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听到一个蛮震撼的演讲。
如果问你,中国的孩子缺什么?答案可能五花八门:缺觉、缺玩、缺爱。
一个16岁的优等生却语出惊人——我认为,中国孩子缺灵魂。
面对成年人的错愕,16岁男孩解释说:自己可以把考卷上的题目做对,但在面对很多生活、乃至人生选择时,他会说“不知道、随便”。
“妈妈问我吃什么,我说随便。”
“爸爸问我十一什么安排,我说都行。”
“朋友问我周末什么计划,我说不清楚。”
这个男孩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一直在不断等待被安排的过程中。我能把朝代更替,天体运行规律说得很清楚,但我搞不懂什么是爱情,我也搞不懂人为什么要读书,也不知道长大后我想过怎样的生活。”
或许你要说:成绩好、大学好、踏踏实实找一份好工作,这还有什么不满足?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可怕的认知会让孩子思想变得狭窄,他一旦考不上好大学,就会觉得人生完了,对人生失去希望和力量。
二、
16岁少年的发言,让我想到另一个男孩。
他叫张炘炀,10岁考入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被誉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也曾一度当过老师,接过项目。
但如今,张炘炀基本是躺平啃老的状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淡然地说:“我一辈子不工作都可以,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
压抑越深、管控越狠、反扑越凶。
张炘炀的现状让人唏嘘不已。
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当青少年缺乏认知深度,当他们缺乏对自我、对世界的思考,这些困惑埋藏在心中,会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酝酿一个大爆发。
斯坦福大学教育教授威廉·戴蒙一针见血:青少年成长的问题,不是压力大,而是无意义,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意义感,就没有灵魂。
救救那些“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无感受”的孩子们吧!
他们需要的不是更长的补习时间,更不是光怪陆离的社交媒体,他们需要的是启发,是自我对话,是深层思考。
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就是影响他们人生的转折。
去年,蓝橡树为千万中国学生打造了「少年日历」,选取了12个少年成长路上困惑的话题,以名人金句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人生的“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渴望成为怎样的人?等。
很多朋友收到了我们的「少年日历」,给了很积极的反馈——@小罗:女儿很喜欢,会把日历上的话写进自己的摘抄本。@Daisy:在饭桌上,我们会讨论今天看到的那句话。虽然孩子只有11岁,但他经常给我意想不到的见解。@田田:去年先买了一本,后来翻看觉得内容不错,又买了10本送给身边的同龄朋友。日历内容很轻、实用性很强,也不存在说教的问题。这些话其实父母平时也说,但日历形式更能让青少年听进去,挺神奇的~少年需要一双手,去抚平内心的毛躁,牵引他们向前走。蓝橡树「少年日历」,正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领航员,是他们旅途中的灯塔。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凝练的语句,启发他们自己的人生。认识生命,悦纳自我,是每个孩子人生中必不可缺的一课,也是我们的孩子欠缺的一课。我为什么会不开心?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人是我的朋友?
我喜欢做什么?
爱情是什么?
那么多信息哪一些是真的?
人永远不可能认识自己,蒙田说“我连我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但只有不断思考“我是谁”,我们才能无限接近真实的自我。现代人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迷失自我”。父母老师都在告诉你,你要做“好学生”、要成为“乖孩子”,你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未来的主人翁。身边的同学影响你,让你成为游戏里的人物,舞台上的角色,小组里的队长。但对于“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你真的知道吗?通过自我对话,去认识自己,没人能告诉你答案,答案只能由内生长出来。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青少年很容易走入“证明自己”的误区。1月19日的内容说的就是:证明自己,反而就是没有自己。要证明自己其实就是没有自己,意思是说,要通过已经预设的原则和标准,别人的逻辑和流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其实是取悦别人,把自己搞没有了。——项飙
或许我们会羡慕别人的人生,会对完美的人生心驰神往。但你要知道这并不是生活的真相。在1月18日的内容,让受困于当下的少年,看到希望。或许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追求“心满意足的人生”,而是享受自己一点一点得到的东西。——河合隼雄
生活由各种各样的小困惑构成。在成年人看来无足轻重的问题,或许会让少年们困扰不已,比如友情,比如情窦初开。 他们可能会面对人生第一次背叛,也会遭遇一次“爱而不得”。走出雨季的阴霾,我们依然需要前人的智慧。 7月18日的内容,告诉孩子追求爱情,先要成为一个懂得爱的人。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梁永安
一个人长期的人格发展=50%基因+40%的同伴环境+10%的家庭教养。换句话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家庭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同伴的力量。我们要珍惜朋友,但我们也要提防“毒友谊”。5月2日的内容告诉我们,包容朋友的差异性,是坚固友谊的防线。我们太过于注重朋友之间的那种纯粹的共性,却不知道对于差异性的包容才是朋友之间真正需要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构架起坚固的友情防线。——谢国计
