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阿里巴巴达摩院官方网站公布了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的获奖名单,共有86名选手获奖,其中包括5名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和51名优秀奖。
然而,备受关注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姜萍并未出现在获奖名单中。此前,姜萍以93分的成绩在全球预选赛中排名第12,成为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曾被成为“数学天才少女”而引发大范围热议,也让她的母校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和数学老师王闰秋成为了焦点。
学校回应事件调查结果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在情况说明中指出,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这一行为不仅影响了竞赛的公平性,也暴露了竞赛赛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严谨的问题。对此,阿里巴巴达摩院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承诺将认真听取各方的批评和建议,吸取教训,优化规则,让竞赛活动更加规范。
同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也发布了情况通报,确认教师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竞赛规则。学校决定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并取消其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学校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和校风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鼓励师生踏实上进。同时,学校恳请广大公众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包容和爱护。
质疑声从未断过
通报一出,消失几个月的姜萍再次被裹进舆论漩涡。有人谩骂,说她品行不端,玷污了数学的神圣;有人讽刺,说她浪得虚名,还妄想站在科学顶端;更有人搬着凳子坐等吃瓜,想看看事态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其实姜萍事件早在初赛成绩公布后,就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据报道,姜萍在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指导下,自学高等数学,从《高等数学》到《偏微分方程》。
姜萍的故事被媒体广泛传播,她被描绘为凭借对数学的热爱和不懈努力,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典范。她将数学与服装设计联系起来,认为两者在对称性和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在王闰秋老师的鼓励下,姜萍报名参加了阿里数赛,希望在数学和服装设计两个领域都能有所成就。
但许多网友和媒体对姜萍的预赛成绩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成绩过于突兀,不符合其平时的学习表现。有人开始质疑这是否是一场“骗局”,认为中专女生数学竞赛逆袭,是通过“特殊手段”和“现象营销”制造出的假象。有人甚至认为姜萍是其导师王闫秋的“工具人”。
专家观点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在个人微博上表达了对姜萍处境的担忧。她认为,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怀疑别人考试作弊,并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可能会对一个17岁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她呼吁社会各界保持起码的善意,不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无端的指责和攻击。
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对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数学竞赛应该更加注重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袁新意教授在《姜萍事件的疑点分析》一文中指出,一个初中毕业生是否能够在两年的时间内学完高中数学和本科数学,并且在初赛中考出93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他建议阿里巴巴达摩院能够进一步澄清事实,还数学界一个清白,还数学界一片净土。
网友@间宫羽咲sama也详细分析了姜萍数学水平的诸多疑点,包括阿里达摩院宣传视频中,姜萍一个板书就出现了8个明显错误;此外,姜萍阿赛初赛达到93分,需要很深厚的分析学、代数学的功底,甚至还需要很强的论文检索与阅读的功底,这与她中专数学月考成绩83分完全不匹配。
涟水县人民政府确认姜萍83分月考成绩
当然,也有网友反对这些质疑。有人说每个人板书的习惯不同,不要瞎挑刺;也有人说姜萍月考一次 83 分压根说明不了什么,“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高考成绩不也不行?
国际顶级数学竞赛金牌教练陈晨就曾点评称,“无论姜萍是否作弊,都应该保护学生,这件事儿的舆论已经越界了,阿里达摩院组织的数学竞赛是不严肃的,网络上很多人太看重这样一个不严肃的活动的成绩才会导致骂战”。
事件反思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竞赛管理和规则上的漏洞,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公平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高度关注。不可否认,姜萍的成绩违背竞赛规则。但资本的裹胁、流量的冲击、教育的浮躁等都是“帮凶”,它们共同汇聚成了这场骑虎难下而又撕裂对立的舆论洪流。
令人痛心的是,17岁少女被推到风暴中心,事中事后都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与数落。
对于姜萍而言,这场风波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的丧失,更是人生的巨大转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专女生到万众瞩目的数学天才,再到被证实作弊的普通人,姜萍的经历如同一场过山车般惊心动魄。她不仅失去了可能的荣誉和机会,更承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和指责。
阿里巴巴达摩院和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都表示将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和教育,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更加理性地看待类似的事件,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姜萍事件中,媒体的角色也受到了质疑。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对姜萍的故事进行了过度渲染,将其塑造为“天才少女”,而忽视了对事实的深入调查。这一行为不仅对姜萍本人造成了伤害,也对公众信任造成了损害。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避免制造不必要的舆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