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清人三校“驻村干部”分享会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1-18 23:22   肯尼亚  
 
 
 
 
 
 
 
 

忆“一二·九”峥嵘岁月

贺七十五祖国华诞


北大·清华·人大 新传三院系列活动

第二期

红色心声:“驻村干部”故事分享会

2024年11月16日,四位现任或前任“驻村干部”,与80余位来自北大、清华和人大三校的新传学子齐聚云端,分享见闻、交流经验。

红色心声:“驻村干部”故事分享会

四位驻村干部中,有怀揣理想、情系百姓、扎根山区的杜京珊书记;有从驻村一线返回校园继续深造的王秋鹏博士;也有通过支教团深入乡镇中学的马一川同学,以及借助短视频和直播为西南小城带货引流的宋扬博士

嘉宾介绍

四位青年才俊虽身处祖国大地的不同方位,但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为乡村的发展与改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杜京珊:青振河南台,情系百姓家

杜京珊书记以城里姑娘进驻偏远山村为起点,展开自己的讲述。初到农村,闭塞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工作规则、繁琐的工作事项,种种挑战不但没有让杜京珊退缩,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正所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用心服务基层百姓的两年中,杜京珊用“情”打动了村民们,收获了广泛的认可。这份“情”,既有服务百姓的深情和打动外援的真情,也有持续做事的温情和带动振兴的热情。


正是这份“情”,让杜京珊义无反顾地加入驻村干部队伍,也让村民们对第一书记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提及村民们时常向自己念叨“我们需要你啊,你,是不是不走了”,杜京珊哽咽了,自己为村民们付出的真情和实干,如今已经生根结果。


面对这份依赖和信任,杜京珊感慨道:“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责任和担当,更是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这份深沉的使命感也将激励杜京珊继续向前,积蓄新能量,作出新贡献。

杜京珊分享工作情况(左右滑动)

王秋鹏:关于我在基层的那一年

身为福建人,王秋鹏在硕士毕业之际选择返回家乡,用所知所学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彼时,根据组织安排,王秋鹏前往漳平市永福镇任职科技副镇长,兼任永福镇西山村党总支副书记。上任之初,王秋鹏下定决心要“去掉书生气,脚上沾满泥”,要深度融入当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如何顺利完成土地征用?这是王秋鹏入基层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征地工作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虽然已具备熟悉当地干群关系的基础,但想要获得群众的支持配合,光拿政策文件说话是不管用的。为此,他每天至少留出一个小时时间,跟村民们拉拉家常、聊聊天,尝试用灵活、弹性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一个引起他关注的问题是,当地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上一代干部大都年事已高,而新生代干部多为初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镇党委交予他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为此,王秋鹏认真策划,开设了“青年干部大讲堂”,针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逐一定制培训内容,邀请专家为青年干部作专题培训讲座。


此外,王秋鹏还谈到了自己在工作中所收获的多方面成长,包括组织能力(防汛应急)、协调能力(民事纠纷调解)、规划能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以及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王秋鹏分享在基层如何“接地气”(左右滑动)

马一川:关于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县分团长,马一川在自贡市荣县双石镇开展工作,在小镇时光里品味中国基层。


在学校支教过程中,马一川接触到许多当地的留守儿童,他关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节衣缩食”“刻苦努力”的想象,被眼前这群脚踩“名鞋”、用“贵手机”的孩子们彻底打破了。


不仅不用干农活,这些孩子们的消费水平甚至不落后于城里的孩子,这种反差感让马一川反思,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是独生子女,不但“没有早当家”,反而被“娇生惯养”供了起来。面对孩子,家长们打不得、骂不得,不敢管、不会管,孩子们普遍沉迷于手机中的低质量信息流,处于“自由落体”式的生长模式中。


对此,马一川呼吁,在常规援助(提供知识、纾解情绪、经济支持)之外,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建立起常态化的帮扶体系,让那些来来往往提供帮扶的人,变为这些孩子可以长期信任并保持联系的引路人。


就目前而言,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整理一份能够支持他们在不同阶段学习和成长的书单,就是一件能迅速落地、带有长远效益的工作。

马一川分享留守儿童问题(左右滑动)

宋扬:助农直播、文旅传播——传播学博士生在县域的基层工作开展

宋扬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带着自己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只身来到陌生的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开展工作。


彼时受到开封和洛阳文旅的启发,一个模糊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宋扬脑海中:这些成功的经验能不能拿来给巴中用?说干就干。


入川前,宋扬已经在抖音平台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粉丝基础,这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短视频的玩法和流量运作的规律。入川工作后,宋扬发布了一系列出镜短视频,视频的传播效果也符合他的预期,政府单位、文旅相关单位等都关注到他发布的内容,并予以肯定。


在持续的正反馈中,宋扬一直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一直“给自己找活干”。“学了那么多新闻传播学理论,在宣传实战中要用起来”,“听说你是传播学博士,大家已经把你捧起来了,把你当专家了,你不能什么都做不好。”


从拍短视频到直播带货,从走访田间地头到组织新媒体业务培训会,正是身为新传人的使命感,不断激励宋扬做更多尝试。在工作期间,宋扬还搭建起了自己的小团队,考虑将其孵化成县里的新媒体公司,这也是宋扬想送给平昌的礼物。对于未来有意支援地方的学子,宋扬建议,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所以一定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用资源盘活资源,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与单位相互成就的过程。

宋扬分享在当地的传播与调研实践(左右滑动)


在驻村干部们的深情宣讲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深入乡村、奉献基层的坚实足迹。他们心怀理想、心系百姓,带着所学知识,勇敢地投身于实践的熔炉,在实干中让知识生根发芽,在广袤天地间描绘绚丽画卷。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当以驻村干部为榜样,将个人志向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让青春年华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同学感想

北京大学 2024新传专硕党支部 陈艺

听过学长和老师的“驻村”经历宣讲,让我进一步感受到青年力量在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也要迈向田野山间,感悟奋斗真谛,在奉献社会中寻找人生价值。

清华大学 新硕221党支部 高涔朝

电商直播、下乡调研、活动联络,在分享会上,我听到了驻村干部们与乡亲们并肩前行的故事,感受到了他们与山间小路、田野乡村的深厚情感。他们用脚步丈量希望,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故事,是对青春最好的注解,也是对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最好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张瑞

本次听三校联合驻村经历分享会收获很大,老师和学长们在基层岗位上以汗水和智慧展现了自己的青春与担当,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希望我们能通过这样的分享等更了解基层工作的具体实际,踏实笃行,奉献社会。

后续活动预告

第三期【知行合一】:门头沟洪水峪村实践

跟随身为“非遗传承人”的驻村干部

感受基层治理、洪水峪村的发展变迁

同时也将有机会近距离聆听

老一辈艺人讲述民间故事与传说


活动地点:北京市门头沟区洪水峪村

参与人员:北大清华学子

报名时间:11月24日(星期日)20:00

活动时间:11月30日(星期六) 

12:30-18:30

集合地点:清华大学南门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4级

新闻与传播专硕党支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博23支部、

新硕232支部、新硕221支部

忆“一二·九”峥嵘岁月,贺七十五祖国华诞


往期回顾

人北清三校共游植物园丨“忆‘一二·九’峥嵘岁月,贺七十五祖国华诞”系列活动第一期


文字 | 高鑫鹏 

图片 | 与会嘉宾 

排版 | 刘志凌 陈艺

审核 | 杨晨晞 


清华清小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主办,提供一个校内、院内宣传与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