主持人鲁豫分享过一句特别有感触的“心灵鸡汤”,来自小时候的英语老师,她说“this shall pass too”,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会过去。她说,后来无论遇到什么事,英语老师的这句话就会冒出来,支持她度过生活的起落。在「少年日历」中,也有非常多鼓舞人心的金句,可能其中的一句话无意间打动孩子,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精神力量。9月21日的内容来自《奇迹男孩》,告诉孩子即便到了谷底,也有触底反弹的一刻——生命也许是一场赌注,但是世界最终会让一切平衡,世界眷顾它所有的鸟儿。——《奇迹男孩》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别人的一句贬损,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天都要塌了”。他们需要锤炼自己的品性,稳定自己的内核。当内心有了力量,他们就做好了迎接狂风暴雨的准备。 4月20日的内容来自《无声告白》,就是这样一种支持——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伍绮诗
浮躁的功绩社会让这代孩子深受其害。在“不优秀不配活”的价值观之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成功学的单向轨道。一旦考砸了、被老师说了几句重话、交友受挫了、父母不理解了,就很容易想不开。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孩子”,孩子的脆弱需要被听见,孩子的烦恼需要被共情。成年人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青春期的迷茫和无助,希望我们的日历会成为青少年的心灵庇护所,告诉他们—— 不再困于别人的目光牢笼,不再自我苛责,不再自我压抑。接纳真实情绪的存在,允许情绪自然地流淌,勇敢面对外界的质疑。——豆瓣好学心心态受害者小组简介
所谓青春并不是一条直路,会有分叉路,也会有小路和近路,还会有下坡路。但无论你走哪一条路,那都是你自己的青春,所以,孩子啊,你就随心所欲转换自己的方向就好。 可能你已经忘记,这样的一句宽慰,会给青少年多大的鼓励和慰藉。 比起一味给孩子打鸡血、灌鸡汤,不如给那个成长中的孩子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每晚台灯下挑灯夜读,少年日历就是他们的心灵庇护所。 去年的少年日历,有些父母给我们反馈说,孩子会用日历中的名人名言当写作素材。每天一句,积少成多,作文写不出的时候翻翻日历寻找灵感。 其实,这也是我们自己在用「教育日历」时发现的隐藏玩法。 现在初高中生写作文,主题大概也离不开友谊、自我、思辨、亲情等话题。 比如4月的主题是「我和父母的关系」,“我爸爸”、“我妈妈”是每个孩子必写的作文题目吧。4月7日的内容,就反思了子女对母亲的态度—— 我们并不希望母亲把目光投向我们之外的地方,不希望她有去别处的渴望。我们需要她待在这个世界,活跃、能干,有求必应。我是否曾嘲笑我母亲内心的梦想家,然后又为她没有梦想而羞辱她?——德博拉·利维
6月15日父亲节的内容,我们引用了梁晓声在中篇小说《父亲》中的描述——
父亲的性格变了,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的,事事处处、家里家外都善于忍让的毫无脾气的老头子了。——梁晓声
名人名言可以是文章的点缀和升华,也可以是灵感所在,启发进一步思考。撰文写稿妙笔生花,斐然成章,并且言之有物。 更重要的是,这些名言的出处,都是我们精心选择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书本。如果喜欢这个作者,或者这句话,把书翻出来读一读。高质量阅读,水到渠成。 今年的「少年日历」的主题,我们还加入了当代青少年特有的困惑。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当代青年必须回应的问题。
10月13日的内容,提醒我们需要有信息辨识的综合技能——
信息辨识是一种综合技能,也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仔细考虑你对信息的需求,将学术语境纳入思考,有道德地参与学术研究,主动探索舒适区之外的信息,并且对信息和信息的发布者抱有适当的怀疑。——马特·厄普森
11月19日的内容是,告诉你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永远都是目的,不是工具——
人永远不应该是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弗洛姆
也许这些话,孩子大概率还不能完全领悟,但就像春天播撒种子,在阳光雨露和等待中,它们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专注力和自控力非常烧脑的行为,大脑不喜欢。可一旦养成习惯,所有的行为就变成大脑自动化模块处理,最小耗能的方式自动运行。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绝不是一句鸡汤。 2025年蓝橡树少年日历,就是一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实用日历。 - 每日一句:蓝橡树资深编辑团队出品,每一句都经过精心挑选
一本少年日历=备忘录+记事本+草稿本+行事历+素材库+人生金句稳稳立在桌面,伸手可得的地方,随时记录、摘抄、阅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就从少年日历开始。 今年,按照传统我们依然推出了父母专属的「教育日历」。撷取全球教育领域,最新研究、先进理念,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教育中的痛点。12个主题,每日一个知识点,每天带给父母一个新的触动。 内页设计与少年日历类似,搭配使用,不失为一种亲子交流的手段。父母和孩子一起记录下当天的待办事宜,当日的心情感悟,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感情,加深互相的理解。来吧,迎接2025年
送自己、送孩子一份时间的礼物
让我们一起来迎接充满想象,无限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