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讨论中国的大学演讲哪一次最为出名,就不得不提到1931年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演讲。那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至今仍被教育界津津乐道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便出自这次演讲。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梅贻琦先生祖籍江苏常州武进。
同样不太为人所知的是:近现代以来,常州走出了很多高校首任校长、发起人(其中不乏985、211高校),创造了多个“第一”。建国以后,常州仍校长辈出、后继有人。可以说,低调的常州确应在近现代教育界拥有一席之地!
1895年,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常州人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天津创办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并任首任督办。北洋大学堂是天津大学的前身,“实事求是”的校训代代传承,镌刻在每一个天大学子的内心。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推动了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的产生,为我国高等学校初创时期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天津大学与常州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是天津大学杰出校友,为纪念和弘扬太雷精神,天津大学有张太雷纪念室,卫津路校区矗立着张太雷像,《醒世惊雷》话剧仍在讲述太雷的故事……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1986年间掌校的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也是常州府人,曾就读于省常中;其同名胞兄史绍熙先生则担任过省常中的校长。1992—2002年间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的杨渝钦教授亦是常州人。
1896年,盛宣怀又以非凡的远见和开拓精神,创办了“南洋公学”,并聘请武进同乡何嗣焜担任首任总理(即校长)。
南洋公学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7年首开师范班,是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1909年首开航政科,后发展为独立的吴淞商船学院,是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
南洋公学以“求实学、务实业”为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五十年代中期,为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交通大学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岁月流转、校址变迁,但对“南洋精神”的传承,始终如一。
1912年,常州人刘海粟,与乌始光等友人共同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更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并担任副校长职务,时年仅17岁。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的“第一页”,也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创校之初条件简陋、经费困难,但刘海粟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魄力,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艺术界进行了狂飙突进式的革命,首创了“男女同校”等具有时代意义的4个第一。
1922年,蔡元培出任上海美专校董会主席,提出“闳约深美”治学方针。南京艺术学院至今仍传承着“闳约深美”的校训。
东北大学的诞生与常州武进人谢荫昌的教育情怀息息相关。谢荫昌,近代教育家,民国后曾任东北教育厅厅长,主张改革旧学制,提出“欲使东北富强……必须兴办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并提议创立东北大学。
1923年,东北大学正式成立。作为发起人,谢氏也为学校创建和早期发展倾注了心血。其时,东北大学广为延揽国内外优秀学者,经费一度超过清华大学,文史界黄侃、吴宓、数理化界的庄长恭、刘仙洲等先后到校任教。东北大学也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中国奥运参赛第一人——1927年体育系的刘长春。
1937年,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常州人李宗恩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下筹建贵阳医学院,即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
1940年,贵阳医学院毕业典礼上,李宗恩校长深情寄语同学,“我们无论求学,无论办事都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有一种固定的事业欲”“心平气和认真做生活的风格,实在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应有的修养”。他用一生践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艰苦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为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需大批俄语人才,“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简称“上俄”)应时而生,这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多年从事俄语新闻和文学翻译出版工作的姜椿芳任首任校长。
姜椿芳,生于常州武进县西横林(今钟楼区西林街道)一个贫苦的店员家庭,小时候就读于常州解放路小学的前身教会小学。1931年,他在哈尔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在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影响下,姜椿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团市委机关就设在姜家。
1949年,面对“一无校舍、二无教师、三无教材”的建校环境,姜椿芳白手起家,开创事业,他相信,就像他翻译的《列宁在十月》影片中的对白一样,“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开学典礼上,38岁的姜校长西装革履、气宇轩昂,发表精彩讲话,并为学校的俄语顾问柯索夫斯基的即兴演讲做翻译,从容不迫、流畅自然,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姜椿芳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他逝世后新华社写道,“中国大百科全书刚刚屹立在世界百科之林,中国百科事业的奠基人却与世长辞了。”
1951年,常州人孟宪承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建校事宜,担任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孟宪承生于常州武进县,曾就读于常州府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后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预科和圣约翰大学。1918年,他考取美国华盛顿大学公费留学,专攻教育学,旋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深造。1921年回国后先后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教。
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孟宪承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他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创建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使其短时间内便跻身国内知名学府之列。
中国农学领域的顶尖学府,中国农业大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
农大与常州的缘分颇深,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之父”蔡旭教授,常州武进人,曾就读于武进郑陆桥蔡家头小学、焦溪镇高级小学。他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农学系主任、副校长,也是农大现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的博导。
到1995年,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常州人毛达如就任首任校长。他195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大学毕业后攻读农业化学专业研究生,后留校任教,是著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家、农业教育家,在土壤学界颇有威望。
仰望浩瀚星空,8颗以常州名人命名的小行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其中一颗便属于天文学家许敖敖。许敖敖于1940年生于常州,先后就读于常州市实验小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3年担任澳门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也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许敖敖主要从事太阳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及等离子体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曾说,“没有澳门回归祖国,就没有澳门科技大学,没有‘一国两制’在澳门的伟大实践,就没有澳门科技大学创办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曾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的杨震教授;
曾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的洪银兴教授;
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西北工业大学校长的姜澄宇教授;
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的李进教授;
......
他们都是常州人。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自古以来,常州便教育发达,名士辈出。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常州走出了22名状元、2920名进士。从古老的私塾到现代高等学府,教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仅滋养了本地的文化土壤,更将这份热爱与智慧播撒到了祖国大地!
同时也要说明,常州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小编笔力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如有不到之处,欢迎有识之士在评论区科普补充、批评指正,讲述更多常州青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