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别带孩子放烟花爆竹,真不是吓唬你!

健康   2025-01-28 16:00   广东  

微信推送规则改版了,未被星标的公众号文章无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错过。为防走丢,小伙伴们都加个星标吧,步骤如下~


转眼一晃,又到春节。为了使年味更足,很多家长会选择带小孩回家乡放个烟花爆竹助助兴!


一家老小齐聚于绚烂的烟花之中,这场面想想都很温馨,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为了大家都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好年,我们强烈不建议家长带孩子放烟花爆竹,更不建议直接把烟花爆竹给孩子把玩。




出于安全考虑
请不要带孩子放烟花炮竹


首先,放烟花爆竹真的不是一项适合孩子玩耍的娱乐活动,因为它实在太不安全。


烟花的本质就是火药,属于易燃易爆炸的危险物质。烟花燃放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能灼伤孩子,火星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和碎片可能炸伤孩子。小小的一个炮竹,里面蕴藏了太多不确定的危险。



每年春节,正是各大医院急诊和眼科收治炸伤烧伤患者的高峰期。根据中国医药报的报道,2006年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由“禁放”改为“限放”之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春节期间被烟花爆竹炸伤眼睛以及颅面部的患者数量以每年30~40例的速度增加。


眼睛被炸伤的后果严重可能导致失明、眼球摘除。2010年春节鞭炮解禁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眼科共收治了21例爆炸眼伤住院患者,其中失明的占了87.5%。因为想看绚烂的烟花而永远失去了光明,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除了被炸伤之外,火灾和烧伤风险也不容忽视。一项针对2008~2015年全国春节期间火灾统计分析显示,春节期间火灾发生率明显上升,玩火导致的火灾占比31.91%,其中燃放烟花爆竹占了诱因的大头。


火灾原因条形图 文章编号: 1008-2077( 2018) 08-0017-05


即使是看起来很安全的冷光烟花,比如孩子喜欢点燃拿在手上把玩的仙女棒,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宁波市消防队做的实验,点燃的仙女棒外围最高温度高达501℃,可以轻易烫熟实验用的猪皮,燃烧过程中散落的火苗可以迅速点燃地上的纸巾。


图源:宁波市江北区消防救援大队


很多家长认为,放烟花而已,让孩子站远点不就好了吗?小心看管孩子,自己则凭经验大意行事,这就导致每年被烟花爆竹炸伤烧伤的患者中很多都是“以为没事”的成年人...


如果说在家长陪伴下放烟花还稍有安全保障,那把烟花爆竹直接给孩子单独玩耍就相当于往孩子手里塞了个不定时炸弹。小朋友缺乏安全意识,对于保持安全距离、燃放环境的选择、如何处理哑炮等没有概念。


一些孩子会把炮扔到易拉罐、玻璃瓶里,或者埋在沙石堆里点燃,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携带的碎片炸伤时有发生。还有些孩子会因为好奇把鞭炮顺着缝扔进井盖里,火光与甲烷引发的轰燃已经带走了数个鲜活的生命...



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小心谨慎远好过于“以为没事”。不要带孩子放烟花爆竹,更不要让孩子自己把玩。




燃放爆竹不能“除疫”
空气污染损害健康


前几年开始,“放鞭炮能除疫”这个谣言就被四处散播,谣言的说法是烟花竹产生的烟雾能够杀死病毒...



“放鞭炮除疫”这个说法显然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胡扯,乌烟瘴气不能杀死病毒、吓走“瘟神”,相反烟花爆竹燃放时会产生大量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对健康尤其不利。


传统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其中包含硝酸钾、硫磺、木炭、氯酸钾、高氯酸钾等,有些还会添加镁粉、铁粉、铝粉等金属粉末营造彩色焰火。烟花被点燃时,会产生大量颗粒物(PM100、PM10、PM2.5)、二氧化硫、重金属粉尘。



这些有害物质无疑是呼吸道健康的“杀手”,刺激呼吸道黏膜、伤害肺组织、诱发支气管炎炎症等疾病。对于正处于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的患者来说,呼吸这样的空气相当于伤口撒盐。


而且,春节集中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迅速恶化,长此以往会加重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呼吸健康。


因此,不管是出于杜绝安全隐患,还是维护孩子健康任一层面考虑,我们都呼吁大家不要带孩子燃放烟花爆竹。


end


参考资料:

[1]2010年春节期间爆竹炸伤住院眼病患者状况 王宜,杨琳,周英辉,王春勇

[2]基于指数平滑法的我国春节期间火灾特征研究 张 恒,刘鑫晔,董川成,周 梅

[3]烟花爆竹燃放污染与防治研究进展 于跃,韩志跃,邓利,杜志明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3年1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包图网。

  推荐阅读

永远别跟孩子开的玩笑——“妈妈不要你了”

天生坏种?恶魔基因?产前查出超雄综合征是生还是不生?


导致孩子“性早熟”的食物这么多,哪些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点击   阅读原文   咨询医生
欧茜医生
跟医生妈妈学循证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