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村:“我们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

政务   2024-11-13 08:03   北京  

9.9米高的红色“干”字,竖立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万亩果园的山脚下,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干”字精神,是大梨树村的根,是大梨树人的魂。这个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小村落,依靠“苦干、实干、巧干”,硬是干出一片新天地,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大梨树村“干”字文化广场。



干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在雕梁画栋的仿古新村中偶遇小桥流水人家,在万多亩果园里看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枝,在一处处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学习先进理念……走进大梨树村,一步一景,北方水乡,跃然眼前。

沧海桑田,40多年前的大梨树村却是另一幅景象:土地贫瘠,耕地稀缺,村民温饱难以维系;荒山环绕四周,又因过度砍伐、放牧,致使水土流失严重。

来到这里的人无不好奇,大梨树为什么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村史展览馆,答案就在其中。

在老支书毛丰美的带领下,大梨树人信念如磐:“好日子就在党的政策里”、“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发家致富”。

大梨树村先后出动10万余人次,开辟盘山作业道路87公里;治理大小荒山20多座,平整水平梯田1万多亩;修建河流14公里,修筑水库池塘7处、拦水坝20多座;栽种桃、苹果、梨、板栗等树木上百万株。


▲采访团成员在大梨树村万亩果园中合影留念。

“没有树,我们可以栽;没有水,我们可以蓄;没有景,我们可以造!我们虽然改不了天,但我们可以换地。”毛丰美的豪言壮语,如今已成现实。

改造山河仅仅是大梨树人实现梦想的一个缩影。步入新时代,大梨树人传承“干”字精神,不停歇、不止步,昂首阔步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数年里,全村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对交通路网进行提质升级,提高村民出行便利性和旅游景点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村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良好局面;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整治和护坡、护坝改造,修建多座集蓄水、灌溉、分洪、景观为一体的拦水坝;通过科学规划、技术支撑,消除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

“硬件”上来了,“软件”也要跟上。大梨树村党委副书记温红娟说,组建农民艺术团、秧歌队、篮球队,并为65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金……如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以前我一个月打工700块钱、出门坐公交,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开上车、住上楼房。”兄弟烧烤店老板娘洪梅美说,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干出互嵌共融的和谐家园

“干字当头改变山河,勤劳更需要勤动脑,城里人有的咱都有,好日子,好心情,梦里也止不住地笑……”一首名为《一天要比一天好》的歌曲,作为大梨树村歌,在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唱响。

有好听的,还有好吃、好玩的。打糕、烤茧蛹、杀猪菜、佛手白等特色风味美食,让人食欲大增。掰苞米、挑担子、推小车……游客自愿分组,与当地村民同场竞技,深度感受丰收的快乐。

农民丰收节、葡萄文化节、徒步节……大梨树村每年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成为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的盛会。

“节日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会。”大梨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介绍,多年来,大梨树村坚持用文化凝聚人心,通过组建法律知识宣传服务队、办好道德大讲堂等,让各族群众在思想共融、情感互动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大梨树村文化宣传墙。


“大家不分彼此,和谐共处,团结互助。”75岁的村民孙全志说,他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很有归属感。

在国家民委和美村寨建设行动引领下,大梨树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和模拟的生活场景,向游客集中展示“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长卷。开展陶艺、剪纸、射箭、皮影等传统文化展示和工艺体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干”字广场、村史展览馆等作为大梨树的文化地标,成为凝聚共识、传播弘扬实干精神的载体。

以旅为媒,越来越多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品牌、线路在大梨树村被擦亮,为大梨树旅游赋予了新动能。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还能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推动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相融。”温红娟说。

干出产业兴旺的奋斗家园

冬季的大梨树村,室外温度已经零下,但“七彩田园”里却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热带树木、新鲜果蔬茁壮生长在这座2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农业展示馆。游客在馆内的火锅店,涮煮无土栽培的有机蔬菜,吃得津津有味。这是大梨树村党委延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四季旅游的缩影。


大梨树村以生态开篇,用旅游调色,靠商贸勾勒,以文化收尾,绘出和美村寨的幸福底色。

——科技引导,把绿色、高端、融合作为工业发展方向。

升级改造企业4户,关闭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业2户。培育扶持以金属钛、炭素为代表的高新材料企业,以玉米育种为代表的种业公司,以果品深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污染小、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企业经营水平。

——盯紧市场,在求新求变中补全产业链条。

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大樱桃、蓝莓、葡萄、五味子生产基地。基地通过科技赋能,借助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施用,实现作物生长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并与下游企业联合构建生产标准化、仓储智能化、运输冷链化、销售电商化的物联网生态。

——聚焦创新,在新、奇、特上下功夫。

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每年吸引40多万人次游客。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影视文化轮番登场,既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成为招揽游客的重要法宝。村里还为新行业、新业态提供产业孵化基地,运用“互联网+”的形式为民俗工艺品打开市场。

——筑巢引凤,为人才搭建舞台。

作为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梨树村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高素质农民、大学生村官提供服务,累计培训20万人次。建立驻村服务站,把有一定学历基础、知识储备和特长专长的村民培养成本乡本土的“土”专家。通过产业孵化基地,在资金、场地、服务上提供支持,鼓励人才大胆创业,包容创业,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自村里发展旅游业以来,村民关淑珍就开起了杂货铺,一年净收入达十几万元。如今她的大儿子在村里种五味子,小儿子在村里开起了五味子酒厂,一家人日子殷实而富足。

“如今我们的生活让城里人都羡慕。”关淑珍笑着说。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章音頔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最新文章