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挖掘香港旅游业潜力

文摘   2024-07-15 17:06   中国香港  

《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陈溢朗 | 思路研究会研究员

近期访港旅客人数明显上升,但总体数字仍未如理想。现时,内地旅客的外游习惯已明显转变,而北上休闲游玩依然是港人的习惯。因此,业界要正视现实、重新审视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定位,致力充分发挥香港独特自然风光、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建立香港独特的旅游品牌;同时也要尽量挖掘高消费旅客的消费潜力,建构立体化旅游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中央惠港政策效能,多管齐下促进香港旅游业复苏及持续维持吸引力。

深度文化游让内地青年更了解香港

香港旅发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内地访港旅客占总访港旅客人数的78.7%,而同时期内地旅客人数只恢复到2018年的约52.4%,下跌超过2,400万人次。与此同时,政府预计,新增的八个“个人游城市”将为香港带来一年30万人次的旅客、12亿至15亿元港币的消费额。可见,内地旅客短期内对香港旅游业复苏至关重要,目前香港旅游市场,特别是文化游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开拓内地客源。

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两地融合,除了要让香港青年更多了解国家,也应该鼓励内地年轻人深度了解香港。现时内地访港旅客旅游模式由“食买玩”转向文化深度游,这说明香港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内地游客来港的关键吸引力,开发深度文化游具有巨大潜力。此外,内地旅客来港文化深度游往往还具有“特种兵”“不过夜”等对体力要求较高的特点,也说明内地旅客整体年龄相对较轻。

香港是中西荟萃的国际城市,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城市文化和人文气息等。例如,旅客可以在中西区游览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建筑,了解孙中山在港的足迹,有助于其更全面地理解孙中山的革命抱负;还可以从九龙寨城公园一窥港英时期的社会状态和基层生活。另外,香港中西合璧的街名展现了香港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及特色,在全球独具一格;再加上极具香港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旧建筑,细致探索不但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香港的城市历史,更能令人切身感受那段被殖民统治、饱含屈辱的岁月,以及中华文化不屈的生命力,有助年轻人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探索香港历史文化的同时,品尝别有风味的香港小食,这对于内地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而在新界,除了颇有特色的原居民文化,自然旅游资源亦得天独厚。多样的湿地风光、世界级地貌、包括“麦理浩径”在内的总计百余条郊野径及各具特色的远足路线,再配合北部都会区的“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让旅客能在繁华的都市里感受大自然。可见,香港在发展文化、自然深度游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关键在于把各区的自然、人文优势发挥出来。

政府区议会合力打造本地深度游

由文体旅游局牵头,由最熟知地区情况的区议会与历史文化专家、旅游业界共同合作,制定符合当区文化历史的本地深度游规划,切合旅游市场最新需求变化,再由旅游业界将相关特色开发成具体的旅游路线或活动。目标是每区至少提出一项发挥当区特色的旅游活动或路线,吸引内地旅客和本地市民深度体验香港文化、振兴地区经济。有关计划可按季度审视成效,灵活调整方案,确保公帑用得其所。

区议会可借鉴各区“提振地区经济专责工作小组”的相关提议,例如东区“谭公诞”的“夜飞龙”表演、大埔“夜光许愿树”活动等。然后由旅发局将有关旅游产品推广至内地,比如小红书、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在开通“个人游”的内地城市投放多类型广告,并提供线上渠道让内地旅客报名参加。

逐渐扫除各类障碍方便内地客访港

出入境是否便捷是影响外游意愿的重要因素,此前的复活节假期,超过190万港人赴内地游玩,进出内地便捷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反观内地旅客来港,便利程度仍可进一步提升。据统计,透过“个人游”访港的内地旅客占2023年整体内地访港旅客的60%。而算上刚刚加入的城市,开通“个人游”的内地城市共59个,在内地105个“大城市”中约占一半,在29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占比不到20%,而其他城市的内地旅客只能跟团来港。即使在已开通个人游的城市,签注有效次数受限,旅客来港几乎每次都要办理签注,每次只能逗留七日,中途如离港签注即失效,非常不方便。所以,下一步要检视内地旅客来港的障碍,逐步拆墙松绑,使来港更自由便捷。

特区政府仍要与中央有关部委继续商洽,将“个人游”计划扩展至更多城市,进一步吸引内地旅客访港。还应该争取短期内首先恢复深圳居民申请“一签多行”签注。此后,视情况把相关安排逐步扩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让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内地旅客可便捷地多次出入香港,增加他们的访港频率,带动更多高质量消费。

政府还需要持续关注新增城市的访港旅客人数,并评估香港旅游的接待能力,循序渐进地与内地商讨增加“个人游”城市数量,避免出现来港游客数量与香港承载力不匹配的情况,确保服务质素和旅游体验。

