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银川还有多少“老字号”?今天搬砖间隙去朋友店里讨杯水喝,朋友给威记看了条消息,说是宁夏正在寻访老字号。这也正好扎在了威记的心上。
想当初威记在银川开个小店,本来就是冲着“百年老店”的目标走的,因为威记手艺自认还可以,做的威记米粉堪称一绝。那时候梦想让西夏区的大学生都以爱吃威记米粉为荣,结果豪情壮志却被现实啪啪打脸。
几年下来,渐长的房租和不会做生意,就把威记的梦想给压垮了,只好重新捡起搬砖的行头,为三餐揾食而奔波劳碌,艰难努力前行。
这个过程中也明白了,想要成为“老字号”,不是那么容易创下来的。
说起来,银川曾经也是有很多“老字号”的,那些老字号,都是在清末“走西口”的浪潮中来到了银川,落地生根,继而艰难发展,历经百年风雨雪霜,每一个都充满了故事。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银川城破,一时间生灵涂炭,城中人口“
有人就要吃饭,有人就会有生意,就这样,离银川比较近的山西晋商也嗅到了商机,于是沿着“枸杞商道”(中宁到天津)进入宁夏做经贸。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最先进入宁夏从事经贸的竟然是英商,并且目的地是石嘴山(那时候叫惠农,离银川还远),这些英商从事的是收购“二毛皮”的生意。而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八大商号”(敬义泰、天成西、隆泰裕、合盛恒、百汇川、广发隆货栈、福新店、永盛福店),它们都是后来者,来到银川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光绪年间。
所以,在清末民初时期,宁夏有“十大洋行,八大商号(本土)”的说法。不过“十大洋行”横行在清末,“八大商号(本土)”却崛起于民国初年。那是因为镇守使马福祥的到来,他驱赶了洋行,才让八大商号得以翻身。
但可惜的是,有好多家“老字号”都在进入“马鸿逵时期”,被马鸿逵横取豪夺,盘剥压榨倒闭。这里面的历史就更为跌宕坎坷了,它们当中进入到新时代的不多,还历经了合并经营等等。
而这“八大商号”里,有一个叫“敬义泰”的,竟然留存到去年(2023年),只是最后因为“长期经营不善”被移出了中华老字号名单,确实可惜。
如今,“寻访宁夏老字号”中的“老字号”,创始时间定在了“三十年”。在宁夏范围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比如银川,很多街上的店面门头上,都写着“N年老店”。
比较巧合的是,这个时间也正好是“老银川情怀”的范围内。相信很多老银川都能说上十个八个出来,所以这个活动一定会涌现出一批让老银川耳熟能详的名字。
简单一点来说,别看宁夏小,可是商业底蕴和历史还是比较深厚的。不过,在今年一月份的新一轮中华老字号公布名单中,宁夏只有三个入列,还是显得不相称。所以,这个寻访行动很有必要。
也相信,很多“老字号”都想名正言顺拥有“中华老字号”的牌子,因为走在银川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店家的门头上都写着“N年老店”,标榜自家的历史悠久,可是那都是自封的,来自官方的认证才更显含金量!
但同时威记也发现,很多标榜“老字号”的店,尤其是饮食店,它的菜肴售价也是偏高一点的。可能是因为价高些才能体现出“老字号”的“含金量”吧?觉得价低了有损“老字号”的面子。
反过来,可能这也是“老字号”少的一个因素吧?因为门槛高了,让很多人变得望而却步,只能是让它“活在记忆中”了。
所以,千方百计想挤进“老字号”的行列,更要想方设法让“老字号”留存下去,这才是“老字号”需要思考的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通过“点赞”给威记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