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文摘   2024-11-23 19:24   新疆  

一、易经的哲学基础


1. 阴阳辩证思想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以其深刻的阴阳辩证思想构建了宏大而精妙的哲学体系。阴阳两种基本元素贯穿于《易经》的始终,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展现出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阴阳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阴代表柔和、静止、黑暗、寒冷等特性,如月亮、地、水、女性等;阳则代表刚健、运动、光明、温暖等特性,如太阳、天、火、男性等。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
在《易经》中,阴阳的体现无处不在。以侯宗原国学对《易经》的深入解读为例,易经被誉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以阴阳两种基本元素为核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妙的哲学体系。每一卦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乾卦象征着刚健进取,坤卦代表着柔顺包容。这些卦象不仅可以用来占卜预测,更是指引人们行为的准则。
同时,《易经》的阴阳辩证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在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时,我们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正如《易经》东方文明的象征,读透读懂终身受益!中所提到的,《易经》的世界观是唯物的,它认为宇宙运动诞生了生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阴阳有体”。这种唯物的世界观决定了积极的人生观,强调自强不息、有为的人生态度。

2. 易以道阴阳的世界观

“阴阳变易” 是《周易》的世界观,也是朴素的辩证思想。古代圣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看人事,从太极生两仪,到八卦衍生六十四卦,体现了 “阴阳互变”“一分为二” 的学说,揭示了人类哲学的辩证法。
从宇宙观的角度来看,《易经》认为阴阳是构成天地变化的基础,也是立《易》的根基。《易》之乾卦为阳、刚,坤卦为阴、柔。没有阴阳与乾坤,天道与易道都谈不上。正如《周易》所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说卦传》);“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阴阳必须相交才能出现合乎规律的变化。咸卦《彖》曰:“二气感应以相与。” 咸卦艮下兑上,艮为山,兑为泽,山泽通气。同时,咸卦初六与九四相应,六二与九五相应,九三与上六相应,总起来是内外六爻无不相应。这种阴阳二气上下相交相感相应而和合,即是 “相与”。泰卦是乾下坤上,乃 “天地交而万物通” 之象,所以称为 “吉亨” 之卦,国君能够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反之,“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阴阳相交有一定的规律,天地人三才的行动都要遵守。《豫・彖》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就是说,天地遵循自然规律而动,所以日月之度不过差,四时之行不愆忒。统治者也效法天地治理国家,一切按法律办事,则刑罚清简,人民悦服。
阴阳相交要 “顺乎天而应乎人。” 以兑卦为例,从整个一卦说,一阴在二阳之上。该卦二、五都是阳爻,是谓刚中。三、上都是阴爻,是谓柔外。刚中是阳刚居中,有中心诚实之象,所以利贞。柔外、阴爻在外,有接物和柔之象,所以说亨。“亨,利贞” 是兑卦卦辞。刚中则诚信,必然顺乎天理。柔外则和顺,必然应乎人心。
在《易经》的阴阳世界观中,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是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互为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例如,白天和黑夜、冬天和夏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表现。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例如,夏至之后,阳气渐衰,阴气渐长;冬至之后,阴气渐衰,阳气渐长。阴阳之间的互动是动态平衡的过程,阴阳的任何一方过分强盛都会导致失衡。例如,过度的阳光会导致干旱,过度的阴雨会导致洪涝。
阴阳的转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自然界的阴阳转换主要表现在四季变化、昼夜交替等方面。例如,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四季的更替、昼夜的交替都是阴阳转换的具体表现。人类社会的阴阳转换主要表现在权力更替、社会变迁等方面。例如,社会的变革和稳定、兴盛和衰落,都是阴阳互动和转换的结果。
阴阳的互动和转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在自然界中,阴阳的平衡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阴阳失衡则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在人类社会中,阴阳的平衡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阴阳失衡则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通过具体的卦象和爻象,可以更好地理解阴阳理论在《易经》中的体现。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象征纯阳的刚健,代表天,强调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坤卦由六条阴爻组成,象征纯阴的柔顺,代表地,强调柔顺包容、承载万物的品德。泰卦乾上坤下,象征天地交泰,代表和谐与繁荣,体现了阴阳的平衡和互动。否卦坤上乾下,象征阻塞,代表困境和障碍,体现了阴阳的失衡和分离。
总之,《易经》的阴阳辩证思想和世界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人生问题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易经》的阴阳哲学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易经对现代世界观的影响

