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仙都上清宗坛
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
清净/无为/自然/玄德
香,在道教中是神仙“仙格”的标志,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和氛围。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悠久,自黄帝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而开万世治世之道,被视为道家始祖。嗣后唐虞夏商周之祀神祭典,政治礼乐,悉本于道。周时,老子作《道德经》,阐扬道之精义。
战国时列子、庄子、文子、孙子、关尹子、鹗冠子,皆宗黄老之道,而倡扬其说,蔚成道家。由是阴阳家、纵横家、墨家、杂家等,以及天文、五行、数术、蓍龟、方技、房中、神仙诸家,渐皆归附于道。
至汉时张道陵祖师乃组成道教,其道大行,信奉者遍及中国。后则星命、选择、风鉴、堪舆诸家,亦皆归属于道,道教遂益广大。
道教重视身体气脉的修炼,并强调药物对修行的辅助作用,认为通过身体的转化和心灵的净化两种途径,可以达到生命的提升。
道教香文化,历来也一直备受人们推崇。爇香,在道教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道士每天的早晚课中都要诵《香赞》和《祝香咒》。其《香赞》曰:“烟祥馥郁,瑞气氤氲。罗天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福乾坤,大地获清宁。”
其《祝香咒》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燕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
这些被广泛使用的赞祝之词,充分体现了道教认为焚香可感通神降、传达心意的理念。
梁陶弘景在《登真隐诀》中亦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非论希洁、祈念、存思,必烧香。”
他还在《真诰·协昌期第二》中记曰:“凡入室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此亦朝静之例也。”
香,在道教中是神仙“仙格”的标志,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和氛围。
《法苑珠林·华香篇》曰:“《幽明录》曰:陈相子,吴兴乌程人。始见佛家经,遂学升霞之术。及在人间斋,辄闻空中殊音妙香,芬芳清越。”
神仙必发香气,以示身份不同凡伦,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对凡夫俗子的亲和力和诱惑力。尤其是女仙,几乎与香气相伴而不可或离。
《神仙感遇录》称:“复书一朱符,置火上,瞬息间异香满室,有一人来,堂堂美须眉,拖紫秉简,揖樵者而坐!”
《汉武帝内传》提到上元夫人与西王母别去时,“云气勃蔚,近为香气。”道教科仪甚至还将爇香之烟的飘向,与神降联系起来。
例如唐代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五符序》云:“烧香醮五帝,看流芳所归。气正上中央,黄帝先降;气东流者,青帝先降;气南流者,赤帝先降;气两流者,白帝先降;气北流者,黑帝先降。”
--完--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