吸引高增值旅客 提升消费水平

内地旅客在港期间消费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3年内地游客不过夜人均消费约1,400港元,较2018年减少近42%;过夜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则为6,500港元,较2018年的7,000港元少近10%。农历新春假期,来港内地游客人均消费200至300港元,远低于国内及国外旅游人均消费。这很大程度上说明,内地访港旅客正越来越呈现“特种兵”式游览,多为品尝小食、少购物、即日往返。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旅发局对2024年旅客人均消费的最新预测,非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在2024年将维持1,300元不变,但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则预计下降约15.9%至5,800元。不得不承认的是,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素质、促进旅游业复苏、拉动经济,已经非常紧迫。因此,一方面,应培育本港旅游新特色,循序渐进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另一方面,要重点构思如何进一步满足高增值过夜旅客的消费需求,提升他们在港消费水平。可以说,双管齐下才是促进香港旅游业快速复苏以及维持旅游吸引力的关键。

虽然目前访港内地旅客在港消费水平“不理想”,但是内地高消费能力人群仍在,“个人游”计划下的内地城市中不乏收入较高、消费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相信恢复“个人游”“一签多行”,让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内地旅客可便捷地多次出入香港,将极大有助于充分激发这些高增值游客的来港消费潜力。

升免税额加“一签多行”
提升香港吸引力
香港奢侈品市场享誉全球,买奢侈品是高增值旅客在港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国际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在2023年8月发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香港已超过瑞士与阿联酋,重新成为全球人均奢侈品支出最高的市场。法国巴黎旅行社Lartisien最新发布的2023 年全球热门奢侈品购物城市排行榜中,香港位居全球第二。既然如此,香港理应能提供全球最好的购物体验。不过时常有内地旅客在网络上分享在港消费的不愉快经历,再加上与中国内地达成旅游免签的国家越来越多,人民币兑换港元处于低位等一系列因素,都令香港奢侈品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有见及此,我们需要舒缓香港奢侈品市场痛点,持续提高自身吸引力。
在香港购买奢侈品被内地海关严查严罚的消息时常在网络中出现,所以建议将内地旅客离港免税购物额由每次五千元提升至三万元(可喜的是此建议日前获得了中央部委的积极回应)。若能同时配合“一签多行”,相比海南每年十万元的旅客购物免税额,相信香港每次三万元更具吸引力。
促奢侈品改善“配货”
提升购物体验
香港奢侈品市场最主要的优势一是价格较低,再是货品丰富,买到热门款式相对容易。然而近年来,旅客在港购买奢侈品同样要面对店铺苛刻的“配货”要求,即使额外购买了数以十万计的货品,也难以得到心仪款式。事实上,“配货”属于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潜规则,也是一些品牌的销售策略,政府的确不宜过度干预,贸然立法强制制止或会损害营商环境。
不过,政府有责任保障旅客的消费体验和消费者权益。建议政府与奢侈品公司恒常对接,提供诱因驱使奢侈品公司确保供港货品相比全球其他地区更加充足、稳定,并降低“配货”门槛,从而提升香港奢侈品市场的比较优势,增加对高增值旅客的吸引力。事实上,香港是全球热门奢侈品市场,有法国奢侈品牌还因近期香港市场有所提振,有意加快扩充香港分店规模的速度。所以,确保供港货品更充足、稳定对吸引客源有足够的市场诱因。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立法规管个别不合理的“配货”行为,保障顾客的合理期望,维护消费者权益,巩固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
值得留意的是,美国有消费者于本年初控告个别奢侈品公司“配货”营销手法违反“反垄断法”,案件引起了相当关注。美国法律禁止垄断企业利用强制购买包括“搭售”方式,在其不占主导地位的市场获得销售,并使竞争对手更难以生存。控方需要证明该奢侈品公司处于垄断地位,以及存在“搭售”销售行为。香港可密切留意上述司法发展,从中借鉴以法律规管“配货”营销手法的海外经验。
内地旅客的消费习惯正愈趋精明,香港除了增加特色旅游吸引力,也要确保整体服务水平及硬件配套等方面的有效配合。早前,由于访港游客超出本港容纳能力,不但旅客体验受影响,还引发了本地社会问题,一度出现激化两地矛盾的势头,也直接导致“一周一行”取代了“一签多行”。香港旅游业以及整体经济情况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旅游与接待、交通运输等行业人手整体严重不足,在种种吸引游客措施的推动之下,政府也要未雨绸缪,避免出现服务容量、质量与游客数量不匹配的情况。还要留意在发展文化深度游的同时,做好外来旅客和当区居民的诉求平衡,避免对当区居民产生过度滋扰,引发社会不满或两地矛盾。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4年5-6月号

编辑:郭孟琦
校对:赵欣
监制:张晶晶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新版紫荆客户端

紫荆
《紫荆》杂志,立足香港,报道重要时政大事,关注香港的经济、民生和文化,展现给你一个真实的香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