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共成长】与“磷”相约

文摘   2024-12-05 14:34   四川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成立70周年。70年来,七大队与共和国同频共振,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推出【与新中国共成长】栏目第二篇文章——《与“磷”相约》。带大家一起见证一代代地质人青春挥洒过的痕迹,以及与时代同行留下的烙印。


西苏角河沿着亿万年切割出的深凹峡谷一路奔腾,流过马颈子镇,在两岸露出黑色岩层的回水凼里打着旋,又一路向前。接着,又是新的水流到来,依然打旋着,翻涌着,生生不息。

1

一条线索,一个地质队

马颈子——祖国西南的边远小镇。

1955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第一个五年计划虽然已经实施两年,但是在这一年的7月30日才被正式审议通过,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也是这一年,马颈子传出一个模棱两可却又振奋人心的消息:发现了磷矿,据说矿层有20多米厚,可能是一个大矿!

磷,肥料最得意的宠儿,农业天然的亲家。尤其是在上世纪50年代,急需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的国家建设时期,这条线索很快引起了相关部委的重视。历史的偶然中总是存着必然,1955年底,作为新中国在西南地区第一个专门找磷的队伍,西南地质局540队(七大队前身)应共和国建设发展之需在雷波县马颈子镇诞生了!

自此,他开挂般的探磷之旅拉开了帷幕,一曲曲“探磷乐章”就此奏响。

1956年,中央慰问团到队部

职工在马颈子镇合影

2

向“磷”而行

一大帮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连带着前苏联专家,一股脑扎进了马颈子这个边远小镇。人背马驮,风餐露宿,历时两年多。到1958年,540队提交了马颈子磷矿勘探报告,查明资源量达1.4亿吨。

四川日报记者到队采访拍摄照片

马颈子磷矿勘探一炮而红。之后的十余年,除了继续在雷波开展磷矿勘查外,找磷的脚步还逐渐向川西南的马边、汉源、甘洛、金口河、会理等地区迈进。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对川西南磷矿分布情况的一次大摸底,它的真容在数百名老一辈地质人的摸爬滚打中逐渐显露,如果说达·芬奇是用天赋描绘出蒙娜丽莎无以复加的神秘微笑,那这代地质人就是用实干勾勒出川西南磷矿细致详实的轮廓。

尤其是在马边地区发现了老河坝磷矿,在追索老河坝磷矿的过程中,填绘出了马边县第一张磷矿地质图,这些工作为后续全面开启的磷矿勘查埋下伏笔。

制作的马边第一张手绘磷矿地质图

地质队员野外生活场景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升,四川此时正谋划建立第二个磷矿基地。鉴于在川西南地区磷矿勘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将这项任务下达到了原207地质队(1964年4月由540队数次整合更名而来,七大队前身),通过对雷波、马边、汉源三地磷矿资源的论证,最终将第二磷矿基地的选址定在了马边。

于是,一场历时11年的,围绕马边老河坝磷矿的大会战在1982年的春天吹响了号角。11年时间里,先后在马边县完成了铜厂埂矿段勘探、暴风坪矿段详查、以及哈罗罗矿段、二坝矿段普查。随着勘查工作不断深入,老河坝磷矿的资源量越探越多,项目由原先的局重点项目升格为部重点项目,当四川省建设24万吨磷氨工程计划提出后,项目再次升格,成为原国家计委备案的国家重点勘探项目。

工作老照片

截至1992年,老河坝磷矿总计查明磷矿石资源储量5.2亿吨,成为西部地区的特大型磷矿床、川南地区重要的磷化工原料基地,被列入全国八大磷矿之一(位列前四大矿床)。原地矿部三任部长孙大光、朱训、宋瑞祥,多位副部长和部总工程师,以及原全国储委的总工程师等先后到队调研。

在地质工作者的加持下,川西南注定要走向全国磷矿舞台的中央。在川西南磷矿的成全下,七大队注定要功勋卓著,与众不同。

1983年,原地矿部相关领导到207队检查指导工作

正当老河坝磷矿勘查进行得如火如荼时,1988年,马边到会东地区的磷矿远景调查启动了。历经三年,七大队完成了川西南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的远景调查,报告顺利通过评审,获得原地矿部勘查成果三等奖。

相较于上世纪50年代的摸底,这次调查地域范围更广,采用的数据更详实,运用的成矿理论更先进,预测川西南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磷资源量总计超过80亿吨。这份报告让人们看到了川西南地区磷矿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有人戏称,50年代是拍X光,80年代则是打CT,一个片子下来,政府和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雷波、马边磷矿产业发展的脚本也许在此刻就已经写下。

1992年9月,由于在磷矿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单位被原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一段佳话就此落笔成章。

