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版啦!想第一时间接收机器人行业最新资讯,请点击蓝字关注维科网机器人→并点击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
12月29日是优必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天正值其荣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一周年纪念日,而该公司却接连抛出两则重磅公告,瞬间吸引了各方目光。
其一,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CEO周剑分别与赵国群、夏拥军、王琳女士、熊友军及夏佐全各自订立终止协议,正式终止彼此间的一致行动方协议,且该终止决定即日起便正式生效。
其二,周剑自愿承诺自2024年12月29日起12个月内,其将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70400000股H股。
虽说CEO的举动意在向投资者传递长期坚守、与优必选共进退的决心。但该公司内部股权结构迎来重大调整,这一举措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打破了原有的股权协同格局,让外界对公司后续走向充满遐想。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公告前,优必选周剑及一致行动方共持有公司49.813%股权。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之后,周剑直接持有公司24.79%股权;熊友军、王琳、夏佐全、夏拥军分别持有上司公司1.98%、1.96%,5.47%,2.64%股票。
次日(30日),民银资本公布,间接全资附属公司YBX在公开市场上出售174.8万股优必选股份,总现金代价约1.38亿港元(扣除交易成本前)。这也意味着紧随出售事项后,其并无持有任何优必选股份。
一系列的内外变动冲击着优必选在资本市场的稳定态势。当日收盘,优必选报62.45港元/股,相较于前一交易日,日内跌幅高达31.6%,市值大幅缩水至269亿港元。
优必选波折的一年
作为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过去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征程中,着实让投资者们体验了一把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心情。
上市之初,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优必选的登场就充满戏剧性。在亮相首日,市场反应阴晴不定,股价一度跌破90港元/股的发售价,下探至最低88.25港元/股,令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好在收盘时以90.85港元/股近乎平收,才让紧张氛围稍有缓和,给首日画上了一个略带惊险的句号。
随后的日子里,优必选股价如同在风浪中的扁舟,时有涨落。
进入1月,波动依旧持续,3号当天更是一度跌穿69.80港元/股,不过好在每日收盘时股价的整体波动幅度尚在可控范围,并未引发大规模的市场恐慌。
然而,就在市场逐渐适应这种日常波动节奏之时,上市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节点上,优必选却如同一匹黑马般强势逆袭。股价迎来爆发式增长,涨幅高达88.13%,并以令人咋舌的202.800港元/股最高价收盘,一举将总市值推升至847.99亿港元的高位。当日,优必选以204港元/股收盘,总市值853亿港元。
截至今日,优必选以46.30港元/股收盘,盘中最低价触及44.70港元/股,创近一年新,总市值199.84亿港元。
今年上半年财报披露,优必选出现了5.4亿的亏损额。它的亏损早已不是秘密,2020年至2023年,其分别亏损约7.07亿元、9.175亿元、9.874亿元和12.646亿元。
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优必选分别于8月、10月、11月开启3次配售行动,募集到约11.19亿港元资金。这一融资数额成功超越IPO时10.42亿港元的融资规模。
即便身处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之中,优必选将产品落地作为重中之重。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优必选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与市场前瞻性,与蔚来、东风柳汽、一汽大众、吉利、天奇股份、北京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奥迪一汽、比亚迪等一众行业内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截至目前,其WalkerS系列更是脱颖而出,已成功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综合看来下,优必选这一年有希望,也有失望,“祛魅”、“跌落神坛”、“赚钱卖吆喝”也似乎成为了它的标签。
如今,股权结构的重塑等问题带来的后果,如同一把悬而未决的剑,成为优必选以及关注它的各界人士的心头隐忧,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
人形机器人的“冷”
人形机器人还热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这也让不少机构猜测,今年或许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
放眼全球科技巨头,动作频频令人瞩目。特斯拉,这位电动汽车领域的霸主,放言要在2025年让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实现量产。其官方机器人账号宛如一场精彩的“成长记录秀”,持续更新擎天柱的日常点滴。
“卖铲人”英伟达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紧凑型计算机JetsonThor。
OpenAI正在考虑重组已解散四年的机器人团队,将亲自下场研发人形机器人。
从国内来看,近期,vivo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策略是“沿途下蛋”,搞清楚未来3至5年技术成熟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推出满足具体场景需求的产品。
星海图推出了其R1系列仿人形通用机器人新品,定价19.9万元起。
工业机器人龙头埃夫特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人形机器人样机目前仍在研发中,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样机。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十大关键词”中,具身智能位列关键词之一。人形机器人则是具身智能最好的展示。
但在如此火热的发展态势,风向标“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为什么似乎也影射出冷的一面?
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虽有一定发展,但并非优必选营收主要来源。以2024年上半年财报为例,其收入主要来源是AI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业务,而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人形机器人)营业收入占比虽然由8.5%增至18.7%,但仍未成为“中流砥柱”。此外,以优必选为例,在落地方面在速度上有所提升,但未形成规模化。
另一方面,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方面有高精度定位等关键短板,限制应用与性能,致商业化前景遭疑;应用场景多集中在少数领域,目前以工业场景为主,在生活服务领域渗透不足。另外,人形机器人不仅是个“吞金兽”,成本因研发投入大等因素居高不下,也是个“叫好不叫座”的典型。
像优必选,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其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销量仅为10台,收入共5980万元,换算下来,Walker系列平均每台598.8万元。这般高昂成本与惨淡销量相互掣肘,消费者面对高价望而却步,企业也无法凭借现有的销售规模去分摊研发与生产成本,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人形机器人迈向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
若细究起来,所谓的“冷”,并非单指人形机器人赛道本身失去了热度,实则更多地反映出当下各界人士心态上的转变——趋于“冷静”。
与行业早期相比,各界对人形机器人已褪去盲目狂热:投资者审慎评估项目,聚焦企业技术、变现与市场竞争力;企业布局时不再求快求大,而是结合自身优势扎根细分领域;科研人员也摒弃幻想,潜心攻克核心技术。这种“冷静”助行业摆脱浮躁、走向成熟。
新的一年是否真的会成为人形机器人元年?这个酷炫的 “科技结晶”是否真的会批量落地?还需我们拭目以待,看人形机器人能否在机遇与挑战的碰撞中“改变世界”,蹚出一条通往大规模普及的康庄大道。
精彩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