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过半,各级各部门都开始对照考核指标,蓄力加油,为期末考出好成绩做冲刺准备。然而,一些干部却患上了闻考核而色变的“考核焦虑症”,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让考核较好发挥出推进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指挥棒”作用,须将功夫下在“考前”。
“考核焦虑症”反映的是一些干部对考核结果的担忧和紧张情绪。有的表现为“人脉焦虑”“材料焦虑”,成绩不够,感情开路,材料来凑,让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对,苦不堪言。有的表现为“单位焦虑”“能力焦虑”,一些“一刀切”的量化指标,将考核引向盲目内卷,基础差的单位跳起也难摸高,基础好的单位却还有余力“反复刷分”。有的表现为“排名焦虑”“预警焦虑”,阶段性的考核评价反馈体系还不够客观公正,本意是发挥预警作用,倒逼排名,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部门工作积极性。
有什么样的考核“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基层作为。考核就是要先事虑事,提前编制“考试大纲”、出好“综合考卷”、选出“阅卷好手”,以期把“考核焦虑”消除在“考前”。
要编制中通外直、一贯到底的“考试大纲”。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是备考单位明方向、定重点、熟考题的重要依据,考核工作要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定向修正各类考核政策制定和实施路径的具体纲目,抓住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要旨,从考核导向、内容指标、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组织实施全链条完善考核体系,让制度纲要成为考核“去除人情”“挤出水分”的硬性约束,让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精力向干实事和求实效回归。
要出好兼具公平性和区分度的“综合考卷”。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一份好的考卷可以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上对考生的实际水平作出科学评测,考核指标的设置亦如是。要在坚持统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统筹好“一张考卷大家答”的公平性指标和不同赛道比长短的差异性指标,兼顾好一般工作任务的固定指标和临时特殊任务的弹性指标,要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数据主动“发声”,变“用数据说话”为“让数据说话”,为精细化考核提供精准“度量衡”。
来源 | 郊区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