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医生:冬天这样暖手的人,坚持30天,血压或会有2个新变化

文摘   2025-01-09 16:00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寒冬清晨,张阿姨裹紧厚厚的棉衣,双手却忍不住哆嗦起来。


她的血压最近总是“调皮”,一会儿飙高到180/100mmHg,一会儿又降到让人头晕乏力。


医生叮嘱她注意保暖,可她心里却疑惑:“全身都裹得这么严实了,怎么血压还不稳?”


直到医生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手暖了,血压才真正稳定。”


那天之后,张阿姨的床头多了一个暖手袋,一个月后,她的血压真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为什么手的温暖,能影响血压的稳定?





为什么冬天血压更容易波动?


冬天的寒冷,不只是温度的考验,更是血管的“挑战”。


 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就上去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气温每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2%。


而手部作为血管末梢,最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


如果双手冰凉,血管收缩得更厉害,血压波动也就更加明显。


有研究表明, 冬季清晨的血压波动幅度比其他季节高30%左右 ,尤其是早晨6点到10点之间,心梗和中风的高发时段。


很多高血压患者,往往忽略了手脚的保暖,导致血压控制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暖手,竟然能带来血压的两大变化?

坚持每天暖手30分钟,一个月后,你可能会注意到血压的这两个新变化:


1. 收缩压有所降低,波动幅度减小

手部温暖时,末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心脏泵血的压力减轻,血压波动的风险自然降低。


有一项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验表明, 冬季通过局部保暖(如暖手暖脚)干预,平均收缩压可降低5-10mmHg 。


2. 清晨血压峰值下降,早起不再头晕

很多人早晨起床时头晕胸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清晨血压高峰。


通过暖手,血管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清晨血压的快速上升也会得到抑制,起床时的头晕、胸闷症状大大减轻。





该怎么正确暖手?医生的3个建议

暖手并不是随便搓一搓、捂一捂就能奏效。想要达到健康效果,方法很重要。以下是医生推荐的三个小技巧,简单易行:


1. 起床前,床头备好暖手袋

清晨是血压波动的高发时段,起床前先用暖手袋暖一暖手,再缓慢起身。这不仅能让手部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还能减少起床时的血压骤升。


水温以40℃为宜,温和舒适,不会烫伤皮肤。


2. 用热水泡手,每次10分钟

晚上睡前,准备一盆40-45℃的温水,双手浸泡10分钟,手背手心交替按摩,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不仅手暖了,连脚部也能感到微微发热,睡得更香。


3. 随身携带暖宝宝,随时呵护手部温度

外出时,手部很容易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血管收缩加剧。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口袋里放一个暖宝宝,随时保持双手的温暖。


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时配合戴手套更能事半功倍。






做好这3件事,让血压平稳整个冬季

除了暖手,冬季血压管理还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以下三点小建议,希望你能坚持尝试:


1. 饮食清淡,控制盐分摄入

冬季进补时,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火锅蘸料中的盐分,可以用柠檬汁、醋等调味。


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保护血管更健康。


2. 适度运动,选择暖和时段

冬季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


避免清晨和夜间的寒冷时段,最好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进行,每次30分钟为宜。


3. 睡前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泡脚不仅能让脚暖,还能间接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


水温控制在38-42℃,每次15-20分钟,泡完后及时擦干穿上保暖袜。





写在最后

冬天是高血压患者的“多事之季”,但并不是不可控的季节。手暖,则血顺;血顺,则心安。


坚持每天给双手一点温暖,你的血压或许会因此变得更听话,也为健康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转发给身边的亲友,让更多的人温暖过冬!



好看,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重庆城市TV民生眼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