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条
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老街
在武汉人心里
粮道街就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
且具有烟火气的美食街
它记录着无限乡愁与成长记忆
更是藏着太多难以割舍的美食
“寻味粮道街”
在这条千米的老街上
寻找那些隐藏着的市井美味
品尝舌尖上的汉式美味
若说来粮道街后最忘不掉的有什么
带着热辣滚烫的铁板鱿鱼
必定占有一席之地
坚定而朴素的味道
带着浓浓的街巷印记
填充了不少人的缱绻午后和沉静傍晚……
陈大焱年少时打工学艺,师傅是大连人,跟随师父学会了烤鱿鱼的手艺。2005年,辗转来到武汉发展,最早只是一个烤鱿鱼的小摊子,偏居在一个小角落里。
流动摊子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后,陈大焱夫妇靠着慢慢积攒的口碑和回头客拥有了如今这家小小的店面,面积不大,约20平方米。据老板介绍,他们夫妇坚持只做铁板鱿鱼距今已经20年了,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从原先不起眼的小角落摆摊到现在排长队的鱿鱼店,位置虽藏得深,但偏偏还是有很多老主顾追随、新粉丝慕名而来。来的老食客说:“以前放学路过,总也不忘来这里吃上一两串,现在毕业了,不能经常吃到了,但再吃还是觉得亲切。”
其实严格来说,这家铁板鲜鱿鱼店连苍蝇馆子都算不上,因为它连供食客吃东西的桌椅都没有,一张操作台便是全部家当。但正是这种充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最容易让人念念不忘。
“大老远的还跑来吃,很多学生一直吃,长大搬走后还开车来,都是几十串的点。”说这话时,老板掩饰不住声色间的自豪和语气里的骄傲,这大概就是美食带来的底气。
▲来源:武汉好饿
做了20多年铁板鱿鱼的陈大焱,对如何做出好味道颇有心得:一要新鲜的鱿鱼,每个星期老板都至少要两到三次去白沙洲进货,买回来清洗串签子放冰柜里冷冻,使用时再拿出来解冻,进货务求新鲜不求量多,卖完马上再去进,这样才能带给大家新鲜鱿鱼的口感。
二要口味好的酱料,以东北大酱为底料,味道以香和辣为主,回味着微微的甜,独家的酱料经过20年的不断改良更加契合武汉人的口味。“自来熟”的老板会经常与顾客聊天,通过他们真实的反馈,继续优化酱料。
铁板鱿鱼手艺并不复杂,铁板烧热,新鲜串好的鱿鱼滋滋啦啦的翻转,使其均匀受热,鱿鱼在滚烫的铁板上慢慢加热至金黄,雪白的肉片微微翻卷,翘动着,刷上秘制的酱料,再撒点孜然、辣椒、芝麻,入口鲜香,脆软弹牙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来源:武汉好饿
店里卖得最好的是鱿鱼须和鱿鱼片,一根签子上密密麻麻地串满了,来回翻烤,浓稠的酱汁裹住鱿鱼,每一口都让人着迷。当被问到是否考虑增加其他食材时,陈老板摇摇头,“只想把鱿鱼做精,把这个味道做好。”
用新鲜的鱿鱼守住根本,调美味的酱料与客同欢,在求新求变的路上勇往无前,是陈大焱铁板鱿鱼备受好评的秘诀,也是这家小小店铺一直以来的坚守。
老板娘杨阿姨说,以前一放学,会有很多小孩子一下子就围上来了,基本上从学生放学开始就一直在烤,当时生意就很好。
后来粮道街成为美食一条街,外地的游客也会经常来这里吃东西,很多人看到网上分享的帖子后,更是专门来吃,所以哪怕是看到前面有很多人排队,也还是愿意继续等。
不过,现在排队的时间比以前要缩短些。“以前来的顾客想要吃铁板鱿鱼,经常排队等候30分钟以上,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前年我儿子在附近开了一家分店,这也算是变相的子承父业了,口味和总店都是一样的,两边一分流,排队的人相对而言要稍微少一些。”陈老板说。
随着店铺的升级,铁板鱿鱼并没有轻易涨价,杨阿姨说:“现在大家挣点钱都不容易,老顾客常常回来吃就是对我们的支持了。”
陈大焱夫妇俩凭借着铁板鱿鱼在粮道街站住脚、扎下根,二十年不变的味道,在岁月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是他们的坚守,让多少人年少时熟悉的味道,始终不曾离开过粮道街。
来源 | 粮道街道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