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艺术:西藏寺庙珍藏的佛教造像

文化   2024-10-30 19:31   黑龙江  


      西藏寺庙的佛堂和仓库中收藏有大量古代佛教造像,其中多数不为外界所知。这其中不仅有大量的西藏艺术家的造像与绘画,而且还有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缅甸和汉地罕见作品。这些造像有时还历经了千年的战争和其他劫难。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是西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公元7世纪从内地、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并与当地的本教结合形成藏传佛教肇始,经历了130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模仿西藏周边地区,包括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原等造像艺术风格,经过不断吸收融会,藏传佛教造像逐渐形成了雪域高原独特的神祇众多、风格多样、带有浓烈藏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凝聚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其种类包括祖师、密修本尊、佛、菩萨、罗汉、护法等。

1、释迦牟尼立像

西北印度 后犍陀罗风格 约公元6世纪

高31.8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377

为西藏发现的印度最古老的佛像之一

2、释迦牟尼立像

西北印度 后犍陀罗风格 约公元6世纪

高41.8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395

为西藏发现的印度最古老的佛像之一


3、狮座上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大斯瓦特地区(乌仗那)约公元7~8世纪

高22.3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812

4、准提佛母佛

西北印度 大斯瓦特地区(乌仗那)约公元7~8世纪

高21.6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566

5、释迦牟尼立像

西北印度 克什米尔(迦尔郭吒王朝)约公元650~700年

高85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406

为西藏所见最早纪年的印度佛像之一

6、释迦牟尼立像

西北印度 克什米尔(迦尔郭吒王朝)约公元650~700年

高94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407

为西藏所见最早纪年的印度佛像之一

7、转法轮印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克什米尔(迦尔郭吒王朝)公元7世纪 

高 58.5厘米

西藏 阿里 皮央石窟寺藏

西藏阿里札达县皮央石窟寺,创建于公元11世纪,该寺收藏了一座非常重要的古代克什米尔金属造像。这尊非同寻常的造像已知是来自于克什米尔的最重要佛像。

8、转法轮印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克什米尔(迦尔郭吒王朝)公元7世纪 

高 23.2 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362

9、无畏印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喜玛楷尔邦 公元7世纪

高20.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品 藏品编号:660

10、初转法 轮印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吉尔吉特河谷的钵多罗塞伊王朝 公元7世纪

高30.3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383

11、初转法轮印宝冠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吉尔吉特河谷的钵多罗塞伊王朝 公元650~750年

高24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品 藏品编号:261(A)

12、立像释迦牟尼佛

西北印度 吉尔吉特河谷的钵多罗塞伊王朝 公元7世纪

高63厘米

拉萨 西藏博物馆藏品

13、弥勒菩萨-未来佛

中国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公元7~8世纪

高17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262

14、般若佛母--智慧女神

中国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公元8世纪

高22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742

15、十二臂观音

中国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公元7~8世纪

高23.2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569

16、西藏贵族立柱像

中国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公元8世纪

高25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70

17、转法轮释迦牟尼佛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0~11世纪

高35.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591

18、度母 弥勒 释迦牟尼佛 莲花手观音 颦眉佛母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0~11世纪

高19.6厘米 宽:2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24

19、莲花手观音立像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1世纪

高129厘米

西藏西部 阿里 皮央石窟寺藏

20、释迦牟尼佛立像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1世纪

高48厘米

西藏西部 阿里 皮央石窟寺藏

21、水月观音 随侍度母 颦眉佛母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2世纪

高47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06

22、莲花手观音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2世纪

高48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138

23、莲花手观音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1世纪

高37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242

24、二十二臂密教男尊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0世纪

高25.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34

25、六壁观音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1世纪

高20厘米

拉萨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348(A)

26、立体上乐金刚曼陀罗

中国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普兰—古格王朝)公元11世纪

高42.4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436

27、达达卡施释迦牟尼佛

东北印度 早期波罗风格 公元8~9世纪

高21.2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280

28、僧人阇那沙达嘎施宝生佛

东北印度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050~1150年

高22.4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471

29、仿菩提迦耶大菩提塔的佛像所造释迦牟尼佛

东北印度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12世纪

高1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140

30、转轮王坐姿文殊菩萨

东北印度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2世纪

高1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248

31、佛陀的“八大神变”

东北印度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12世纪

高16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631

32、除诸恶难度母及随侍独髻母

东北印度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世纪

高 39.8厘米 11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435  494

33、佛教女尊摩利支天

东北印度(孟加拉)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12世纪

高30.8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42(B)

34、弥勒菩萨——未来佛

西藏的印度作品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12世纪

高154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618

35、度母——至尊佛母

西藏的印度作品 后期波罗风格 公元11~12世纪

高166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616

36、立像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离车毗时期 公元8世纪

高60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315

37、立像释迦牟尼佛

北印度(后笈多时期)或尼泊尔(离车毗时期) 公元7世纪

高50厘米

西藏 萨迦寺藏品

38、马头金刚变化身——莲花除灭金刚(?)

尼泊尔(离车毗时期)公元8世纪

高40.5厘米

拉萨 大昭寺藏 藏品编号:285

39、立佛像或印度教女尊(?)

