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错了可能会致聋!抗生素治不了这些病,就算医生开了也别吃
教育
育儿
2024-10-21 15:30
陕西
在一次次生病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们都渐渐熟悉了抗生素。这些名称上冠有“霉素”、“西林”、“头孢”、“沙星”、“硝唑”、“磺胺”、“环素”、“培南”的药物,组成了抗生素的伟大家族。
随着抗生素的诞生,“一个肺炎就能夺走一条生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们也从对疾病的恐惧中解放了出来。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后来的事情渐渐失去了控制。当抗生素滥用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象,就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用药观。在一类家长眼中,抗生素是非常犀利的药物,可以“药到病除”。根据他们某次生病的经验,“难受到了极点,用了抗生素睡了一觉人立马就轻松了”。他们就把抗生素的位置抬得很高,认为当其他药物效果不明显时,抗生素是最佳的补位和救场。所以当孩子生病他们急得团团转时,总是会惦记着跑到药店买点儿抗生素给娃吃,一次两次尝到甜头后,抗生素就成了家里的常备药物。而普通人由此形成的抗生素依赖症正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曾经有调查显示,80%的抗生素是在社区和家庭里被消耗的,可能一个简单的感冒都被五花大绑用上了抗生素。 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但家长不知道的是,这种囫囵吞用药的方式正在把孩子送往无药可用的境地。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病菌的抗药能力得到“锻炼”,在控制、消灭细菌的同时,致病菌也产生了耐药性,甚至还会诞生新的超级细菌。而人类研制新药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WHO也曾发出警告,过去50年来世界各国医学界和农业滥用抗生素造成危机,致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一些有效的抗菌药物不断减少甚至失效,未来人类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除了耐药性,大量使用抗生素,会损害孩子听力,严重可致耳聋。儿童过早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过早接触抗生素会引发一系列的人体内微生物的剧烈变化。比如免疫系统相应的调整和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继而出现以免疫失衡为特征的一系列疾病(比如哮喘和普惠尔等过敏性疾病和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当于早期使用抗生素对身体形成了干扰,而这种干扰会产生终身的影响。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抗生素是所向披靡的救场王吗?要知道,你多错用一次抗生素,就是对孩子健康多一次的误伤。
只有细菌感染才能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能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不是所有红、肿、热、痛都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没有预防效果,不能预防可能会发生的感染。反而,在感染症状还没出现之前用抗生素会增大感染风险;
抗生素不是想停就能停,吃2、3天症状减轻了不代表细菌被完全消灭了,要吃就要吃够一个疗程;
18岁以下,带有沙星类的抗生素,比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
几种抗生素更不能联合使用。
孩子生病,最着急的是家长。仔细想想很多次不是病情要求用抗生素,而是求痊(痊愈)心切让家长一次又一次寄希望于抗生素。虽然见不得孩子生病,但更见不得过度医疗带给孩子的伤害。与其心焦,不如就冷静接受孩子生病的事实,放平心态陪孩子熬过这段生病的时光。也别在就医时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开抗生素,或者询问抗生素的必要性,医生的决策是会受到家长意愿影响的。尤其是在国内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为避免不必要的口舌和误会,有些医生干脆会捎带手给你开了抗生素。但大多数医生不会给你开没必要的药,如果他没开,那就证明不需要。在有明确的用药指征下,严格按医嘱服药,从用量、疗程、到停药时间都严格遵循,就能将抗生素的效果最大化,风险降低化。这里罗列一些常见的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可供参考: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存在细菌感染……总而言之,只要疾病确认是细菌感染,就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说到底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在没有碰触到红线之前,它能很好的捍卫健康。而一旦开始滥用,后续疾病的治疗就会变得复杂。至于手握红线的人,就是孩子的医生,听医生的,就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