宁县天鹅泉的天鹅。杜涓涓摄(新华社)
目前在伊宁市湿地范围内,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金雕等珍稀物种,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红隼、长耳鸮,以及凤头鸊鷉、鸬鹚、白鹭等鸟类。特别是疣鼻天鹅,尤其钟情“伊宁蓝”,在伊宁芳草湖湿地安了家,从候鸟变为了留鸟。
为呵护“伊宁蓝”,当地持续发力,大气整治、水环境改善、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与提标改造等数路并进,收效明显。2024年前7个月,伊宁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1天,优良率为94.4%,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均为两位数。伊宁市开展的餐饮油烟精细化治理专项行动,实现了全市餐饮服务经营场所清洁能源、油烟净化器全覆盖,让“蓝火焰”燃烧的更旺更彻底,“烟火气”更净更清新。
伊犁河水清,两岸水鸟鸣。环境美了,家园靓了,伊宁对野生鸟类等“家人”的照顾也更精心了。市林草部门为伊犁河旅游风景区配备了专业的护林员,对景区内的野生动物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
“啾啾——啾啾——”晨雾渐散的伊犁河畔,一只只水鸟张开双翅腾空而起,欢快地鸣唱,仿佛在歌唱美丽的家园……
2024年以来,一款名为“蓝色的窗”旅游纪念品十分抢手,这款纪念品为新疆沙粒画,呈现了伊犁老城区庭院的窗户形状,兼具地域特色和文艺范儿,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游客喜爱。新疆沙粒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天然沙粒和石子为原料,与胶混合粘贴制成,是集绘画、雕塑等于一体的艺术。
依托“蓝色资源”,伊宁坚持做活转化文章,培育发展“蓝色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调色”,以产业蝶变让蓝色彰显发展价值,焕发时代光彩。
伊宁市区一处蓝色基调的墙画。本报记者乔文汇摄
以六星街、喀赞其为代表的特色景区,正带着蓝色伊宁迈向“网红城市”。“蓝色童话小镇”喀赞其正进行改造提升,对10栋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新建伊犁传统多民族庭院式风貌建筑;新建非遗街巷5250平方米;改造马车慢街道,预计2026年10月全面完成。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在伊宁市巴彦岱镇工作和生活过,并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当地利用“这边风景”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小镇,培育民宿、书吧、餐饮、酒店、夜市等项目,为巴彦岱镇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巴彦岱镇巴彦岱村,村党支部为乡亲们熟悉的“蓝”赋予发展的含义,引导七成以上群众参与旅游业,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通过农副产品展销、电商平台和农村小夜市,推动本地熏马肠、薰衣草加工等企业增加销量25%。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伊宁蓝”还走出本地远赴沿海地区。
坐落在伊宁市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着全球单体最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他们瞄准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并输送至西气东输管线,厨房里跳动的蓝色火焰,便源于“伊宁蓝”。
打开伊宁市产业发展蓝图,当地雄心跃然纸上,其中不乏耀眼的“蓝色”:加快打造百亿级煤炭煤化工、文化旅游、生物医药产业,做强十亿级商贸服务产业集群、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
这抹“伊宁蓝”,既是城市底色,也是产业亮色,更为发展增色。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乔文汇)
监制/魏永刚
审核/于浩
编辑/朱双健
校对/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