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歌、牛腿琴歌、河边歌比赛
时间:
牛腿琴歌 11月28日 下午14:00
河边歌 11月29日 下午14:00
从椪柑之兴到文化盛典的华丽转身
从江县,这片拥有“金不换的土地,银不换的气候”的神奇土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启了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当时,从江成功引进并培育出了优质柑桔——从江椪柑。县委、县政府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地理环境,精心制定了“长抓林,中抓果,近抓温饱”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椪柑等系列果品生产视作引领农民致富的关键路径,并坚定不移地将其纳入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之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从江椪柑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规模达9.8万亩的椪柑基地。果园广泛覆盖14个乡镇、196个村,涉及2.3万农户、13万余人。从江因此被列为贵州省椪柑生产基地县,其椪柑商品基地建设项目先后荣获贵州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和全国星火四等奖。从江椪柑作为南方水果中的佼佼者,凭借其高品质、绝佳口感和广阔的市场销量,成为全县农民当之无愧的致富果。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促销这一精品椪柑,同时大力推广原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从江县作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自1999年起,将每年的11月28日、29日定为“椪柑节”。从1999年至2002年,连续举办的四届椪柑节,不仅扩大了从江椪柑的知名度,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经济状况,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从江县还有着更为独特的文化宝藏。这里是侗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县份之一,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0.84%。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秉持着“饭养身、歌养心”的信念,而侗族大歌便是这个民族文化瑰宝中最璀璨的明珠。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享誉中外,从江地区作为侗族大歌的故乡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历代歌师的传承下,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侗族大歌。这些曲调按其声调和演唱方式的不同,又分化出多个派系。如小黄侗族大歌的悠扬婉转、朝利侗族大歌的古朴醇厚、庆云侗族大歌的欢快活泼、西山侗族大歌的雄浑大气、巨洞江上侗族大歌的豪迈奔放,它们共同构成了从江地区绚丽多彩的侗歌大家族。
随着侗族大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民族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从江县委、县政府秉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导思想,于2003年做出了重大决策——将“椪柑节”改为“侗族大歌节”。2003年11月28—29日,首届“中国・从江原生态侗族大歌节”盛大开幕,并以文件形式确定,此后每年11月28日都将举办侗族大歌节。从此,“侗族大歌节”成为全县最隆重的节日文化盛典。
2009年,侗族大歌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喜讯让贵州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侗族同胞更是倍感骄傲与自豪。从江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在此时愈发凸显,提前于2003年将椪柑节改为侗族大歌节的决策意义非凡。至今,侗族大歌节已走到了第十七届。这一节日继承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核心理念,为从江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一方面,从江的椪柑等农特产品借助节日的影响力远销国内外,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它成功展示和树立了从江地区新的形象和文化品牌,极大地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和开放程度,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侗族大歌节的深层价值更体现在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它让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侗族大歌多次走出国门,登上欧美的音乐殿堂,其“天籁之音”的美誉传遍海内外,这不仅是对侗族大歌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侗族人民智慧与才华的赞美。如今,古老的侗族大歌依旧在侗寨中传唱不息,以侗族大歌为主要吸引力之一的从江文化旅游也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连接民族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生动纽带。(从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德军)
推荐阅读
主办单位:从江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 弟
编审|石 敏
主编|张 琪
cjxwxc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