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正在成为储能领域新的蓝海市场

科技   2024-12-30 07:01   广东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电容器,顾名思义是一种能够将电能储存在电场中的电子元器件,这种产品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电子设备中。但普通的电容器如何才能做到储存更多的电能呢,为此开发者们做了许多努力,比如更换不同的电介质,或将电容做成堆叠的薄片等,但都无法让电容器的电容值实现量级上的突破。
而超级电容器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电容值的问题,甚至有望推动储能的技术发展。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

所谓超级电容器,就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它具有比传统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又能像电容器一样快速充放电,并且循环寿命长、功率密度高。
超级电容的正负极材料主要为活性炭,其燃点高达350℃,燃烧速度较慢。并且活性炭密封在超级电容单体内部,让其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超级电容器通常有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准两种工作原理。在双层电容下,当电极浸泡在电解液中时,在电极和电解液的界面会形成双电层。
以活性炭为例,其丰富的孔隙结构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阳离子会向带负电的电极表面聚集,而阴离子会向带正电的电极表面聚集,这些离子在电极表面附近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就像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一样储存电荷。这种电荷的存储是基于静电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放电过程则是相反的,离子离开电极表面,使得存储的电荷释放出来,为外部电路提供电能。
法拉第准电容下,有些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如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对于氧化钌(RuO₂)电极材料,在充电时,RuO₂表面会发生反应:RuO₂ + H₂O + e⁻→RuOOH+OH⁻,电子的转移使得电荷存储在电极材料中。放电时,反应逆向进行,释放出存储的电子,从而为外部电路提供电能。这种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存储方式,使得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值比单纯基于双电层电容的要高,进一步增加了其储能能力。
在18世纪中叶,荷兰莱顿大学马森布罗克与德国冯・克莱斯特研制出莱顿瓶,被公认为是所有电容器的原型。1879年,亥姆霍茨发现界面双电层现象,并提出了双电层理论,为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9年,Sohio公司首先实现了碳材料电化学电容器的商业化。1979年,日本NEC公司开始生产超级电容器,次年的1980年,NEC/Tokin公司与松下三菱公司率先实现超级电容器的商业化生产。
2007年1月,美国《探索》杂志将超级电容器列为 2006 年世界七大科技发现之一,认为超级电容器是能量储存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发展,并将在某些领域取代传统蓄电池。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型电极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的应用,使得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有了较大提高。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从而在能源存储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储能市场中的超级电容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推动,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全球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约2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30.5亿元,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而超级电容器在储能市场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一个是可以替代许多传统电池的工作。如今的电动汽车,大多采用可充电锂电池,充电速度缓慢,而超级电容能够实现快速充电,仅需10秒到10分钟就能够完成充电。
同时,在需要频繁快速充放电的场合中,超级电容器表现出色,如电动汽车的加速和制动能量回收,在这个过程中,超级电容器可以在瞬间提供或吸收大量功率。还用于电网的调频、调压,能够快速响应电网功率变化,维持电网稳定。
此外,常见的锂电池,其循环寿命通常在2000-4000次左右,并且循环次数越多,其电量存储的也越少,这就导致使用几年后必须进行电池更换。
而超级电容的循环寿命达到了50万至100万次,使用年限可以到10年以上。像工业领域的起重机械、电梯势能回收等设备,由于需要长期反复使用,超级电容器的长循环寿命优势凸显,可有效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并且常见的电容器其电容单位往往是pF或μF,超级电容储存的电容量可以达到F级。如果一个电容为5F的超级电容,在加上两个市面中长江的7号电池的电压(3V左右),那么这个超级电容储存的电荷量将达到15C,相当于一道闪电。
因此,超级电容器也非常适用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能。并且由于超级电容器本身采用碳材料,而不是常见的蓄电池,也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加上长寿命等特点,有望在碳中和的未来占据重要地位。
当然,超级电容器在技术上还有一些难点需要解决,例如超级电容器的功率密度虽然很高了,但与传统电池相比,其功率密度仍然较低,这限制了其在一些需要长时间、大量能量供应的场景中的应用。
并且超级电容器存在一定的自放电现象,导致其在长时间存储后电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影响了其实际使用效能。目前虽然有一些表面处理等方法可以治标,但由于对自放电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电极材料也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见的碳材料、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等电极材料,在比表面积、导电性、稳定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开发新型电极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MXene等,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中仍面临成本控制、材料一致性等问题。
不过就像固态电池一样,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未来在一些复杂的应用场景中,将超级电容器和固态电池结合形成混合储能系统是非常有前景的。
比如在电动汽车中,超级电容器可以在加速、制动等高功率工况下快速响应,而固态电池则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满足车辆行驶的基本能量需求。在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中,超级电容器可以快速处理功率波动,固态电池则用于长时间的能量存储,这样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

小结

超级电容器作为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和高功率密度等特性,经多年商业化推进与技术进步,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储能市场应用广泛且潜力巨大。虽仍面临能量密度有待提升、自放电、电极材料优化等技术难点,但随着技术发展有望解决,未来与固态电池结合构建混合储能系统前景可期,有望在能源存储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热点文章阅读



点击关注 星标我们



将我们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更新!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吧!

电子发烧友网
关注电子发烧友网,即时收听电子行业动态,抢先知晓半导体行业发生的最新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