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给金融纵横谈加“星标”啦,只需三步——
1.点击↑上方蓝字“金融纵横谈”,进入公号主页。2.点击右上角“...”。3.点击“设为星标”。
来源:米宅,作者(本文不代表金融纵横谈立场)
终于熬过了2024!
凌晨三点多被噩梦惊醒,耳鸣,太阳穴发紧,嘴里又干又苦。夜航的飞机从头顶轰隆驶过,外面汽车的胎噪声一波又一波……再也无法入睡,于是就从床上爬起来写这篇文章。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总有许多话想要说,为自己,为一直以来的读者。
1
2024年就要结束了,杳无音讯的微信群、QQ群,突然又热闹起来。
老朋友之间,你一嘴,他一舌,话匣子打开,群里旋即炸开锅,大家纷纷谈起眼下的境况和遭遇,更多的是烦心事。
有的人说,所在单位正在筹备元旦晚会,让搞策划,弄得脑袋大,不知所措。
有的人讲,公司组织团建,规定员工出节目上台表演,自己没啥才艺,愁得慌。
有的人抱怨工资低,企业年终奖怕是没影儿的事,肥年大概过不成了。
有的朋友豪气万丈,像学生时代那样立下我们望尘莫及的flag——努力工作,力争明年实现XX万的薪水。直言不讳,言辞凿凿。
也有朋友称,收入低得可怜,个人所得税都没交过,好在今年终于熬过去,不再向家里要钱,啃老的岁月到此为止。
最后,大家问我怎么样,明年咋办?我说我给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标:
存身,安身,立身。
任意实现一个,都算是胜利。
2
存身,安身,立身,什么意思?
先讲两个故事吧。都说山河四省不容易,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在那片土地生活、成长,蛮有启示性的。
第一个故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山东农村一个半大的孩子,因为家庭比较贫穷,早早就辍了学。同龄人在学校书声朗朗,而他孤独着,割草、放牛,百无聊赖,和今天失学的留守儿童差不多。
某日,这个孩子和祖父去地里干农活。干完回家路上,不料,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大风起兮云飞扬……农车上的庄稼如同风筝飞到天上去,这孩子也被大风刮倒,死死抓着地上的劲草。
孩子的祖父紧攥车把,双腿发力,拼着一把老骨头,与那股遒劲的邪风作抗争。最后,家里的生产资料,那台破旧农车,没有被刮跑,保住了。年迈的祖父也没被大风吹倒,站住了。孩子也活了下来。
这是一场小小的胜利,也是伟大的成功。半个世纪后,这个孩子成为闻名遐迩的作家,他把年幼时这个经历写进一本书里,题为《不被大风吹倒》。
第二个故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河南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失意,爱情也遭受创伤,承不住打击,于是变得堕落起来,看起来无可救药。
这个年轻人到处闲逛,混迹于赌场以至于久博成瘾,欠一屁股债。最后无力还钱,不堪重负,灌了一整瓶安眠药。好在被成功抢救,轻生未果,留下一条命。
像老祖宗说的那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来,这个年轻人不断成长、悟道,创办了一家堪称传奇的商超品牌,消费者不远千里,也要买他家的一块月饼。
可能大家早已经猜出来他们是谁了,一个是中国本土首位诺奖作家,一个是响当当的企业家。
为什么要讲莫言和于东来的故事呢?因为都是关于“活着”的故事,或者说生存是主题,他们后来的所有成功,也全都基于“当初活着”这个事实。
莫言和祖父努力抗争,不被大风吹到,保住生产资料,是为了活着。于东来命悬一线,手术室抢救,后来创业,也是为了活着。
当我们回看2024年,整个大环境充斥着压力和戾气,极端事件特别多:人身伤害、自戕,屡见不鲜。前段时间,郑州某货车司机跳高架桥结束生命。
很多人因为工作、房子、情感、财产等问题,积压成情绪,最终陷入绝望的境地。这些问题都是“大风”,都是“过量安眠药”,熬过去是活,熬不过去天人永隔。
2025年,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
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时候,尽可能保住一条命,保住吃饭的“金刚钻”……总之,千方百计活着。
活着,要学会用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观面对世界,模仿史铁生“先别急着死,再活一活看”的人生态度。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真等到年老色衰的年纪,暮色将尽,那时努力谋求一个大大的善终,像琼瑶那样“翩然而去”,再好不过。当然,这是后话了。
活着,就有可能逆风翻盘。即使所谓大人物的韬光养晦、潜龙勿用,基础也在活着。普遍说消费降级,连吃穿用度都变差了。差一点那就差一点,先活着,存身。
3
前面说那么多“活着”,似乎很悲观的论调,其实并不是要唱衰什么。更多是因为世界的局势,波诡云谲。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我们需要刻在骨子里。
今天这个时代,为什么总被说成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美国大选,俄乌战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揽子计划……世界充满易变(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以易变、不确定、复杂和模糊为特征的——“乌卡”(VUCA)时代,已经大摇大摆来临了。
我们老生常谈的社会内卷问题,也不过是乌卡时代小小的注脚,麻烦实在是太多了。也正是基于“乌卡”(VUCA)的现实,人更应该有危机意识,无论如何都要铭记:活着、存身。
然后呢?安身。
安身,在本文不是安家的意思,而是身体安全、健康。
1917年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曾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他认为前人所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有道理的。但青年毛泽东也提倡——“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一百年前,这种观点也许不太合时宜,启发民智在当时更迫切。后来,启发民智这件事鲁迅做了,他弃医从文,以笔为刀。
一百年后的今天,弃医从文的时代一去不返。国民的身体健康,变得重要起来。所以提倡,解决生存问题后,能够在世界上存身后,2025年要更重视自己的健康。周围有不少例子,劳累过度猝死,喝醉酒躺在路边冻死,糖尿病,痛风……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患上疑难杂症。
