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医院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东院区新大楼整体外部连廊仿佛一条河流,随之奔涌的是医院“上善若水 润泽生命”的服务理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突破自我,于改革浪潮中用心用情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动实践。
如今,医院正式晋升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站在新起点,武汉市武昌医院将在建设“人文魅力医院”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不断谱写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武汉市武昌医院东区新大楼全景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百年薪火
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武汉市武昌医院始建于1912年,当时名为粤汉铁路诊病所。1948年,“武昌铁路医院”挂牌成立,专为铁路职工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保障。2004年,医院整体交由原武汉市卫生局直属管理,更名为武汉市武昌医院。2009年,武汉市武昌医院与武汉市颐和医院整合,完成了从企业医院向行业医院的华丽转身。医院相继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作为我国铁路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武汉市武昌医院的红色基因始终延续。建院以来,医院医务人员曾先后参与“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伤员医疗救治,历经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考验,奔走在精准扶贫、援藏、援疆、援外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被老百姓称为“英雄医院”。
建院112年间,这所因铁路建设应运而生的医院,延续着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各种困难,以超强的执行力,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扛得起来,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交办的任务。这一优良传统与医院历史文化理念的沉淀密不可分。“在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武汉市武昌医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医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医院主要负责人说。
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扎“根”铸“魂”,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组建专班收集整理百年院史、修订院志、修缮院史文化墙,开展“寻找过去的印记”老物件征集,系统深入地挖掘医院历史沿革、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等作为文化建设素材。医院把新入职员工的入职第一课确定为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由医院主要负责人带头授课,寄语新员工做一名与医院文化相适应的医者。医院党委组建青年文化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宣讲百年党史、院史,召开“武医之星”先进典型事迹宣讲会,举办火炬传递仪式、首届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以文化凝聚职工精神动力,让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落地生根。如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八个大字早已成为全院职工共同践行的使命,贯穿于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特色矩阵
以品牌聚合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生命力
面对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新需求和中国式现代化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医院党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为医院建设点燃动力强劲的“红色引擎”。
培养党建专家团队。如同医疗领域需要专家引领,党建工作同样需要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医院将党总支、党支部书记以及党群部门工作人员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注重强化其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其将党建理论转化为实践指导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医院组建了一支以党委班子成员、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为主的党建专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党建指导,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推行党建巡查机制。医院党委持续打造“基层党建创新行”书记项目,体系化推进品质党建实践创新,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由党委书记带队,党建专家团队参与,每月选取一个党总支,通过“互学、互评、互查”的形式,全方位巡查所辖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情况,将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规范到支部、落实到党员。该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唯一代表获全市“十佳案例”。
树立党建示范标杆。为进一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助推支部和党员工作质量“双提升”,医院党委大力开展“主题党日我来开”“组织生活我规范”“主题党课我来讲”示范观摩活动,为全院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和生动教材。医院举办党支部工作情景实操演练,以“情景模拟+专家点评”的形式帮助党务纪检干部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党员党性修养。该示范活动多次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交流推广,党员宣教视频入选全市“英雄城市·先锋有我”党员教育视频创意大赛。
打造党建品牌矩阵。为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融互促,医院党委引领各党总支、党支部大力推进“一总支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开展党建品牌立项答辩、“党建品牌我来创”成果展示活动。如今,医院已成功打造“1+7+37”优质党建品牌矩阵。临床心理科党支部创建“心健康·新开始”党建品牌,携手华中农业大学等21所高校党组织,启动全国首个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党建共建机制,惠及5万名青少年。神经内科党支部创建“红手环脑健康”党建品牌,将全省首台“脑健康专车”开进社区免费筛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脑健康管理师的优质服务……全院37个党支部各具特色,多个支部获评全省、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被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宣传推广。
党员下沉健康网格。医院党委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旗帜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打造“社区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下单、医院党员接单、医院党委查单”的四单服务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担任“社区健康网格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院369名党员干部组团下沉,牵手周边56个社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自己所在小区、楼栋的居民开展健康宣教、咨询以及困难群众帮扶,联系院内专家开展义诊、讲座,开通就诊“绿色通道”等,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事项500余件,收获社区和居民一致好评。此案例入选第六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活动。
▲神经内科党支部将“脑健康专车”开进社区,为居民免费开展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
▲临床心理科党支部创新医校融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党建共建机制,合力守护“心健康”
厚植为民情怀 推动服务创新
擦亮人文魅力医院金字招牌
2022年,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将建设“人文魅力医院”作为整体战略部署的核心内容。医院主要负责人表示,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是保障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为此,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百项服务创新行动”,各党支部主动认领患者就医堵点问题,并持续关注、不断改进,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一股“人人换位思考、人人改进创新、人人传递温暖”的浓厚氛围在医院氤氲开来。