1. 对自然的深刻洞察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对自然有着深刻的洞察。它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可以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中。
在自然界中,春生代表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地开始回暖,种子在土壤中萌发出新的生命。夏长则象征着万物茁壮成长,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植物在这个季节迅速生长。秋收是收获的季节,经过春夏的努力,农作物成熟,人们迎来丰收的喜悦。冬藏则意味着万物蛰伏,为来年的生长积蓄力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和变化。
这种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将春生理解为新的机遇和开始,夏长代表着努力奋斗和成长,秋收是收获成果的时刻,冬藏则是反思和储备的阶段。例如,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可以在年轻时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和成长,中年时收获事业的成功,老年时则可以回顾人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自然的感悟,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节奏,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繁荣。

2. 独特的思维方式

《易经》的独特思维方式对现代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变化和发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学会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策略。《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不断变化,提醒我们要适应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例如,在商业领域,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易经》注重平衡与和谐,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避免过度偏激。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状态,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因素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努力工作,又要注重家庭和个人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和谐则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在社会中,我们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易经》的思维方式还强调辩证看待问题。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例如,在看待成功和失败时,我们不能仅仅以结果来评判,而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易经》的独特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灵活应变、平衡和谐、辩证看待问题,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与天、地、社会相应,而非天人感应。这种整体观对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易经》中提到的 “道法自然”,就是要求我们效法自然,遵循自然的法则。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上。人类的活动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例如,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此外,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也要求我们在个人修养方面达到内在的和谐。《易经》中的 “君子以厚德载物” 和 “君子以静养德”,提醒我们要培养宽厚的德行,修炼内心,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只有当我们个人的内心达到和谐状态时,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社会相处,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总之,《易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借鉴这种整体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三、易经对现代价值观的影响

1.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易经》从诞生起就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古老的《易经》将宇宙万象分成六十四个卦,每个卦的情境可以看作不同的生活场景,每个卦又分为六个爻,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上面两个爻为天道,下面两个爻为地道,中间两个爻为人道,这充分体现了一切都是以人为本。
例如,《易经》每卦中除了上爻跟初爻很难改变以外,其他四个爻都是人的意志可以变动的。这就如同我们现在发达的科技,人虽然能探索天空和大地,但最高的天和最深的地仍难以完全了解,而与我们居住环境相近的天地却被我们不断探索和改变。这说明所有的学问都应该由人来主导,必须站在人的本位来研究学问。
曾仕强提出三句话强调人本论:一是吉凶祸福,因人而显。如果没有人,就不会有吉凶祸福之分,正是因为有人,我们才会对事物有好坏的判断;二是顺逆动静,因人而明。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顺逆动静的意义,所有的变动对动物来说只是本能的反应,但因为有人,这些变动才有了更多的含义;三是动植矿物,因人而差。只有人才会对动物、植物、矿物进行分类和赋予各种意义。这都证明了人在宇宙当中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是《易经》提供的智慧。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三人一龙” 的成语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古人在 “人” 与 “龙” 的比较中,更注重人的价值。裴松之注引《魏略》中提到 “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有了人才会有 “龙”,没有人,何来 “龙” 之说。
在周文王将《易经》引入 “人道” 后,《易经》的六爻与我们的生活有了对应关系,所有的学问与事务都是由人来做主导的。《易经》的六爻不断变化,要求人们因人、因地、因时而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与传统的 “命由天定” 论有很大区别。《易经》不是命定论,而是有很多变化,这体现了 “人道”,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命不好时,加强品德修养可以改变命运。

2. 道德价值观

道德是《易经》的重要基点。《易经》乾卦强调君子要有进取之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卦四德。《易传・文言》解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简单来说,君子做事要不忘初心,合乎规矩,大公无私,持正守信。
坤卦强调大地的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是全阴卦,与乾卦相对。乾卦强调自强进取,坤卦强调配合成全。大地的厚德体现在能够容纳万物使之各安其所,滋养万物使之生生不息。孔子赞叹道:“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易经》64 卦都是围绕 “德” 这个主题,要求做人做事必须把德放在首位。《易经・系辞》说:“《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这体现了以人文本的理念,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继承和坚守的根本,成为儒家把德的修养作为重要价值取向的依据。

