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场对于先秦、秦汉史料真实性的论争迎来高潮,即著名的“古史辨运动”。顾颉刚等史家试图推翻儒家典籍的古典叙事,认为“层累造成中国古史”,在学术界、社会上引发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古史辨运动留下最大的精神遗产,即使得传统固化的上古史叙事变得更为流动,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视野,让学者们对历史资料之间的关系、史学的方法和目标等问题的理解都有了巨大的革新。在对古史辨运动的研究方面,历史学者王汎森的《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有重要的影响。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全面系统地追溯了古史辨运动的成因,并创造性地指出了清代今文家在其中发挥的独特影响。晚清今文家的历史解释出于“尊孔卫道”的意图,最终其精神却被更为激烈的反传统运动所继承。这一看似矛盾的因果关系却揭示出思想史极为丰富的面向。尽管从成书至今已有近40年时间,该作依然在学术界激起持久的讨论。古史辨运动已过去百年,今年,该书的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国内。以此为契机,我们组织此次专题,重访古史辨运动的起源,及其作为思想史事件的价值。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12月15日专题《重访古史辨:理解历史中的思想》中的B02-03版。
第一,断定古史放大的主要时期是在战国和汉代,仿佛战国以前未曾有古史传说、而汉代以后伪造古史的工程也停止了。 第二,将古书真伪与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之真伪视为一体,而伪书必是某人为了特定目的刻意伪造,类似一种史学上的阴谋论。 第三,不区分传说与伪造,认为只要传说有变迁,则一定是有意作伪的结果。 第四,史家只能知道上古历史叙事的演变轨迹,但不可能知道真实历史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