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欣说言语~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出自清代赵翼《论诗五首》: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该句意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就算预先有五百年的新意,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该句所蕴含的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的,是新旧交替的。社会在发展,文艺作品或其他事物不可能长新不衰,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持久地繁荣。
同时也体现了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跟上时代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则表达了世界上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大好景象。
吐故纳新本就是一体两面,两者不断更迭,亦不断转换。清代“乾隆三大家”之一赵翼就用七绝“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生动描绘了这种新故交替中推陈出新的意蕴。求新蕴含着积极与向上,求新蕴含着改革与发展。放眼世界各国,经济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凡是创新动力澎湃的国家,发展活力就会持续激发,现代化高潮就会快速兴起。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创新能力强不强,直接影响到我们能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能不能赶上时代步伐、民族复兴伟业能不能如期实现。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的复杂局面,必须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把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这步“先手棋”,才可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决胜未来。
——光明日报
非遗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非遗传承人的人生轨迹与时代车轮交相辉映。他们是中国发展的书写者、记录者,也是中国精神的弘扬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有的传承人“心心在一艺”,执着专注做一辈子非遗,于勤学苦练中展现手工技艺的极致境界;有的传承人“偏毫厘不敢安”,在精益求精中探究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的传承人“预支五百年新意”,在古为今用中发展“非遗+”,带动一方百姓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这些非遗传承人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
——中国教育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明确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通过清晰的论证,向一切从本本、教条出发的蒙昧做法提出了有力批判。
作为青年学人,我们还可以感受和体会到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体现出的时代关怀与理论自觉。在这场大讨论里,不同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各抒己见,在争鸣中解放思想,在解放中形成合力,实现了学术与政治、理论与时代的良性共振。他们以深刻的现实感、责任感与问题意识,为理论如何切中时代、时代如何激活思想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范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做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光明日报
在发展和进步的后面,是人们对创新的追求,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更好解决社会问题。没有了创造,就不会有进步,社会就没有了发展,人类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堆积,人们就会失去快乐。其实,我们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都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每一个人的一个小的创新,归结起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动力。工作和生活都是在创新中发展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而事物在创新中不断完善。“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支持你们拥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工作,创造性地生活。
——人民网
“至理‘一句’”系列,从今天开始更新啦!公众号“欣说言语”暂定每周二、四、六为大家推送~
鉴于近几年言语的考题中,常会涉及一些诗文、警句,也会引用重要会议讲话中的一些固定表述~因此,该系列旨在帮助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不造成阅读压力的情况下,积累相关内容,争取做到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熟悉~
如果部分内容,能够同时为大家的“申论写作”、“面试答题”积累素材,就更好啦~
伙伴们也可以在留言里补充自己积累过的相关内容哇~相信坚持的力量,一起来争做“积累达人”吧!
言语学习中,欣姐、男姐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