医院畅通急救“绿色通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供多学科协作下的“脑心同治”服务;开通脑卒中患者与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绿色通道”,通过两类患者“绕行急诊科室、绕行病房”直达导管室等举措,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开办全省首家“社区健康科普直播间”,将科普知识送到社区、高校、企业、农村,覆盖人群超4400万;深入开展“医路同行”沉浸式就医体验活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听”问题,医务人员换位思考“看”问题,青年骨干就医体验“找”问题,全院各科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60项;开展“云探视”服务,记录《ICU日记》;在武汉市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延伸服务”“互联网+康复”“互联网+心理”服务,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作为湖北省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医院在门诊大厅增设助老服务点,安排工作人员值守,随时解答患者疑问。这些创新服务,小到服务环节细化,大到就医流程再造,无一不使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感、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全院各科室共推出创新服务举措380余项,覆盖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全过程,真正落实到了群众心坎上。在该院收到的数百封感谢信中,有一位患者写道:“这里值得我们性命相托。”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医院开展百项服务创新、打造人文魅力医院,与患者双向奔赴结出的硕果。
医院在2022年度武汉市医疗卫生系统“双评议”中排名第一;2023年“双评议”获“月度十优满意单位”的数量位居市属医院第一;在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医院14个案例荣获“卓越案例”“杰出案例”“优秀案例”。在最新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排名较此前上升118位,跻身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前30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患者及职工满意度获得满分。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医院党委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人文魅力医院”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方案》的奋斗果实。
推动学科建设 集聚管理智慧
以硬实力带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医院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在学科发展方面,医院实施“顶天、立地、壮腰”战略。“顶天”是指建立全国首个“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和全省首个“胡大一名医工作室”。依托专家优势高位嫁接,医院成功打造了38个省市重点专科集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55项,实现学科建设大跨越。“立地”是指医院创新医防结合服务模式,打通大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医院以“323”攻坚行动为纽带,联合社区筹建38个社区“健康驿站”、与省内3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湖北省心身医学联盟、搭建医联体等多种形式,畅通分级诊疗渠道,并定期安排专家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壮腰”是指医院根据市政府规划将脑血管病诊疗作为特色发展方向,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麻醉科、院前急救等优质资源,举全院之力办好“院中院”。医院大力实施“外科振兴”计划,为学科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根据大综合、强专科的发展思路,医院不断提升各专科实力,先后完成国家标准版心脏康复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国家卒中防治中心、湖北省卒中“急救地图”医院及“健康快车”眼科中心认证,获评1个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武汉市区域诊疗中心,区域医疗救治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百年梦想终于实现。
在管理模式上,医院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作为武汉市卫生健康系统内控体系建设首家试点单位,医院自2022年启动“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通过党建引廉、文化育廉、制度固廉、监督促廉、服务强廉“五廉一体”,将清廉医院建设融入医院发展各领域。医院遴选出27名“清廉助理”,深度参与内控建设,重审管理制度67项,再塑管理流程44项,不断升级改造院内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信息系统(HRP),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有力促进了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效能提升、医疗质量提高。
在人才培养上,医院创新实施“武医英才”领航工程,分类推进领军英才、骨干英才、青年英才、雏鹰英才及公共卫生人才、卫生管理人才“4+2”人才培养工作,今年已有28人入选第一批武医英才。近3年,医院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13名,35名职工先后入选省、市级各类人才计划,7名优秀干部入选市卫生健康委青年人才研修班。同时,医院选派300余名优秀人才到国内外顶尖医院研修、培训和学术交流,培育出多名骨干人才,并获批多项科研项目。此外,医院将关心关爱人才工作纳入“人文魅力医院”建设重要内容,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爱才、识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锻造了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点燃“人才引擎”。
▲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推行“云”探视,打造有温度的ICU
立足全新定位 发挥辐射效应
打造国际化区域医疗中心
均衡、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配”。然而,武昌片区优质医疗资源虽然丰富,却大多集中在区域中部及南部,武昌北部及青山片区急缺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在此背景下,医院提出“西区东移、重塑新武医”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医”路奋进。根据规划,地处长江南岸滨江商务区的武汉市武昌医院,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编制床位2000张,朝着综合功能齐全、专科优势突出、脑血管病特色鲜明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化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迈进。
该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后,一举填补了长江南岸武昌北部无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空白。今年1月,武汉市武昌医院东区外科综合楼的投入使用,正是该院“西区东移、重塑新武医”的重要落子。根据该战略,该院分四期完成东区建设。此前一期东区内科楼已投入使用,二期东区外科楼也已顺利搬迁并开诊运行,三期门诊住院楼年内将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四期科教研大楼正同步谋划,加快实现就医环境的升级与优化。
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科楼的投用,无论从基建、就医流程还是服务上,都是医院的“重塑”,但始终不变的是医疗服务的温度。该外科综合楼以手术科室的建设为主,结合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手术间全部采用智慧化的操作系统,实现远程医疗、手术录播、示教和术中病案调阅。急诊科流线更加通畅,同一层楼设有急诊检验、超声、留观室、输液室等配套科室,大幅提升对卒中、胸痛、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急救能力。重症医学科病床扩容至30张,且一改常规的“大通铺”设计,采用双人间和三人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整个院区将在医疗服务、物流管理、数据监管等方面实现智慧化,用数据倒逼诊疗更加规范。
未来,武汉市武昌医院将以全新的布局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此外,医院东院区还将积极融入武汉市区域卫生医疗规划,助力实现“10分钟医疗急救圈”,通过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提升医疗救治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武汉市武昌医院将始终致力于“为民解除病痛,福泽桑梓”,围绕“实力、质量、英才、创新、智慧、人文”六位一体发展战略,以人民满意为最高目标,系统推进“人文魅力医院”建设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各项事业同频共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求实创新、奋勇当先,持续深化“人文魅力医院”建设,积极构建惠及百姓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以追梦人、奋斗者的姿态,朝着建设“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医院,打造国际化区域医疗中心”的美好愿景,不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创造出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崭新业绩。
来源 | 武汉组工 健康报 杨园街道 区卫健局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