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暑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昆明城市学院共组建12支实践团,81支实践分队,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了一种“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受公益”的良好氛围,让昆城学子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让我们一起回顾
2024年“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
民族团结实践团
校团委“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队来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白族乡九河村,一起参与白族传统歌会,与多民族一起唱响新时代。实践队成员积极参与其中,白族民间音乐家身着精美的传统白族服饰,用白族传统乐器龙头三弦琴奏响灵动的旋律,为实践团队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在音乐的桥梁下,实践团队成员与热情洋溢的村民们并肩而坐亲切交谈,探寻这片土地上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倾听村民关于生活、艺术的故事。实践团队成员也为村民带来了传统的舞狮表演和武术表演。伴随着激昂的鼓点声,雄狮表演灵动而又不乏气势,动作刚劲有力,行云流水的武术表演引得村民们阵阵喝彩。实践队成员的精彩呈现,也收获了村民们真挚的笑容与热烈的掌声。这场歌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搭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学院“红色边疆志愿团”赴云南省陇川县开展“石榴红 边疆兴”公益志愿活动。志愿团在陇川县城子镇巴达村村委会建议下前往村内共绘墙画,以“民族团结”为主题,把紧紧抱紧的石榴籽、特色民族图案、景颇族人物、傣族人物、村内主要农作物等作为主要元素,发挥专业特长绘制村内墙画。此次公益志愿活动,不仅让巴达村的墙面焕然一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深刻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加深了村民们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的理解与认同。墙画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志愿者们对边疆地区繁荣兴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各民族和谐共融的深切期盼。
商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绿春县,用知识与实践结合,体验新时代民族团结新气象。在哈尼族村落,成员们通过与村民交流,宣传当地民族团结的政策;成员们深入调研哈尼梯田,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感受各民族在劳作中的团结互助的美好画面。梅尼新寨的红色遗迹让成员们铭记历史,感悟爱国之情。灯马村的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和多样评比活动,也成功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和团结。此外,实践团还亲身体验了哈尼梯田农耕礼俗,感受农耕文化,学习珍惜粮食,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艺术学院“红色边疆”社会公益实践团深入陇川县围绕“石榴红 边疆兴”主题,展开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缅怀了民族英雄早乐东,了解并学习了其抗英事迹。在景颇民族文化传承中心,成员们深入学习并传承了非遗文化,领略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惠民文化演出,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繁荣,激发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团队还绘制了特色壁画,美化乡村环境,传递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绚丽绽放。未来,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将继续输送青春力量至边疆,助力边疆地区繁荣发展,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语言文学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通过文艺汇演、实地调研等形式,推动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中排乡举办文艺晚会,展示支教成果,与当地群众共舞,促进民族和谐;赴碧玉河村调研民族融合,以花灯歌舞宣讲爱国情,与村民共庆;在烟川村调研拉玛“开益”调子,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拍摄微纪录片,助力文化传承。实践团还计划编撰乡情村史材料,撰写调研报告,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保护。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院专业优势,践行社会公益,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昆明城市学院持续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育社会公益的自觉意识,锻造舍己为人、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在社会公益实践中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党史上的今天
内容来源于光明网
本期编辑:陈琛
内容来源:校团委
一审一校:马境韩
二审二校:陈琛
三审三校:黄隽
监制: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图文信息中心
官方新浪微博:@昆明城市学院
官方抖音: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师大商学院)
(56484371)
先进文化引领校园
打造校园强势媒体
敬
请
关
注
喜欢请点【在看】
给我一朵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