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1世纪的颠覆性技术,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合成基因组,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在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和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医药领域,合成生物学为治疗和药物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与传统化学合成和生物发酵相比,合成生物学在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上更具优势。
合成生物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新赛道和新业态,自21世纪初以来快速发展,据《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统计,全球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至2023年超1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7%。这一领域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江苏常州凭借其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
为促进产学研交流合作、产业融合发展和信息融合共通,加快推进合成生物创新策源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发酵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省药监局常州检查分局的指导下,丹纳赫联合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南医大常州医学中心及火石数链,将于2024年8月8日在常州召开“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论坛”。本次论坛拟围绕合成生物学前沿发展,分享合成生物学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共建合作、资源共享、服务产业,为合成生物学在常州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嘉宾介绍
常 珊
江苏理工学院
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博士后,现任江苏理工学院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SCI检索1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700次,H指数为22,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申请发明专利35项(授权9项),参与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NSFC-广东联合基金子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和企业横向10余项。多次参加由美国与欧洲生物信息中心发起的国际生物分子结构预测竞赛(CASP),排名位居国际前列。特别是在2022年举办的CASP15比赛中获得蛋白质-Ligand预测赛道冠军。
高 威
南京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期从事重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和免疫治疗研究。针对肿瘤、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进行发病机制分析、关键调控基因筛选、抗体类药设计及免疫细胞治疗策略优化等研究。近年来在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 Immunother Cancer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四项PCT专利和八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
董 鹏
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博士,2014年至2021年担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师,2021年4月至今担任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及运营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细胞治疗产品研发,截止目前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目前担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方 诩
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兼首席科学家
自1995年起专注于酶工程微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酶工程改造和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以及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等。先后出版了70余篇合成生物领域的学术论文,编写英文学术专著,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尤其采用自主研发的酶法工艺合成并量产HMOs (人乳寡糖),解决了我国该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多项科技奖项。方诩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搭建起了“生物智造”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从酶制剂合成到全细胞合成,把人工智能(AI技术)、高通量筛选和表达有机结合,将新一代发酵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信息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
朱 林
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战略及战略市场部总监
在生命科学行业近20年从业经验,曾服务于丹纳赫旗下SCIEX支持全国临床市场及产品研发,在药物研发、临床精准检测、生命科学转化研究、生命科学市场战略制定与落地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梁剑光
常州大学药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
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合成、高价值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挖掘及其工业放大调控研究。现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永久会员,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食药物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课题1项,技术负责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近3年负责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4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6件;2017年获江苏省第九批科技镇长团省级优秀团员称号,2018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2021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沈 彬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
全国重点实验室 PI、教授、博导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长期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和RNA表观修饰研究,通过研发和优化核/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不孕不育和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动物模型,聚焦精子发生和子代健康研究。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Cell Biology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黄辰曦
虹摹生物研发高级科学家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从事乳酸菌蛋白组学、肽组学相关基础研究。2020年至2023年在武汉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致力于大肠杆菌工程菌的开发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023年加入虹摹生物,担任研发高级科学家,主要致力于母乳低聚糖(HMO)的生物合成研发。
议程嘉宾持续更新中...
关于丹纳赫
在丹纳赫,我们汇集科学、技术和运营的能力,让未来科技对今日生活的影响得以加速实现。我们携手全球客户,构建方案,解决他们最为复杂的挑战,将科学的力量变为现实。我们的全球团队正在创造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anah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