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指向高质量发展,行业顽疾亟待正确指引

文摘   2024-11-08 22:05   安徽  

来源/21能闻(nengwen-21)

作者/费心懿 朱可鑫

编辑/张伟贤 孙晨阳

图源/21能闻

储能行业有门槛,门槛非常高,就是高可靠。


随着2022年《“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发布,我国的新型储能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今年前八个月,新型储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1.00%。


在10月3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就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20个省级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积极引导各地科学建设并合理调用新型储能,在传统电力保供手段基础上,推动新型储能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然而,由于行业增长过快,行业中出现了诸多影响长期健康发展隐患。从业人士认为,出台相关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储能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制造端未来三年目标“初稿”公开


11月6日,工信部公开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未来三年的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指引。


其中包括,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


《征求意见稿》还指出了未来三年,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更加健全。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升,热滥用和过充电不起火、不爆炸,实现新型储能电站电池模块级精准消防,保障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更好满足电力、工业、能源、交通、建筑、通信、农业等多领域应用需求,为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文件的出台对进一步推动多样化绿色低碳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和数智化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进行了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


受益于我国长期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技术沉淀、创新优势、人才优势,智能化装备制造优势以及供应链管理所形成的完备工业体系为新型储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形成了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大储、工商储、户储、应急电源、绿色微电网等为代表的先进完善的产业体系。该文件还重点强调了对产能要进行优化布局,尽量避免低端产能和同质化产品重复建设,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不同技术路线的绿色新型储能技术在规模化工程应用上,需要更多的运行经验和运行数据的积累,不断验证技术可行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安全、经济、绿色”是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开发针对电芯级别的本质安全技术和高可靠数智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刘勇认为,未来,储能产品需要从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上游材料获取、产品制造、运维及回收、绿色与碳足迹等环节的低碳发展需求,并从全产业链环节和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管理,推动绿色储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应当走出野蛮生长期


然而,当前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若干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挑战。


2020年到2023年间,国内新增储能相关公司数量超过5万家,各行各业均有跨界者参与,导致行业内部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此外,近期大型储能电站集中招标中,屡见低于成本价中标的现象,导致产业面亏损。在成本回收机制上尚不明朗,难以获得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不利于产品质量。在海外,新型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屡有发生。


在今天举办的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谈到,储能行业迅速发展,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把储能行业当作是一个低门槛的金矿,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态进入,以至于行业现在野蛮生长,乱象频出。


曾毓群强调,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储能行业不能“乱”。但能源转型的需求也要求我们绝不能“慢”,行业必须在快速增长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提出,根基正不正、深不深、牢不牢,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命运。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储能一个环节的故障,不仅牵扯到生命财产的安全,还会连锁引发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停摆。一次事故,将带来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储能行业有门槛,门槛非常高,就是高可靠。


曾毓群还谈到,高价值,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内驱力。


“行业要发展,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应该有共识,以低质、减配实现的‘低价’,不具备经济效益,更没有可持续性。我们不拼价格,要拼价值。能源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整个行业被打上‘低质低价’的标签,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只有聚焦价值竞争,创造‘高价值’产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曾毓群强调。


边广琦也谈到,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构建新型储能发展政策“四梁八柱”,同时对于行业关心的问题,持续深化有关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研究,并形成阶段性成果。按照“十五五”能源规划编制总体安排,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强与能源、电力等规划衔接,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研究编制工作,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推动技术创新。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一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落地实施,多个构网型储能项目开展验证。我们将依托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


三是引导科学评价。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快,技术路线多元,应用场景丰富,科学规范评价新型储能运行情况,是当前行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正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新型储能评价指标体系专项研究,已形成一些初步成果,拟适时在行业内推广。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世界各国均在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并积极发展新型储能。我国新型储能产品出口海外,为世界能源转型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我们将通过“一带一路”“APEC”等合作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助力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往期推荐

2024年度“21世纪·新能新质”应用优秀案例启动申报

风电整机厂商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回暖,这两家公司表现不尽人意

六大上市光伏组件厂商三季度“冰火两重天”:阿特斯、晶澳、协鑫等实现盈利,天合利润失守

广东省内11家发电公司发函建言:设置年度交易电量比例限制 优化月度供需比机制


21能闻
能见能闻,皆我觉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