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中国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日前表示,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承诺上台后将寻求与中国大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修复两国因台湾问题产生的外交裂痕。对此有何评论?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希望有关国家认清大势,尽快纠正错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最近一段时间内,立陶宛的新政府态度完全改变,不再强化与台湾的关系,而是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更是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表达了想与中国重建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意愿,并且认为之前允许台湾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的决定是严重失误。然而,就在立陶宛表现出想与中国弥补关系的态度时,该国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又站出来公开发言称:立陶宛不会与中国妥协,并会继续支持民主阵营。
据海峡网报道,日前,一贯对华恶意不断的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在离任之际还要秀一把存在感,翻炒所谓“中国军事援俄”的荒谬论调。据报道,日前有欧洲国家情报机构宣称获得了关于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信息,随后,欧盟27个成员国的高级外交官在布鲁塞尔对情报来源展开讨论,并威胁称若这一消息得到证实,中国将“承担后果”。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立陶宛政府和政客的言论上,我们能够看到该国在对华态度上有所改变,但这一态度能够形成多少的行动力,有待观察。另外,立陶宛主要政客的态度,也大多是承认在处理中立关系问题上存在问题,但从不提及更改所谓“台湾代表处”名称这一核心问题。卢茨卡斯就向该国媒体表示,他寻求同中国的关系迎来正常化。这是一个愿望,欧盟尽管同中国在关税等问题上有着争执,也在尽量维持对华关系。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从当前的种种迹象以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综合来看,立陶宛国内的政治格局与社会舆论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态势,这也就意味着其内部在诸多涉及外交政策走向以及国际关系处理等关键问题上确实存在着显著不同的观点分歧。一部分势力或许在某些特定的情境压力或者利益权衡之下,会表现出一些看似缓和的态度或者做出某些具有迷惑性的言行,就如同在台湾问题上可能会有局部的认错表态。
分析人士评论,立陶宛的行为就像是有求于人,却不愿意拉下脸来承认错误,而是端着架子希望对方能够主动原谅自己。一方面对中国示好,却又拒绝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另一方面又在背地里给中国“下绊子”,以“敌对国家”的待遇对待中国。可以想见,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即使新政府上台之后,中国和立陶宛的关系也很难有什么积极的变化。不过如果两国关系维持目前状况的话,着急的应该是立陶宛,而不是中国。
另据分析人士透露,2022年冬天,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恢复贸易关系。这被看作是立陶宛服软的信号。不过我们中国并没有立即回应立陶宛的诉求。毕竟,立陶宛曾经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并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立陶宛的困境也给其他小国敲响了警钟。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往往只是棋子。如果盲目跟随某个大国,很容易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立陶宛的立场,无疑为这场讨论增添了几分紧张气氛。欧盟的讨论,立陶宛的呼吁,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制裁的呼声,是否过于草率?中国如何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关系中维护自身利益,又如何在舆论战中保持定力,这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在真相大白之前,我们不妨保持一份冷静,让事实说话。
总的来说,立陶宛是否能够与中国真正修复关系,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立陶宛的外交政策不仅需要解决国内的政治分歧,还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尽管立陶宛政府表达了修复关系的意愿,但在涉及台湾问题、与西方国家的协调以及经济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博弈中,立陶宛的外交决策可能依然处于摇摆状态。对于中国而言,立陶宛是否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仍然是一个需要观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