尼泊尔(离车毗时期) 公元8~9世纪

高41.5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04

40、释迦牟尼或“化身佛”

尼泊尔(过渡时期) 公元10~11世纪

高71厘米

布达拉宫 琍玛拉康殿藏 藏品编号:1672


中式营造推荐往期精品课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五讲

点击二维码观看课程


神秘的雪域高原西藏,这里曾经孕育出古老的人类文明,优美的藏传佛教艺术也诞生在这里。晋行记研学中心自2020年推出《藏传佛教艺术》十讲之后再次推出《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五讲。让拥有“天”卡的朋友们有更多的知识累积。



公元七世纪中后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一千余年的发展奠定了古代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形式。藏传佛教在广大的藏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无论从建筑技术、建筑规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等各方面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都代表着藏式建筑的最高水平。


藏传佛教建筑分布


藏传佛教在西藏拥有行政权力、文化教育的职能,故藏传佛寺建筑的内容组成与汉传佛寺有很大不同。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内包括有信仰中心——佛殿、佛塔;宗教教育建筑——学院(藏语为“扎仓”);管理机构——活佛公署,以及辩经场、僧舍、库房、厨房、管理用房等。在达赖、班禅等高等级喇嘛经常驻锡的寺院内尚有宫室建筑(藏语称“颇章”)。有的寺院内拥有数个学院及佛殿,所以一般藏传寺院的规模皆较大。

点击购买天卡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广泛的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川西、甘南、内蒙等藏传佛教传播的地区,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宗教建筑的多样性。这次维恩老师为我们抽丝剥茧,疏理出中国藏传佛教建筑的基本特点,通过五个课程的讲座,让我们对藏传佛教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五讲

主讲专家:维恩

建筑专业教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

建筑学硕士、博士

课程费用

专栏五讲:149元(限时优惠)

天卡会员,免费收听



第一讲:桑耶寺之辩

——早期藏传佛教建筑

1) 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的历史及传播路线

2) 从那烂陀到大昭寺——印度建筑对于藏传佛教建筑的塑造

3) 托林寺与桑耶寺——曼陀罗空间的应用

4)小昭寺——早期佛殿平面

小结:早期藏传佛教建筑与印度、汉地的关系



第二讲:凉州会盟

——蒙古帝国时期藏传佛教建筑

1) 蒙古帝国治下的藏传佛教传播

3)萨迦寺到万安寺(白塔寺)——八思巴喇嘛的遗产

4)夏鲁寺与纳塘寺——西藏早期壁画与佛殿

5)阿济寺和万拉寺——拉达克地区藏传佛教寺院

小结:安多佛殿——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模式



第三讲:土司与喇嘛

——明朝藏传佛教建筑

1)白居寺——早期建筑形式的最后狂欢

2)瞿昙寺到妙因寺——土司制度下的“安多模式”

3)塔尔寺——藏传佛教的第二个中心

4)仰华寺到美岱召——俺答汗的可汗梦

5)大召到额尔德尼召——哈拉和林以来蒙古藏传佛教建筑

6)隆福寺和护国寺——北京明代藏传佛教寺院

7)大西天与真觉寺——法王、皇帝和太监

小结:汉地藏传佛教建筑形式



第四讲:格鲁派的兴起

——清朝早期藏传佛教建筑

1)三大寺与扎什伦布寺——消失的转经道与缩小的佛殿

2)布达拉宫——堡垒与寺院

3)双黄寺、善因寺和庆宁寺——清朝的国宾馆

5)从固尔札庙到席力图召——琉璃在蒙古族藏传佛教中的使用

小结:藏传佛教建筑的新形式



第五讲:藏传佛教的巅峰

——乾隆时期的藏传佛教建筑

1)承德与北京——清朝的统战工作

2)雨花阁、嵩祝寺与雍和宫——清代的皇家格鲁派

3)大库伦到席力图库伦——移动的草原寺院

4)五当召到普陀宗乘之庙——藏传佛教建筑的蓝本

小结:藏传佛教建筑的蓝本

课程相关图片

▲布达拉宫


▲桑耶寺


▲佛殿平面(根据宿白先生改绘)


▲夏鲁寺斗拱及假昂


▲白居寺


▲显教寺与瞿昙寺


▲安多蒙古地区寺堡


▲妙因寺万岁殿


▲大召


▲席力图召古佛殿


▲西黄寺达赖楼


▲大库伦(博迪汗博物馆,笔者自摄)

▲安远庙


▲真觉寺塔(张昕、陈捷)


编辑推送丨晋行记研学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020年04月19日天卡正式上线,截止目前41讲,160个课时,包括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彩塑,中国古代壁画,欧洲园林艺术,藏传佛教,古希腊的哲学世界,民国烟云等等,分门别类,洋洋大观!


两年来,晋行记一直秉持着天卡上线的初衷,寻找一种方式让大家每次线上学习的内容与线下的行走紧密相连,让大家行前有预习,行后有总结与回顾,进而梳理出文化脉络中独特的禀赋与联系。



现在我们精挑细选其中15讲课程做系统的总结,温故知新,不让时间从指尖滑走。首先为大家推荐的是《藏传佛教十讲》,市面上没有更好的书籍对藏传佛教艺术有更好的梳理,让我们对藏传佛教艺术变得更加的讳莫如深,此课程将西藏历史与西藏宗教史分开,并选择了扎塘寺,夏鲁寺,白居寺,贡嘎曲德寺中的壁画内容以及铜造像,唐卡来进一步了解西藏艺术的特点……



《藏传佛教十讲》

专家讲师

罗文华(藏传佛教艺术专家)

课程费用:198元 

扫码
进入线上权威课程
(天卡会员免费收听)

扫码进入听课

👇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卡课程及藏传佛教艺术十讲

中式营造
中式营造是一个以设计师主体运营的【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传统建筑文化交流的公众信息平台。通过公益沙龙分享、设计类主题讲座、创意文化展览、出行游学、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我们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设计修养,平台涉及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