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最新发布的非遗漆器作品重回公众视野,霎时在全网激起千层浪,首条视频不到6小时播放量过亿,相关话题#李子柒回归#迅速登顶热搜,海内外粉丝留言如雪花般涌入,网友感慨“出走三年,归来仍是顶流”。
▲李子柒微博截图
从雕漆隐花到竹编技艺,再到蜀绣和绒花……李子柒的最新视频延续了既往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又蕴藏着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精工细作的背后是数载寒暑的耕耘与沉淀,停更三年期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拜访了上百位非遗传承人。在“流量至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向慢而行,李子柒为自己做了充分准备,也让大众对她的回归报以更多期待。近年,互联网短视频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各路现象级网红层出不穷,尽管乡村短视频赛道上涌现出众多“继任者”,但能与李子柒个人影响力并肩的几近于无,有的因内容题材重复导致观众失去新鲜感,有的则陷入各种风波和争议中。在网红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被网友评价为“全网无代餐”的李子柒为何深受大众喜爱?当前网络空间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创作者?或许我们可以试着从中找到答案——李子柒的视频创作中,“乡村”是永恒的主题,从山泽草木到四时风物,从农耕劳作到传统手艺,她用直观而细腻的镜头语言、浪漫而充满诗性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简单、质朴和宁静,让人感受到陶渊明笔下“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乡野意趣,更唤醒了现代社会年轻群体的故土记忆和家园情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下,反映乡土文化、创新乡村叙事的影视作品如《大山的女儿》《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欢迎,也为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乡村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更大舞台,形塑乡村美学的文化魅力,构建新时代的乡土认知,让潜藏在大众记忆中的乡村文化符号再度回归,乡愁,不再是遥远而模糊的想象,而是存在于当下的烟火日常。
“会整活”是众多网友对李子柒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无论是活字印刷、古法制盐、蚕桑丝织还是蓝印花布,每一项技艺和作品都经过时间的淬炼,展现了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深耕探索。此次,她选择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漆艺”作为复出代表作,从选材到制胎、上漆、打磨,一步步将传统漆器从无到有创造出来,屏幕外的观众仿佛一道亲历了古老工艺的诞生过程,深刻感受到了器物细节背后蕴藏的独特匠心和千年文化传承的厚重。传承非遗薪火,如何能够“又新又火”?李子柒将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以生活化、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年轻人自发了解和认同“老祖宗的审美”,感受传统非遗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更是嵌入生活场景的点滴日常。从历史中苏醒,在时代中新生,非遗与大众的距离,也因此越来越近。在海外社交平台,李子柒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庞大粉丝群体,在其最新发布的视频下,来自不同国家的网友用不同语言表达了对她回归的热切欢迎。长期以来,李子柒以独特的视角和话语表达,成功跨越了国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藩篱,向世界各地观众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哲学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新的渠道。近年来,“文化出海”现象愈加频繁,无论是李子柒,还是现象级国产游戏《黑悟空》的爆火,又或是近期“China Travel”的旅游热,都离不开文化自强自信的底气。这些成功案例再次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活水涓流不息,坚持守正与创新融合统一、传承与传播相辅相成,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桥梁,让世界看到更为真实、立体、充满魅力的中国形象。当前,互联网内容生态正在经历快速变革时期,观众喜好不断变化,创作者的流行趋势也在不断更新,李子柒的回归无疑向我们说明,坚守初心、深耕内容的优质创作者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我们期盼更多“李子柒式”的文化现象不断“破圈”,为网络生态圈带来正向价值引导,推动打造更多文化出海的新标杆。不想错过重要推送&官方福利?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加个星标吧
进入微信公众号“当代广西”主页,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了
作者 | 黄雅文
责编|黄雅文
审核 | 朱金莉 钟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