随后近三十年时光里,七大队深耕川西南地区,勘探评价了马边县麦子坪磷矿、马边县陈子岩磷矿、雷波县小沟磷矿、雷波县卢云寨子磷矿、雷波县西谷溪磷矿、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等十余个矿床,累计查明磷矿石资源量占全四川查明磷矿石资源量半数以上。在打造全国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和马边-雷波国家级磷矿资源基地的道路上,七大队行不辍,耕不止。

在磷矿勘查的过程中,围绕磷矿开展的科研工作也如雨后春笋般铺陈开来。《四川省汉源含钾磷矿生产钙镁磷钾肥》获四川省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奖;《充气泡沫泥浆钻进新工艺研究》获原地矿部二等奖;《马边磷矿老河坝矿区矿石物质成分研究报告》《马边老河坝磷矿成矿条件研究报告》《暴风坪矿段详查报告》《雷波地区磷矿矿石物质组分和利用途径研究报告》获原地矿部三等奖;《马边磷矿矿区综合评价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地区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研究》《地质勘探软弱围岩坑道掘进新工艺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探"磷"不止

黄家坪,马边县城西南40km的一个小山村。从马边县城出发,沿着盘山公路曲折向上,经历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因为磷,这个山村进入公众视野。2023年,七大队提交的黄家坪磷矿普查报告通过评审,在普查区内探获磷矿石资源量高达3.7亿吨,在普查区外的空白区探获推断磷矿石资源量2亿吨,一个超大型磷矿浮出水面。

2024年初,七大队在雷波地区完成两个磷矿勘探项目,提交了雷波县牛牛寨北磷矿区西段的勘探报告和雷波县阿居洛呷磷矿勘探报告,共计探获磷矿石资源量3.7亿吨。10月25日,自然自然部召开记者座谈会,披露我国今年前三季度找矿成果,其列举的六个大型以上储量规模查明资源矿床中,上述两个矿床上榜——七大队占了两席!

黄家坪磷矿项目人员合影

牛牛寨磷矿技术人员野外调查

挂牌近两年,七大队交出9.4亿吨磷矿石资源量的答卷,探磷的脚步还在继续,探磷的历史从未停歇。

七大队主要负责人在谈及近两年找磷成果时说道:

“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地勘单位、企业的精诚合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主导支持找矿工作,出台积极的涉矿政策,创造活力;企业资金跟进,给市场注入动力;地勘单位全力开展技术支撑和服务,解决‘路径’和‘方法’的问题,最终达到‘1+1+1>3’的效果。

另一方面,七大队拥有深厚的探磷历史、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人才团队,是四川探磷“第一队”。从上世纪50年代建队以来,七大队累计探获磷矿石资源量超30亿吨,是四川探获磷矿石资源量最多、探获大型磷矿床最多、磷矿科研成果和找矿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最多、拥有磷基础资料最多的地勘单位,具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四个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探磷技术实力强劲。

第三方面,是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创新。近年来,通过对该区域磷矿成因机制和沉积相研究,首次建立雷波地区两阶段成矿模式,开启了昆阳式磷矿新认识,对指导本区找矿效果明显。七大队在钻探领域获得近10项发明(含实用新型)专利,并针对磷矿总结了一套专门的钻进参数组合,大大加快了钻探施工效率。本次施工的超1400米深钻孔,克服了高海拔冬季施工等不利因素,仅4个月就完成。阿居洛呷磷矿从竞拍取得勘查区块到取得采矿权证,用时仅14个月,其中从获取探矿权证到拿到勘探报告评审意见用时仅8个月,同等规模矿床情况下,创下四川探磷效率新高。

目前,七大队正在实施马边县大院子磷矿普查工作,从已施工的钻孔来看找矿效果较好,将有望为四川查明磷矿石资源量再添浓墨重彩一笔。”

近年来,雷波凯瑞、天盛矿业、华瑞矿业等企业相继入驻雷波县,全方位参与磷矿开发,磷,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马边县2024年提出了加快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计划到2026年磷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磷产业GDP占比达到35%以上。

雷波和马边,是七大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拉开七十年的时间维度,还有许多个雷波,许多个马边,“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誓言掷地有声,以探矿者身份为当地构建产业经济领头羊,七大队与有荣焉。

4

4

了不起的地质人

七十年,三代地质人共勉,在七大队这条探矿的历史长廊中,走出了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走出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走出了全国最美地质队员、金罗盘奖获得者、填图科学家……最终他们作为三代地质工作者的群像,成为了四川地质铁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时光流转,那份地质报国,为国找矿的拳拳初心依然坚如磐石,那些见证七大队的与七大队见证的与“磷'共舞的时光,都是了不起的历史。

七大队不是因为有70年的探矿历史才光彩夺目,而是因为70年的探矿历史中有他们来过所以熠熠生辉!

end

作者|龚 骏 王 丽
编辑|王 丽
一审|龚 骏
二审|刘芹秀
三审|赵 伟 谢启兴

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
七队官方账号。实时了解行业动态,展示七队对外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