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有段著名的“四行论”,被称为成功的四大要素,最后一行就是身体力行。大家在谋生的时候,还有日常生活中,做事情尽可能不以损害身体为代价。要求不高,这就是安身。
养家糊口有饭吃(存身),身体健康没毛病(安身),接下来才是立身问题。
追昔问今:几千年过去,几乎不再挨饿受冻,为何人们还是活得累、焦灼?一个角度看,是房子问题,工作问题,婚姻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另一个角度看,其实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面对相同的时代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带来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解决方式,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命运。
认知能力实为心力的组成部分,心力强的人,不仅认知水平高,活得也从容一些。像老庄、苏轼、王阳明、曾国藩这些人,他们的心力就很强,甚至穿越千年、百年,影响到今天的人。
我们感觉压力比较大,一路升学,考公务员,在社会上竞争,老子庄子却不以为然,他们提倡无为而治、无用之用,即使自己在别人眼里平庸一些,也会从优绩主义和成功学的怪圈中脱离出来,清楚看到自己的长处,自信满满。
就连七次考中秀才的曾国藩也说:“看平地长得万丈高”。苏轼就更豁达了,常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从此开挂,心力更强大,临死前喊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所谓立身,按儒家孔子的说法,“三十而立”。这里的“立”不是身体站立,而是指人的精神、心理以及社会地位、经济上的独立和成熟,尤其精神和心理的独立成熟很关键,体现着一个人的心力强不强。
三十岁实现这种独立和成熟,就为立身打下坚实基础。后面等到了五十岁,才能知天命。三十岁到五十岁,是大多数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也即黄金年龄。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规划,在2025年就应该多去思考立身的问题,后半生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把握住现实与未来?
虽然经济学专业出身,但我并不完全信赖经济学理论,只可作参考。通常来讲,经济的增长和衰退都是有一定周期性的,上升周期的钱好赚,衰退期的钱难赚,这种论调和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差不多。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人生财富靠康波。今天各方面都难,是因为从康波周期看,当前世界正处于萧条期,下一个上升周期,或者说恢复阶段,大概在2030年前后,如果不出现像新冠疫情那样的黑天鹅,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因此,不仅2025年可能不会太乐观,而且未来五年都可能会艰难一些。
这种情况下,需要降低心理预期,把自己的钱袋子掌握好,炒股买房这些比较重要的投资、支出,要踏踏实实做谋划,管控好风险,梭哈的“赌徒”心态不可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争取不退。
4
存身,安身,立身。其间,再把眼光放到历史中打量,这样做的好处是,会生成一个宏大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世界。具体看多远因人而异,但至少看到一百年前。
一百年前,也就是1924年,邓稼先、金庸、查理·芒格等人出生,列宁、卡夫卡等人相继去世。希特勒因在慕尼黑啤酒店的暴动,在4月1日愚人节那天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这一年,中华民国直系大军阀吴佩孚名声在外,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称他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过了“元旦”,迈进1925年,这一年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作者是美国一位贫穷的年轻人,名字叫菲茨杰拉德。作品问世后,他像今天的网红那样火出了圈,几乎是一夜暴富,一跃成为美国文学二十年代“爵士时代”和“迷惘的一代”的发言人。只不过谁也没有料到,在“柯立芝繁荣”的渲染下,此时的美国梦愈加奇葩,一场经济危机蓄势待发。
在太平洋西岸,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发表文章《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分析》,为何而写?文章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当前的革命忘记了农民,二是没有真正弄清楚革命的“敌人”是谁。彼时,国家命运、个人前途,全都未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国向何处去?
倥偬百年,一闪而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尘归尘,土归土。历史的车轮正轧过我们,叽叽吱吱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追昔抚今。2024到2025,4舍5入。
希望大家都能够“舍”弃掉往年所遭受的创伤,把失败和痛苦的经历悄悄埋在心里,让它们成为美好的种子,在2025年或者不远的将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自己的人生涅槃。新的一年躬身“入”局,为稻梁谋,希望大家仔细筹划,张弛有度。
借两条金句收个尾吧。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泊桑在《一生》中写道:“生活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
2025年,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活着,尽可能活得平安喜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