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冬季警惕“隐形杀手”——一氧化碳

文摘   2024-12-24 17:30   重庆  



冬季警惕“隐形杀手”

一氧化碳

山城寒冬已至!南方的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屋里屋外,我们都感觉身体每一个细胞都要冻僵了!因此,那些诸如“围炉煮茶”、“烧炭取暖”等温暖的室内活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了!殊不知,危险也在悄然袭来。


  何为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是含碳燃料(比如煤气、天然气、煤炭、木炭、蜂窝煤等等)在氧气不足未充分燃烧时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容易致人“死亡”。因其“无色、无味”,常杀人于无形,让人在睡梦中死去,是典型的“隐形杀手”!

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有一氧化碳持续产生的环境中,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环境。



  人为什么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O2)。但氧气需要通过血液中的“货车”运输才能到达全身,这种“货车”在医学上就叫“血红蛋白”。货车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全身各处后就卸载货物,再返回肺部继续装载。可以说,氧气和血红蛋白就如同一对亲密无间的“爱人”,为身体这个“各个器官组成的大家庭”无私奉献。



然而,一氧化碳就像一个“用心险恶”的破坏别人家庭和睦的“第三者”,它对血红蛋白的吸引力远远超过氧气,而且一旦血红蛋白运载了一氧化碳,就很难卸载它,导致这辆“运氧车”长时间被占用而无法运载氧气。若大量运氧的卡车被占用,全身器官都会缺氧,而对氧气最敏感的大脑就会首先出现问题!一旦吸入一氧化碳过多、持续时间过长,人就会昏迷,继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中毒过程是随着吸入的一氧化碳的量及作用时间而出现不同的全身缺氧性症状:

01轻度中毒


中毒初期,人们常表现为头昏、头晕、脑胀、头痛,四肢发软无力(程度轻重不一),恶心、呕吐,意识错乱(非日常正常状态)、嗜睡(想睡觉)等症状;

02中度中毒


轻度中毒未及时发现并处理,会进一步加重,出现浅~中度昏迷(呼喊不能应答,强刺激可能有一定反应,但不能回答任何问题),可能伴面色潮红、口唇呈现“典型樱桃红色”等症状;

03重度中毒


昏迷程度进一步加深,将完全失去任何反应,可能大小便失禁,四肢冰凉、呼吸急促或者微弱,危及患者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大脑缺氧,还有可能导致迟发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甚至遗留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氧化碳恐怖如斯,

其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我们日常生活中

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01

提高认识!提高警惕!提高防范!

02

在相对密闭空间使用含碳燃料取暖、长时间烹饪煮食时,务必保持门窗打开至一定程度,以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尤其是夜间不要把炭炉等取暖物安放在卧室取暖睡觉;

03

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不要选择直排式燃气热水器;排气要排往室外或窗外;烟道的室外部分烟管安装要规范,避免起风时排气倒灌;

04

有条件情况下可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探测报警装置;

05

避免在车窗紧闭、开启空调且停车状态下长时间停留在车内;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较长时间持续运转。




  考虑自己一氧化碳中毒如何自救?




01



在有上述诱因情况下若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头痛、乏力等不适时,立即离开当前环境,通风换气;


02

若乏力加重、不能站立时,务必爬行到门口或窗户位置,打开门窗、逃生、呼救或电话求救;

03



脱离环境后需立即到就近医疗机构规范处理。




发现他人一氧化碳中毒如何互救?




0




1



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开窗通风换气,关闭燃气阀门/熄灭可燃物;若怀疑燃气泄漏等,开窗通风前应避免使用打火机及防止产生静电;

0




2



将患者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休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0




3



对于意识不清的重度患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在等待120救援期间,切勿离开患者,需清除患者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解开领口、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通畅,注意患者保暖;

0




4



观察患者呼吸,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启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接替。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虽危害极大,但生活中注意预防即可有效避免。









【免责声明】

科普知识图文来源:重庆健康科普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

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提供以中医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健康。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西医综合医疗、护理、医技辅助诊断和药品管理;开展预防保健、卫生应急管理服务;开展医疗卫生教学、科研、对口支援活动;开展中医药运用推广、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