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热门专业,正在沦为新“天坑”?

教育   2024-12-27 16:51   山东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在科技浪潮中迅速崛起,与之相关的大学专业也备受关注。曾经,人工智能专业被视为离年薪百万最近的专业之一,吸引了众多学子投身其中。然而,如今这个专业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甚至被一些人视作新的“天坑”专业。


在当下,无论是国际知名的ChatGPT还是国内的Kimi、豆包等人工智能产品,它们已经无法像最初那样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惊喜。技术带来的震撼已成为历史,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利用AI技术来创造经济价值。一众互联网大厂们也在招贤纳士,这一次,年薪百万的好福气轮到了算法工程师的头上。面对如此时代红利,想要分一杯羹的,还有大批冲向爆款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


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究竟是一个高回报的选择还是高风险的赌博?四年的本科学习又会带来怎样的体验?


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并融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数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属于工学下的电子信息类。但在中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比想象中要早得多。在ChatGPT引起全球关注之前,国内已经开始了智能机器人、虹膜识别、专家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并从研究生到本科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同年,以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首的35所高校率先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成为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到了2019年,有180所高校纷纷加入这一潮流,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迅速达到顶峰,随后几年则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53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占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40.67%。



尽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专业热度减退,而是学科布局逐渐饱和,新一轮的资源竞争正在展开。


今年4月和11月,教育部公布了两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共计50个案例,其中43个来自985和211高校。当一些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非双一流院校还在为师资和课程内容发愁时,顶尖高校已经开始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种局面其实在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进入高校时就已显现。我们统计了所有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院校,发现在532所高校中,有85所如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选择独立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整合现有师资和教学资源。更多的普通院校则将人工智能专业挂靠在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等院系,既方便利用现有资源,又能吸引学生。


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西安工业大学结合自身军工优势,将人工智能专业纳入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智能兵器。



本科学习的艰难处境


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需要成为“多面手”。尽管人工智能看似高大上,但其基础依赖于计算机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既要数学好,能理解算法公式,又要编程能力强,还要学习众多相关课程,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可以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也同样要面对,甚至更多。


但许多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一些低层次高校开设的课程杂乱肤浅,学生被称为“调参侠”。课程体系存在交叉学科课程不完善、教学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学生主要靠自学。Datawhale发布的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存在缺实践、教学内容过时与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缺乏指导和资源,实验设备不足、导师指导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由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师生创建的开源组织Datawhale发布的《2023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学习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错位的三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实践、教学内容过时和教学方式固化。



像人工智能发展史、机器学习原理这样的理论课程,教师可以很快上手,但是让不熟悉AI实操的老师们指导一个应用落地,大家就感到困难。最后学生被“半散养”,杂活要做,但指导和资源却没有:问导师问题只会告诉我“多看看文献,自己看着办”,从不正面回复我的题目是否可行,还夹杂着点PUA的话。


双非资源一般,整个实验室只有两张3090显卡,你觉得够一组人做计算机视觉吗?结果往往是,老师上课对着前三排的空气大谈空中楼阁,后排的学生则低头在微信群里抱怨“老师讲得像唐僧念紧箍咒,听得脑子都要爆炸”。


就业竞争形势严峻


B站的课越看越多,leetcode的题越刷越难,很多学生辛苦四年,临到毕业都只能摸到人工智能行业的冰山一角,遥望自己与理想薪资的距离。


智联招聘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数据显示,在企业招聘薪酬前20名的职业中,有一半都与计算机相关,人工智能工程师更是以22003元的平均月薪位居榜首。


具体而言,从岗位类型看,人工智能工程师包括导航算法、深度学习、机器人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工程师等细分方向。只是高薪往往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能上桌分蛋糕的,既得学历出众,还得技术过硬,两者缺一不可。



而且与大家想象中的“对口专业、超好就业”不同,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和计算机、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同台竞争,争夺同一个岗位。麦可思《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2023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的构成里,分别有41.1%和12.1%来自计算机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专业。


此外,企业在招聘时对人工智能工程师的要求也很高,处于一种宁缺毋滥的状态,即便急于“招兵买马”,需要的也是“上等马”。根据《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算法研究岗和应用开发岗的学历准入门槛远高于其他岗位,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比例分别为45.1%和41.9%,作为对比,产品经理这一比例仅为4.6%。从技术方向看,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要求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都在四成及以上。因此,不少学生本科毕业后往往选择继续深造,增强竞争力。到最后,行业金字塔尖的风光无限,塔底的则拥挤不堪。



算法大神拿着985本硕博学历与多篇顶会论文,早早被多家公司预定,offer多得甚至可以打牌。而普通学生在本就已经少得可怜的岗位中卷生卷死,投递上百份简历,大多都淹没在人才库。还没来得及整顿职场,就先被人工智能机器人面试官整顿。只能苦笑感慨:“我与人工智能最近的距离,可能是200块一天的数据标注工,就像你读通信工程,结果工作是在电子厂流水线装闹钟。”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汇总,版权归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感谢原作者的付出,分享为公益,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备注来源。

中学联盟平台
山东省最全面最及时的高考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新高考政策发布、高考备考研讨信息发布、中学生统考联考、学习方法指导、综合评价指定、强基计划指、志愿填报指导,由中学联盟独家运作,专注高考、服务教学,合作洽谈请联系QQ:15956153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