3. 补过观

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易经》认为最好的状态不是趋吉避凶,而是超越吉凶,到达无咎之境。《易经・系辞》说:“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无咎就是知道错误后能够补救,把损失降到最小。
虽然人人都希望能够趋吉避凶,但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不应有吉凶的执念,而应在犯错误后积极补救。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要想平平安安,长长久久,达到无咎这个状态就是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四、易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传承

1. 为现代社会提供新思路

在当代社会,易经可以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管理、经济、商业等领域,还是建筑建造、风水堪舆、星象占算,都能看到易经的思想。
在企业管理方面,《易经》中的核心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全新视角。如 “变化” 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中,企业管理者需具备高度敏感性和适应性,通过建立灵活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引领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阴阳平衡” 理念与现代管理中的 “平衡管理” 不谋而合,管理者要在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风险控制与创新投入等对立因素间找到平衡,追求整体效益最优化。此外,“中庸” 智慧也启示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时避免过于激进或保守,做到稳中求进。侯宗原国学《易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了《易经》以其独特哲学智慧和思维方式,能帮助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更明智有效的决策。
在建筑建造和风水堪舆方面,《易经》与风水学有着密切联系。易经中的八卦理论象征自然界不同方向和力量,风水利用这些信息布局空间以获得最佳能量流动。如富豪与风水大师的故事,体现了 “富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说明易经与风水息息相关,风水是基于易经之理。同时,古代风水和现代堪舆虽在理论、目标和实践应用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古代风水注重阴阳五行、八卦九星等易学理论,现代堪舆则更注重自然环境因素和科学测量方法。
在星象占算方面,虽现代科学兴起使得易学在这方面的应用逐渐减少,但从历史角度看,《易经》的起源与天象观察密切相关。伏羲氏观察天地万物变化创造 “先天八卦”,古人根据天象定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等,文明由此开始。虽然现代星象占算不再占主导地位,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仍可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独特视角。

2. 传承和弘扬易经文化

传承和弘扬易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易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教育推广是传承易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周易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和普及。在学校、社区、博物馆等场所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开设相关课程,开展公开课、学术会议、知识竞赛,举办专题展览、夏(冬)令营等,向公众普及周易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理解,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其内涵和价值。
文化传承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活动、文艺作品、节日庆典等形式,传承和弘扬周易文化。建立传承保护机制,加强对传承人保护和支持,将周易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当代价值,确保传承和发展。
学术研究推广不可或缺。加强对周易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内涵和价值,为传承、推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将周易文化与现代科技、社会生活相结合,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周易风水、占卜、养生等,让其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支持数字化保护、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建立数字化平台,推动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
文化旅游可促进周易文化传播。发展周易文化相关文化产业,利用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开展旅游活动,如周易文化旅游、产品等,提高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周易文化。
媒体宣传能提升公众认知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和推广周易文化。拍摄纪录片、电视剧,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等,提高社会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扩大其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周易文化研究机构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展览等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宣传推广周易文化,加强与世界各国学者交流合作,推动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3. 正确认识易经

想要读懂《易经》首先得端正态度,对古人和智慧要有敬畏之心,用自己的心、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不盲目跟风,误解易经,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正确认识易经文化,需要避免片面误解。如甘肃陈时瓦老师指出,很多人认为易经就是算命卜卦,是迷信,这是对易经的片面认识。《易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被周文王用卜筮形式融入 “吉、凶、悔、吝、无咎”,让百姓用易经算命,从而给易经披上神秘外衣。但到汉朝,易经被分为术数和易理两部分研究,如今很多人只关注术数,认为易经就是算命的书。实际上,掌握易经并非真的能趋吉避凶,而是通过算命给自己一个方向,对好的努力达成,对不利的时刻警醒自己不犯错误。
傅佩荣提出四个步骤读懂《易经》。首先,读懂八卦,熟识八个三爻卦的原始象征,如乾为天,坤为地等,可用口诀 “乾三连,坤六断……” 记住八卦;其次,记住六十四卦,可借助朱熹编写的《周易卦序歌》背诵六十四卦顺序;然后,学会画卦,养成由下往上画卦的习惯;最后,读懂卦爻辞,可结合《易传》,发挥《彖传》《象传》的作用,采用 “先有答案再找理由” 的研习方法,考虑当位、阴阳正应、居中、阴阳相比邻等因素判断一爻好坏,长期耐心研究卦辞和爻辞所描写的具体内容。
我是山岳老师,专注研究命理易经,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山岳老师的私人微信,进行咨询。

解读命理易经
流落红尘的道系算命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